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解封,《方方日记》却让“国人”成为“伯仁”,值得反思!

——“接续世事,寻真事理,抽引头绪,不绝绎究”,感谢关注《立哥绎教》。



“愿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相聚”,这也许是今年央视春晚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话了。

武汉解封,《方方日记》却让“国人”成为“伯仁”,值得反思!

然而,今年的春天显得特别漫长:

1月,英雄城市武汉壮士断腕,各省市白衣战士逆势而行!

2月,14亿中国人居家隔离,武汉作为疫情中心令人担心!

3月,各省市战疫始迎曙光,武汉方舱医院实现有序清零!


意义重大:英雄城市终于等到“春暖花开”!

“春深花已繁,疫除人心盼”,在阳光四洒的季节,我们终于等来了疫情确诊与新增清零的4月!今天(4月8日)零时起,英雄城市武汉终于开始解封!

武汉解封,《方方日记》却让“国人”成为“伯仁”,值得反思!

在立哥看来,这一解封,将可谓是我国扭转疫情形势的重大转折。这不仅是我国战疫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制度优势的凸显,更可以让我们从此更加挺直了腰板

——或许可以不再卑微地“向全世界鞠躬,说声:对不起,给你们添乱了”;或许可以重新审视“为什么所谓的疫源地居然能够清零?”,或许可以深思“我们在疫情期间坚守过什么?贡献过什么?”

武汉解封,《方方日记》却让“国人”成为“伯仁”,值得反思!

这一刻,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维护、好好珍惜!不应忘记!


意料之中:《方方日记》让我们成为“现代伯仁”!

武汉解封,群情喜悦!然而,一颗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老鼠屎”却坏了我们的心情:《方方日记》在美公开出版,其相关事迹也登上了《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外媒头版。更有甚者说,《方方日记》将可能成为外国“甩锅利器”,被作为控告国人“隐瞒疫情”的重要依据!

武汉解封,《方方日记》却让“国人”成为“伯仁”,值得反思!

这不由让立哥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典故:东晋时期,武城侯儿子叫周顗(字伯仁),谈吐幽默诙谐,为人宽宏大量,与时任大将军王敦的兄弟王导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次晋元帝要将王导一家问罪,王导动心怀疑是周顗在从中作梗。王敦攻下建康后,要除掉周顗等反对他的人,三问王导意见,王导一言未发,周顗最终被杀。后来王导掌权,翻看当年周顗力保他的奏折,叹道:“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悔恨终生。

武汉解封,《方方日记》却让“国人”成为“伯仁”,值得反思!

《方方日记》事件也是如此,一直以来,人们(伯仁)对《方方日记》并未“一棍子打死”,《方方日记》主角也就肆意表达,还自认为有“独立思考”,然而现在事情升级,《方方日记》则成为国外转移舆论焦点、引导疫情方向埋坑利器,《方方日记》主角却一隐了之,留下大家成为了现代版“伯仁”

武汉解封,《方方日记》却让“国人”成为“伯仁”,值得反思!


如今反思:我们到底应为谁鼓掌?

“历史如大浪淘沙”,时间将成为检验一切的真理。

武汉解封,《方方日记》却让“国人”成为“伯仁”,值得反思!

回过头来看,我们真正应该鼓掌的,也许应该是那些为着武汉解封忍气负重的人,也许应该是为着全国抗疫的白衣卫士,也许应该是心怀坚定信仰为组织贡献力量的人!

而反观《方方日记》日记内容,除了教人“精致利己”之外,哪来什么道义?哪有什么担当?——对于这样的主角,我们应该是继续称颂,还是将其钉在耻辱柱上?

武汉解封,《方方日记》却让“国人”成为“伯仁”,值得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