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不上——可能是你的性激素在作怪

性激素六項對女性排卵異常等相關疾病的輔助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單獨檢測性激素並不能診斷疾病,需要結合病人年齡、病史、B超、病理,和其它檢查進行綜合判斷。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疾病狀態!

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卵巢功能衰竭所導致的,40歲之前發生閉經的現象。特點是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降低,並伴有不同程度的低雌激素症狀,如:潮熱多汗、面部潮紅、性慾低下等。

【激素變化】

1、2次檢測卵泡刺激素>20mIU/mL,雌激素減低或略低,可認為卵巢早衰隱匿期,提示1年後可能閉經。

2、卵泡刺激素>40 IU/L、黃體生成素升高或>40 I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3、卵泡刺激素與黃體生成素的比值﹥2~3.6,是卵巢儲備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現。

【溫馨提示】

1、當發現閉經超過2個月,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錯過使用激素替代治療及促排卵治的最佳時間。

2、對於卵巢早衰的病人,每天要保證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預防骨質疏鬆。

多囊卵巢綜合徵

多囊卵巢綜合徵常常以高雄激素表現、稀發排卵或無排卵、胰島素抵抗、多囊卵巢為特徵。通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月經延遲及不孕、多毛、痤瘡、肥胖等。

【激素變化】

1、高雄激素(睪酮水平是正常女性2~3倍)。

2、10%~25%的多囊患者泌乳素水平輕度升高。

3、黃體生成素與卵泡刺激素的比值 ≧ 3,輔助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徵。

4、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還表現為高胰島素血癥,抗繆勒管激素(AMH)升高。

【溫馨提示】

1、對於肥胖的多囊患者一定要控制飲食,堅持體育鍛煉,減輕體重。

2、對於懷孕困難的多囊患者應及時就診婦產科或生殖中心。

3、多囊患者糖尿病和心血管意外風險比正常人高,要積極做好病情監測,積極運動,保持體型,預防遠期併發症的發生。

高泌乳素血癥

2次檢測泌乳素值都大於1.14 nmol/L,即可診斷為高泌乳素血癥。泌乳素升高可影響排卵,導致月經紊亂(月經延期、經量減少甚至閉經)、溢乳、不孕、性功能減退等。

【激素變化】

1、在閉經患者中,約15%存在高泌乳素血癥;在閉經伴有溢乳的患者中,約70%存在高泌乳素血癥。

2、約3%~10%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有高泌乳素血癥。

3、泌乳素水平升高還見於性早熟、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等。

【溫馨提示】

血清泌乳素< 4.55nmol/L(100ng/L)

泌乳量少,有規律排卵,如果無生育要求,可定期隨診觀察。

血清泌乳素> 4.55nmol/L(100ng/L)

應進行垂體磁共振檢查,明確是否存在垂體微腺瘤。

閉經/更年期綜合徵

閉經多發生在40歲~60歲的女性身上,是一個將要從生殖期向老年期過渡的階段。受到激素波動的影響,在這段時間裡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比如潮熱,心悸,焦慮,失眠,情緒失控等症狀。

【激素變化】

1、絕經初期雌激素、孕酮持續低水平,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升高。

2、卵泡刺激素明顯高於黃體生成素,是絕經期的典型激素表現。

3、卵泡刺激素 < 5 IU/L,黃體生成素 < 5 IU/L,可輔助診斷垂體或下丘腦性閉經(該病以20-30歲年輕女性居多)。

【溫馨提示】

1、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經的一個正常生理過程,應該以樂觀的心態去適應它。

2、如果出現嚴重失眠,焦慮,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須及時就醫諮詢。

3、絕經後婦女,應攝入足量蛋白質及含鈣豐富的食物,預防骨質疏鬆。

不良妊娠

不良妊娠指的是妊娠期胚胎髮育異常,主要包括異位妊娠、反覆流產、反覆胎停、胎死宮內等等。

【激素變化】

1、異位妊娠婦女血孕酮水平偏低。

多數患者血孕酮

< 47.7nmol/L(15ng/mL)

僅有1.5%的患者

≧79.5nmol/L(25ng/mL)

2、孕12周內孕酮水平低,早期流產風險較高。

3、先兆流產時,孕酮值若有下降趨勢,可能流產。

【溫馨提示】

1、一次胚胎停育,不能說明夫妻雙方一定存在異常。如果出現兩次以上胎停,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作詳細檢查。

2、注意經期衛生,防止生殖系統的感染。發現懷孕後儘早明確妊娠位置,及時排除宮外孕。

3、夫妻雙方要科學備孕,積極鍛鍊身體,確保精子和卵子的質量。

以上就是陪伴女性一生的重要激素,希望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對於它們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當我們的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尋求醫生的幫助,而不是獨自使用藥物,尤其是擅自服用激素來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1] 李曉宇,顧嚮應. 我國生育力現狀及面臨的挑戰[J].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20,12(01):3-6+97-98.

[2] 侯麗豔. 我國三省不孕症的流行病學研究[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1.

[3] 劉乃玲.女性不孕症的病因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0):186.

[4] 鬱琦.婦科內分泌診治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 陳麗華.婦科內分泌失調的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學,2019,20(08):105-107.

[6] 徐琭.血清性激素測定在婦科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症患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7):36-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