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格竹,王陽明實踐朱熹格物致知

朱熹對格物的概括:“上而無極太極,下而至於一草一木、一昆蟲之微,亦格有理。一書不讀,則闕了一書道理;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須著逐一件與他理會過。” 


陽明格竹,王陽明實踐朱熹格物致知

朱熹

 一天,王陽明在推敲“眾物必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這話時對格物致知有了更多的感悟。王陽明認為萬物既有外在表現形式,也有內在本質,一草一木都蘊涵著形成萬物的至理,這是不是意味著通過參悟一草一木這些個體事物就可以參透其中蘊涵著的天下萬物的至理呢?王陽明決定親身去實踐一下,打算通過格竹子來參悟天地的至理。

王陽明和錢同學兩人開始格竹,清晨,朝陽剛剛照著竹林,兩人就坐在蒲團上開始了靜思格竹。王陽明發明的格竹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靜坐冥想,凝思靜慮,然後把自己的意念投射到竹子上,並且觀想自己與竹子合二為一,以此來探索竹子中的至理。

兩人對靜坐的難度嚴重估計不足,體力的消耗和思緒的紛亂,第一天晚上,兩人都疲憊不堪,錢同學動搖了,問王陽明這樣的格竹方式到底有沒有效。

陽明格竹,王陽明實踐朱熹格物致知

王陽明安慰地說:想那釋迦族淨飯王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當年離家出走,雲遊四方,求索人生真諦。先在森林裡苦修六年弄得自己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仍未悟得解脫之道,最後也是在菩提樹下打坐靜思四十九天,終於在月圓之夜悟得正道,成為釋迦牟尼佛。我們現在坐在竹林之中跟釋迦尊者坐在菩提樹下不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錢同學堅持到第三天,幾乎快要昏倒,不得不中斷格竹,回家就病倒了。

王陽明少年時代就跟從王升秘密修煉武當築基功法,接著又秘密地修煉了四年的武當靜坐功夫,靜坐三天對他來說並不在話下。錢同學離開後,他繼續靜坐在竹林中“格竹”,苦參竹子中蘊含的至理。連續在竹林裡靜坐格竹七天後,體力也透支到了極限,更糟糕的是他開始發高燒,咳嗽不止,整個人變得乾瘦枯槁,終於也倒下了,他從竹林回到屋裡,躺在床上就幾乎不動了。


陽明格竹,王陽明實踐朱熹格物致知

武夷精舍

事後,錢同學和王陽明都萬分沮喪地說:“聖人是做不了的了,我們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去格物啊!更何況格物致知後,還需要繼續去參悟天地至理啊!那不是普通人能完成的啊!” 

王陽明在許多年後曾向門生解釋自己當年格竹的原因時說:“吾與錢同學格竹失敗,遂相與嘆聖賢是做不得的,無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頗見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決然以聖人為人人可到,便自有擔當了。這裡意思,卻要說與諸公知道。”


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