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不上——可能是你的性激素在作怪

性激素六项对女性排卵异常等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单独检测性激素并不能诊断疾病,需要结合病人年龄、病史、B超、病理,和其它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疾病状态!

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卵巢功能衰竭所导致的,40岁之前发生闭经的现象。特点是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多汗、面部潮红、性欲低下等。

【激素变化】

1、2次检测卵泡刺激素>20mIU/mL,雌激素减低或略低,可认为卵巢早衰隐匿期,提示1年后可能闭经。

2、卵泡刺激素>40 IU/L、黄体生成素升高或>40 I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3、卵泡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的比值﹥2~3.6,是卵巢储备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

【温馨提示】

1、当发现闭经超过2个月,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错过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及促排卵治的最佳时间。

2、对于卵巢早衰的病人,每天要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常常以高雄激素表现、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为特征。通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月经延迟及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

【激素变化】

1、高雄激素(睾酮水平是正常女性2~3倍)。

2、10%~25%的多囊患者泌乳素水平轻度升高。

3、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的比值 ≧ 3,辅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4、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还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抗缪勒管激素(AMH)升高。

【温馨提示】

1、对于肥胖的多囊患者一定要控制饮食,坚持体育锻炼,减轻体重。

2、对于怀孕困难的多囊患者应及时就诊妇产科或生殖中心。

3、多囊患者糖尿病和心血管意外风险比正常人高,要积极做好病情监测,积极运动,保持体型,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高泌乳素血症

2次检测泌乳素值都大于1.14 nmol/L,即可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泌乳素升高可影响排卵,导致月经紊乱(月经延期、经量减少甚至闭经)、溢乳、不孕、性功能减退等。

【激素变化】

1、在闭经患者中,约15%存在高泌乳素血症;在闭经伴有溢乳的患者中,约70%存在高泌乳素血症。

2、约3%~10%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高泌乳素血症。

3、泌乳素水平升高还见于性早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等。

【温馨提示】

血清泌乳素< 4.55nmol/L(100ng/L)

泌乳量少,有规律排卵,如果无生育要求,可定期随诊观察。

血清泌乳素> 4.55nmol/L(100ng/L)

应进行垂体磁共振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垂体微腺瘤。

闭经/更年期综合征

闭经多发生在40岁~60岁的女性身上,是一个将要从生殖期向老年期过渡的阶段。受到激素波动的影响,在这段时间里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比如潮热,心悸,焦虑,失眠,情绪失控等症状。

【激素变化】

1、绝经初期雌激素、孕酮持续低水平,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升高。

2、卵泡刺激素明显高于黄体生成素,是绝经期的典型激素表现。

3、卵泡刺激素 < 5 IU/L,黄体生成素 < 5 IU/L,可辅助诊断垂体或下丘脑性闭经(该病以20-30岁年轻女性居多)。

【温馨提示】

1、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经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适应它。

2、如果出现严重失眠,焦虑,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须及时就医咨询。

3、绝经后妇女,应摄入足量蛋白质及含钙丰富的食物,预防骨质疏松。

不良妊娠

不良妊娠指的是妊娠期胚胎发育异常,主要包括异位妊娠、反复流产、反复胎停、胎死宫内等等。

【激素变化】

1、异位妊娠妇女血孕酮水平偏低。

多数患者血孕酮

< 47.7nmol/L(15ng/mL)

仅有1.5%的患者

≧79.5nmol/L(25ng/mL)

2、孕12周内孕酮水平低,早期流产风险较高。

3、先兆流产时,孕酮值若有下降趋势,可能流产。

【温馨提示】

1、一次胚胎停育,不能说明夫妻双方一定存在异常。如果出现两次以上胎停,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作详细检查。

2、注意经期卫生,防止生殖系统的感染。发现怀孕后尽早明确妊娠位置,及时排除宫外孕。

3、夫妻双方要科学备孕,积极锻炼身体,确保精子和卵子的质量。

以上就是陪伴女性一生的重要激素,希望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对于它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寻求医生的帮助,而不是独自使用药物,尤其是擅自服用激素来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李晓宇,顾向应. 我国生育力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01):3-6+97-98.

[2] 侯丽艳. 我国三省不孕症的流行病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3] 刘乃玲.女性不孕症的病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0):186.

[4] 郁琦.妇科内分泌诊治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 陈丽华.妇科内分泌失调的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9,20(08):105-107.

[6] 徐琭.血清性激素测定在妇科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7):36-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