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日系車安全性差,卡羅拉這次也算是敗給自行車了

日系車到底能不能買,這個話題自兩田國產之後到現在一直都是輿論話題高峰點,正反方雙方各自持有相對合理的觀點。一部分消費者認為日系車“皮薄大餡”安全性差不能買,而另一部分消費者則認為安全性主要由四梁八柱決定,與覆蓋件無關。

正反方都對,但也都很片面。

都說日系車安全性差,卡羅拉這次也算是敗給自行車了

最近卡羅拉正面“硬剛”自行車再次把日系車安全性推到了新的質疑點。

簡單一張圖很能說明問題,但也可以帶偏輿論走向。正面受力的自行車以為碰撞截面小,加上圓形車輪受力均勻而且有輻條支撐,從正面插入了卡羅拉的前保險槓中。

“卡羅拉辣雞”、“日系車皮薄大餡”的激進言論再次席捲網絡。沒錯,主觀來說連自行車都幹不過,卡羅拉你也別賣了。

都說日系車安全性差,卡羅拉這次也算是敗給自行車了

但其實有點思想的都知道,這次被撞變形的,僅僅是車頭保險槓,本就是為了保護行人而設計成的軟塑料結構,就是為了在碰撞的時候能真正的吸能,保護行人不受傷害。

當然有人抓住“吸能”不放,其實吸能這一設計理念,全球都在用,BBA以及路虎無一不是如此,在歐洲將保險槓設計成金屬材質,那是不允許量產的。

而此次被撞變形的保險槓,只是車輛防護的第一層,因為在其之後還有第二層、第三層防護。

都說日系車安全性差,卡羅拉這次也算是敗給自行車了

其實保險槓的作用只有兩個:一個是保護行人,另一個則是將發動機艙與外界很好的隔離,避免雜物直接飛濺到機艙中。

而為了更好的發揮第二個做工,一臺車還有很多的覆蓋件,比如說發動機蓋、車頂、車門、後尾箱蓋,這些都屬於車輛覆蓋件,不直接承受力,亦或者受力極限非常低。

包括大眾、奔馳、奧迪、寶馬等車型,這些覆蓋件的做工都是為了將駕駛艙與外界隔離起來,起到一個封閉的作用,不起到受力的做工。

而這些部件材質厚度大多是1mm級,厚則1.6mm,薄則1mm,鋼板厚薄不直接決定車輛安全性,但可以決定車輛NVH基礎的好壞以及“安全感”的高低。

所謂NVH基礎的好壞,較厚的鋼板可以在高速時有這個更小的震動,從根本提升隔音表現,所以豪華車鋼板厚的原因是為了保證良好的NVH基礎。這玩意不能帶來更好的安全性。

而“安全感”的高低,就是所謂老司機按壓鋼板的凹陷程度,凹陷少則“安全”。

都說日系車安全性差,卡羅拉這次也算是敗給自行車了

其實這些都是浮雲,真正決定車輛安全性的是白車身,也就是下圖的這種結構。

白車身因為沒有噴塗所以因此得名,圖中標定的顏色是高強度鋼材的使用情況,紅色以及紫色屬於抗拉強度極高的鋼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四梁八柱”,也就是縱橫樑以及ABCD柱,考慮到有些車型沒有D柱,所以因車而異。

車輛安全性好壞與白車身有很大關係,而“是否設計合理”以及“高強度鋼材”是直接決定項目,限於篇幅本文不再過多解釋。

總之只有一個觀點“安全性的好壞,日常消費者不能根本直接察覺,不是一隻雞,一輛自行車可以測出來的”。

否則,國內也不需要成立C-NCAP,歐盟的E-NCAP也不需要,美國的IIHS更是擺設,一臺自行車就能測出來安全與否的話,真金白銀投入成立的機構,有何意義。

都說日系車安全性差,卡羅拉這次也算是敗給自行車了

而且,撞車這件事兒,誰撞誰尷尬,當年號稱無比良心的老寶來,不同樣被一臺微型摩托,撞得一塌糊塗。

都說日系車安全性差,卡羅拉這次也算是敗給自行車了

我無法告知大家卡羅拉安全是不是真的差,但這次卡羅拉,是真的敗給了自行車。至少在話題輿論上,站在日系車基礎上,卡羅拉成了被針對的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