抖音,請把我的老公還給我

吃過飯,收拾完餐桌,莫染看著一旁的老公對著手機笑著,看著,自己一時也找不到聊天的切口,於是也熟悉的拿起手機,打開朋友圈,一條條瀏覽消息,然後看看淘寶,玩玩遊戲,總之,視線的大部分時間已經放在了手機上再無轉移。

房間裡安靜的好像只有自己一個人,如果不是餘光的範圍夠廣,恐怕莫染早都忘記了自己已經結婚三年,小孩都一歲了。

小孩不在身邊的時候,屋子很是寂靜,偶爾想起的音樂也是老公手機上不停滑動的抖音視頻。

兩個人沉默不語,看了許久,莫染覺得累了,便放下手機,老公看了眼莫染,繼續低下頭關注在手機上面。

有很長一段時間,莫染覺得這樣的生活狀態近乎窒息。想要把手機放下,和老公聊聊日常,卻因為老公永遠眼睛視線離不開抖音而變得索然無味。再有興趣的談話內容也因為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回應而沉寂在漫無邊際的夜裡。

老公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迷戀上了抖音,每天但凡有一點空餘時間,他的目光都在抖音這個APP上。所以,很多時候,即使莫染不看抖音,對於抖音裡的配樂也是耳熟能詳,甚至一度到了一聽就想吐的境界。

莫染不知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但是,莫染細想一下,其實這樣的家庭,她並不是個例。

抖音,請把我的老公還給我


很久之前,莫染會拿著抖音裡的搞笑配音,和老公會在一起拍著那些搞笑抖音,然而現在呢?抖音已經成為了兩個人中不可擊敗的第三者。

莫染,想不明白,這個本來是生活的快樂程度的調節APP,如今怎麼成了這樣。抖音,到底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抖音,請把我的老公還給我


一、 手機只是生活的調味劑,別讓“調味劑”毀了你的生活

手機最初的出現,可能只是為了讓溝通更近;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手機早已遠離了它最初出現的意義。

我們更多人發現,手機沒有讓我們彼此靠的更近,反而拉開了兩個人的距離。

抖音中的視頻很短,而且後臺的大數據會根據你喜歡的視頻類型不斷推送,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很容易讓人上癮,低成本的快樂獲取,讓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忽視掉自己身邊真正需要重視的人。

婚姻需要我們彼此雙方的努力,共同來經營。倘若一味地沉醉在抖音等一系列APP裡,其實在無形中,你就關閉了和周圍人溝通的門。

這扇門一旦關閉,可能會傷害了最愛你的人。而那些APP,你刪除了,也許你只是關掉了一次和陌生人聯絡的機會。

後來,微染試著和老公溝通,每天只需要一個小時,放下手機,高質量的陪伴家人,慢慢的,幸福的生活好像又回到了最初的軌道。

記住,愛,是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用心感受的,而不是存在於虛擬的網絡之中。

二、單純的模仿,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兩歲女童菲菲的爸爸,在看完抖音拍攝的翻跟頭親親的小視頻時,也想要嘗試一下,但這結果卻令人所有人揪心……

因為操作不當,在他將寶寶180度翻轉時,因為失誤,致使孩子頭部著地、脊髓嚴重受損,也許本來只是希望用抖音記錄下自己與女兒的親密時光,不曾想,因為自己的無心之過,讓女兒遭受了巨大的傷害。

我們不瞭解菲菲這個家庭故事的後續,但是,不置可否的是這個父親,恐怕會有很長時間沒辦法走出自責的陰影。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抖音,在快手,在很多吸引人眼球的視頻裡,不乏有很多專業技術要求很高的動作,這些動作看起來簡單,但是,一旦某個細節不曾注意,輕則,身體受到一些外傷,重則,可能會毀掉一個人,甚至毀掉一個家庭。

生活的驚喜需要記錄,而那些平淡的日子,也會成為日後回憶裡的光芒。

抖音,請把我的老公還給我

所以,不要一味地記住那些驚喜,迴歸到生活,我們需要記錄的還有很多,它可以存在於我們內心的任何地方,而不僅僅侷限於抖音。

三、滿足了虛榮的皇冠,卻在現實裡摔了跟頭

合肥市民孫浩(化名)曾在一家工地做裝潢,收入可觀。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一家三口,小日子過的 有滋有味。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孫浩點開了YY直播的畫面,沒想到,這一打開,便讓自己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孫先生不僅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辭去了工作,專門給一些自己喜歡的女主播打賞,在揮霍完家中7萬餘元的積蓄後,又先後向合肥3家貸款公司借了5萬元高利貸,繼續給女主播們打賞。女兒的奶粉不再買過,但討債人的身影卻出現在家門口。

