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滋味長一一我的讀書經歷

書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是人類社會經歷、智慧的總結與記錄。求知的人們探索路上絕對離不開書。我一路走來,與書相伴。

我是解放後上學的。那時家貧,同學們也都是工農子弟,家都不富裕,誰家也沒有藏書,學校又沒有圖書館,愛讀書就得想方設法淘書。記得小學時,我只讀過《桃花女鬥周公》、《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等小書及小人書。到中學,撞進錦州鐵路中學圖書館,真是大開眼界。館中藏書種類就非常多,真是書海無涯,眼花繚亂。那時我就知道了,書是讀不完的,所以更急於抓緊時間讀書。我和好友課餘就奔圖書館,我們把各自要讀的書目都抄了下來,現在想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那時準備中學六年,把洋洋書目全部讀完,當然,後來證明,這只不過是個天大的笑話。不過,四大古典名著就是那時啃的。《西遊記》、《水滸傳》還好說,看熱鬧了,《三國演義》就不好玩了,至於《紅樓夢》, 如霧裡看花,似懂非懂,確切說還是不懂。

大學時代學中文,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便如飢似渴讀起書來。入學我和幾個愛讀書的同學就鑽進了圖書館,看到那些閃光的名著,不住咋舌。年輕氣盛,雖餓肚子,但少年不知愁滋味,野心勃勃:博覽群書!同樣列出了四年要讀的書目,一個字一一讀!靜下心來,仍是讀!外國文學名著,現代文學長篇都是那段時間配合學業讀的。教室裡的燈從傍晚亮到天明,晚睡的凌晨回寢,早起的踏著黎明前的黑暗趕往燈火輝煌的教室。我屬夜貓子的,貪晚。我們孜孜不倦。我們對外國文學感興趣的幾個同學,還成立了一個"外國文學研討小組“,指定書目,定期研討,輪流主講,大家討論,交流讀書心得,同時也互相介紹讀過的現代文學好作品。那時,肚子雖咕咕作響,精神卻大振,收穫頗豐。哪像現在的學生社團,有固定的活動場所,我們是樓外、道邊、操場、公園都聚過,可以說哪裡有我們,哪裡就有爭論;我們活動到哪裡,哪裡就有朝氣。那時,中外大部頭的各色主人公都匯聚在頭腦之中,從而瞭解些中外不同時代的不同階層的社會生活,書中人物刻畫十分精彩,至今不忘。

畢業後,身為教師,工作忙了,除了當代長篇,很少讀大部頭了。面對學生,讀書方向也做了調整,改讀名人傳記、勵志書籍以及心靈雞湯類書了,以便向學生推薦此類書籍,引導學生讀書做人。

退休後時間富餘了,但視力更差了,便只讀中短篇及記實類書籍了。有了時間,有了條件,便邁開雙腳遊歷祖國的大好山河,開始讀無字書了。

回首我的讀書經歷,讀書還是很少很少。由於愛好與偏見,更主要的是精力有限,我讀書的範圍不寬。按說學文的,文史哲類書籍都應該涉獵,可是,我只偏重文學類了。史書只讀了《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二十四史》只跳讀了其中很少部分;哲學類只讀了學業中教師指定的幾本;政治經濟學類,文革十年通讀了《毛澤東選集》四卷和《資本論》,其他從未讀過;就是典籍也讀得寥寥;精力、視力都十分有限,大眾熱追的演繹小說、武俠小說一概沒有讀過,不能不說於讀書人,也是個缺憾。

如今已到耄耋之年,開始慢節奏生活了。不過電視、電腦、尤其手機對我的誘惑力不遜年輕人,因此,時間支配更有限了,但無論如何,書還是我離不開的知識載體,我每天還是要讀上幾頁書的。

看來,我的生命註定與讀書同短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