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差不能一味怪孩子,“斯特普效應”:找對干擾物才是關鍵

專注力差不能一味怪孩子,“斯特普效應”:找對干擾物才是關鍵

有很多父母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在做作業的時候無法專注。最終作業的沒有做好,還平白無故的浪費了很多時間。

這其實很能說明一個問題,大多數孩子都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在一件事情上用心的程度不高,幾乎都會碰碰這個,動動那個。

注意力分散本不是一種錯誤,但是經常分散注意力的話,本職工作的確是很難做好的。

其實作為家長的我們並不應該一味的呵斥自己的孩子,更應該為他們找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這裡就不得不說起“斯特普效應”了,所謂的斯特普效應很明顯可以瞭解孩子無法注意力集中的原因。

當一個人的行為被某些事物的存在而干擾的時候,他們便無法靜下心來去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是很普遍的一個道理。所以首先我們就應該知道,孩子到底是被什麼東西給干擾了!

專注力差不能一味怪孩子,“斯特普效應”:找對干擾物才是關鍵

專注力差不能一味怪孩子,“斯特普效應”:找對干擾物才是關鍵

干擾孩子的東西都有哪些呢?

有的時候我們的陪伴也算是一種干擾,孩子本來能夠獨自完成自己的作業的,可就是因為我們的陪伴,使得他們覺得渾身不自在。

當孩子發現自己身邊有人,或者是有人在默默的注視著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本能的產生排斥。任何異樣的眼光都有可能干擾到孩子,因此無法集中注意力,這就是很顯然的一種斯特普效應。

如果孩子身邊的玩具太多,當我們讓孩子選擇寫作業的時候,他們也必然會被玩具所影響,不想把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在作業上。

我們不妨去做一個實驗,在孩子的課桌上擺放一部手機。看看孩子是更想玩手機,還是更想寫作業。

顯而易見,他們就算是把精力放在了寫作業上,但是心思依舊是在手機上。不得不說,斯特普效應是可以很好印證孩子的心理的。

還有一種因素,屬於自然因素。當窗外下起了雨,打起了閃電,或者颳風,這些自然景象都會使得孩子分心,把所有的目光全都放在窗外的環境上。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也是無法讓孩子靜下心來寫作業的,畢竟孩子對於一些自然現象感到好奇,因此更不會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情當中,就算再怎麼提醒孩子也是無補於事的。

專注力差不能一味怪孩子,“斯特普效應”:找對干擾物才是關鍵

當了解了孩子無法集中注意的原因之後,我們需要思考一下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夠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如何才能夠讓孩子不受干擾呢?這是大多數父母都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

的確,孩子在5歲之前的專注能力是比較差的,尤其是2到5歲這段時間他們專注的時間往往只能停留在十分鐘,對於任何沒有趣味的東西他們只能保持10分鐘的注意力。

超過10分鐘,就會失去了興趣。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依舊可以培養他們的注意力。

專注力差不能一味怪孩子,“斯特普效應”:找對干擾物才是關鍵

從年幼到成長,不同時間段培養注意力的方式

啟蒙期培養很重要

在孩子誕生之後,從1歲開始就已經具備了培養注意力的資格。雖然此時的寶寶並不會與我們交流,但是我們可以利用某些物品使得孩子注意力幾種。

譬如我們可以拿起一個玩具,在寶寶的眼前晃啊晃,寶寶的注意力很快就到了玩具的身上。

這個時候我們要加以引導,拿著玩具向寶寶的遠處走去,來鍛鍊寶寶是否能夠跟著玩具的移動方向而調動注意力。

在啟蒙期,我們應當時刻關注著孩子的興趣愛好,充分的抓住孩子的興趣愛好,來鍛鍊孩子的注意力。

2歲到4歲需要耐心

在孩子2歲到4歲的時候,對於任何事物都是比較敏感的,如果能夠有效的抓住這一次的機會,是可以很容易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

我們可以給孩子抓來一隻昆蟲,讓孩子仔細的觀察昆蟲的外表,習性。

這個時候我們不要打擾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讓他們一點一點的把注意力拋向昆蟲。從觀察昆蟲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鍛鍊孩子的注意力,我們只要在一旁稍加提點就可以了。

專注力差不能一味怪孩子,“斯特普效應”:找對干擾物才是關鍵

5歲到8歲需要自由

在孩子5歲到8歲的時候,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力,我們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自由,讓他們自由發揮。

看到好奇的事物就讓他們多看兩眼,我們也可以開始為孩子準備一些書籍,但是一定要符合他們的胃口。

畢竟孩子在幼年期對於沒有興趣的東西還是比較排斥的,要循序漸進。把感興趣的書本學習完畢,再去嘗試那些不感興趣的書本,慢慢來,不要過度的打擾孩子。

8歲開始要讓孩子獨立

8歲以上的孩子就需要培養獨立的習慣了,有很多事情不是父母可以管教的了的了。

孩子自從入學開始,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培養自己的注意力了。在上學的時候,老師會告訴他們集中注意力看黑板,在食堂的時候同學會教會孩子專注吃飯不要走神。

課間的時候體委也會告訴孩子專注精神去做廣播體操,等到回家以後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需要讓他們知道專注經精力去寫作。

我們不需要陪同孩子,我們需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如果總是質疑他們能力,他們反而覺得不安心。

除非我們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也不要打擾孩子。我們的參與只會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原本的動力變成了一種壓力。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與孩子保持一些距離,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做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跟我們平日的督促有一定的關係,但最主要的還是歷練。沒有經過歷練的孩子,是永遠無法專注自己的注意力的。

專注力差不能一味怪孩子,“斯特普效應”:找對干擾物才是關鍵

今日話題互動:如果說你的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也總是走神,你會選擇插手去管教嗎?平日孩子做事的時候,你會在一旁監督嗎?說說你對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看法,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