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的日常——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地实录

最近,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公布了,我们北京大学参与发掘的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成功入选,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北大考古的喜讯。算起来,在北京大学期间我已经参与发掘了3个十大考古发现了,分别是

2011年十大“郑州二七区老奶奶庙遗址”,2017年十大“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以及2018年十大"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业内有评价说我们是旧石器考古圈内手气最好的团队,额~那就算是吧~~~

本篇不和大家讲这些遗址的重要性,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功底的日常工作情况,看看我们这些考古人的日常工作吧……

十大考古发现现场会大家都在围绕一直的重要性进行讨论,但是很多考古人员在工地的日常没有展现出来,其实考古人也是普普通通的,他们每天都要工作,每天都要和平常一样吃穿住行,但是考古工地毕竟是一个临时性的场所,是一个工作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场地。跑过全国各地的工地,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经历,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老奶奶庙遗址

坐标: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

时间:2015年7月-12月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郊区,位于一个叫代家门的村子里,我们工作的驻地就租住在一处农家院,距离发掘地点步行10分钟左右。老奶奶庙遗址的周围生活设施比较便利,虽然在村子里,但是有很多超市,距离镇子也不算太远,吃住都比较方便。农家院李都安了很不错的卫生间,洗漱也很方便。房东家有wifi,可以上网。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暖气,冬天太他么冷了……

上几张工作照吧,第一张是用竹签子在清理小动物的骨骼化石,需要仔细一点点的剔,第二张是发掘结束后取环境土样,用来测定不同堆积时期的环境变化,正赶上郑州突然下大雪,气温骤降,快要冻死了……不过还好赶在了土层上冻之前取完了。

考古人的日常——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地实录

用竹签仔细地提取小动物骨骼化石

考古人的日常——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地实录

发掘完毕后取剖面环境土样

考古人的日常——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地实录

雪后的村庄

二、通天洞遗址

坐标: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萨乌尔山

时间:2016-2017年

通天洞遗址位于新疆西北部的吉木乃县,再往西20km就是哈萨克斯坦,是在边境线上的一处洞穴遗址。遗址周围是一片辽阔的草原,风景极为壮丽,牛羊遍野。驻地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政府驻地,条件也算可以,系数比较方便,但是网络时断时续。驻地距离工地很远,每天开车需要将近40分钟山路才能到达,北疆的天气是很冷的,冬天大雪封山,即使是夏天也要盖着被子。发掘季都是在6-8月份,往后就太冷了。不过不得不说,北疆的景色实在是让人赞叹,发掘工作间隙做的最多的就是各种拍拍拍……

考古人的日常——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地实录

通天洞外的景色

考古人的日常——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地实录

洞内的发掘工作

考古人的日常——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地实录

通天洞报告中的2017:540号标本

考古人的日常——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地实录

驻地夜晚拍银河

三、青塘遗址

坐标: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镇

时间:2016-2018年

青塘遗址位于广东省北部清远市英德市,是一处位于青塘镇南部的一个洞穴群,一共有1-4号4个洞穴,南方的石灰岩山体经过流水侵蚀形成大大小小的洞穴,古人类利用这些天然洞穴所谓栖息之地。青塘遗址的发掘季较长,从6月-12月都可以发掘,但是广东的夏天大家了解的,又热又潮,幸好驻地位于镇子上的宾馆内,每天野外发掘回来可以洗个澡,吹会儿空调。就是在野外的时候实在是太热了,甚至连广东本地的同学都中暑了~~~这让我们北方的同学情何以堪……不过,岭南的景色也是一绝,与西北的广阔草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水秀丽。

考古人的日常——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地实录

青塘洞穴外的风景

考古人的日常——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地实录

室内的整理工作

考古人的日常——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地实录

不知道谁做的人骨发现现场

从中原腹地的郑州到西北边陲的通天洞再到南海之滨的广东青塘,北大旧石器考古人在祖国各地探索我们祖先的遗迹,追寻万年前的历史。要说考古工作不辛苦那是骗人的,但是在辛苦中总会找到这样那样的小乐趣——在郑州,樱桃熟了,掉到脑袋上,抬起头就掉进嘴里;在新疆,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还有风与翱翔的雄鹰,突然一个土拨鼠从不远处冒出头来;在广东,一群鸭子游过洞穴旁的水塘,中午就吃了一只……

背上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中有遥远神秘的历史,有无人踏寻过的风景,有对故乡人的思念——这就是考古人的日常,考古人的诗与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