後來有記者採訪孫先生,孫先生表示,覺得在直播間裡那些女主播對自己很是熱情,感覺自己在平臺刷完禮物後,那些女主播對自己特別熱情,好像自己就是大老闆一樣。

但當自己沒有錢刷禮物後,看見那些討債者,孫先生突然像是做了一場當富豪的美夢,他甚至都不相信,自己居然還會借高利貸去打賞主播。

抖音,請把我的老公還給我


很多人在最初也不明白,為什麼在打賞別人時,會有如此之大的滿足感,說白了,一切不過是虛偽的表象。我們在現實裡所經歷不到的,網絡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滿足我們。這種即時滿足,就讓我們很多人迷了心智,已然忘了現實的路。

三、短視頻不僅摧毀著成年人的意志,也摧毀了一代青少年

家住無錫市惠山區的小學生洋洋(化名),經常喜歡玩“抖音”、“快手”,那些拍出來的視頻會得到很多人的點贊,對比學習,這種點贊更讓洋洋熱衷於此。

因為沉迷“抖音”,而苦於自己沒有手機,於是洋洋選擇了偷拿父母手機後離家出走。家人趕緊報警,還好發現的及時,民警通過路面的監控找到了洋洋。

洋洋很不樂意的回到了家裡,對洋洋而言,家不再是溫暖的歸宿。而是阻撓自己尋找快樂的罪惡之人。他居然懇求警察不要送自己回家,因為回家就意味著自己不能再玩手機了。面對著洋洋的這個願望,民警只能單純的勸解,卻沒有更好的辦法。

家長告訴警方,原本成績良好的洋洋由於沉迷“抖音”,被老師反映上課精神萎靡,經常打哈欠。還曾經定了夜裡三四點鐘的鬧鐘起床,偷拿父母的手機看“抖音”,一家人也曾因為洋洋沉迷“抖音”的事情已經爭執過很多次。

抖音,請把我的老公還給我

如今洋洋雖然被找回,但對於他沉迷“抖音”的問題,家長和老師依然一籌莫展。

對於這樣的故事在生活中並不少見。

我們甚至看到了很多戒網癮的機構,但是效果卻並不是讓人很滿意。

那麼我們該如何科學使用抖音呢?

抖音類的娛樂工具真的會毀掉沉浸在其中的一代人嗎?

其實,抖音、快手、王者榮耀等這些軟件的存在並不是突然興起的。

早在1995年,美國舊金山集合了全球500多名精英,討論全球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貧富分化,在我們所處的世界,有百分之二十的人佔有著百分之八十的資源,而另外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共用百分之二十的資源。為了安慰百分之八十的人,讓他們安於停留在自己的階層,就是需要給這些人一個“奶頭”,這裡的奶頭指的就是娛樂、遊戲等這些強刺激,而佔用時間較長的資源,這些快樂獲取的成本較低。所以有了這些,大部分人們就會安於現狀,而忘記這突破舒適圈,這就是戰略學家布熱津斯基提出的“奶頭樂”理論。

抖音,請把我的老公還給我


這個結論的結果就是讓教育資源向那些自制力更強、家庭教育更好、現實更充實、更容易成為社會精英的人傾斜,從而也讓二八現象更為平衡。

所以,我們現在熱衷於的這些軟件,其實就是“奶頭樂”這個理論下的產物。為什麼我們容易沉浸在這種娛樂軟件之下,說白了,就是因為我們對於自己生活的進取心還不是很強大,對於改變生活的勇氣更是少得可憐。我們寧願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生活掐住喉嚨,卻不願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抖音,請把我的老公還給我


正如那句話所說,“為什麼我們很多人願意吃生活的苦,而不願意去主動改變生活?因為,生活的苦是我什麼也不做它也會降臨,而改變生活的苦,卻需要我們主動出擊。”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成為什麼偉人,但是,我希望的是當我們老了,我們回憶起我們的曾經,不應該只剩下那些看過的視頻,不應該只剩下羨慕過的別人。我們應該有屬於我們自己的驕傲才可以,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