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的死敲响警示钟,为什么等到最后一刻才喊出“我不行了”

台湾艺人高以翔录制《追我吧》是从26日8时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1时45分,工作时长近17个小时。当时高以翔录制跑步环节,在晕倒前一刻高喊“我不行了”。

以下为时间线记录陈述:27日1:45高以翔出事,现场抢救10分钟,心脏停跳3分钟;

节目组继续拍摄,未进行及时抢救,内场观众听到黄景瑜大喊“操,还拍!救命啊!”“不拍了!”

15分钟内没有专业医生到场抢救,也没有必要仪器,观众听到抢救过程中黄景瑜反复喊叫“医生呢”。2:30医院接到高以翔时,称“瞳孔放大至边缘”。3:45有娱乐博主发贴称高以翔非常危险。5:00左右,医院全力抢救两小时后失败。7:00全网推送高以翔事件。

高以翔的死敲响警示钟,为什么等到最后一刻才喊出“我不行了”

我们现在残酷的重温一下那个场景,在发现高以翔倒下的时刻,节目组还在继续拍摄,是什么原因?高以翔在连续工作17个小时的中间,一定不会没有疲倦,体力透支的感受,是什么原因还在坚持,拖到最后一刻喊出”我不行了”呢?

这真的不是热爱这份职业,也不能代表敬业,这是一种惯性,一种顺其自然的反应。身在职场的人能体会,拼命,是别人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之一。在能坚持住的时候,是喊不出“我不行了”的求救话。

在北京,知君见过听过太多类似的拼命故事和拼命的人。

连续手术十几小时,瘫倒在地的医生;早上三点起床,披星戴月准备的早餐店主;拥挤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跋涉一个半小时上班的北漂青年;一遍遍被拒绝,又一遍遍微笑着冲上去的推销员;白天哀求管理员别开罚单,晚上为儿子扮演超级英雄的水果摊贩;因为即将超时,在电梯中失声痛哭的送餐员;包括我自己也曾经体验过,坐在公司的洗手间的马桶上打瞌睡,在深夜吹着寒风打车回到出租房时,还是未赶上十二点关闭的电梯。

这些就发生在我们和周边人身上的故事,真实且直戳人心。

我们可曾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工作意味着什么?”

可以再加上第二个问题“拼命工作为了什么?”

高以翔的死敲响警示钟,为什么等到最后一刻才喊出“我不行了”

自从马云提出996这个说法后,网上一直有关此话题的讨论,但是回到每个人自身,这个问题还是有必要再深入的讨论下去,直到讨论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文化公司做业务主管的叶子是一位三岁孩子的妈妈,工作琐碎、占用时间长、出差频率高,对于职场人意味着辛苦,而对一位母亲,则意味着错过孩子成长中的某段珍贵回忆。这对一个母亲过于残酷。

在电视台做编导的小萌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剩女,每天长时间的加班,找不到也没有心情找走入婚姻的另一半,每次问她都是嘴巴硬硬的讲,单身挺好!

四十岁的老张手下有几十号的编程人员跟着他做事,母亲住院的三个月时间,他要完成团队的目标,错过了最后陪伴的机会。在葬礼上嚎啕大哭后,带着泪痕又回到电脑前。

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中,我们错过的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多。而错过了,将成为永远的痛,没有弥补的机会。

高以翔的死敲响警示钟,为什么等到最后一刻才喊出“我不行了”

还有一个月,2019就要过去,大声的问问自己2020想要什么?

2020陪爸妈去看一次灯会;

2020带孩子去欢乐谷疯一次;

2020攒点钱把她娶回家里;

2020去报一个脱产学习充充电,提升一下自己;

无数职场人奔波在每一个辛劳的日子里,纵然经历悲伤、失败、无奈、懦弱、逃避、麻木、绝望,依然愿意在工作中寄托生活的希望,找寻自我的价值,探索人生的意义。

但是在投入工作的那一刻,一定不要忘了回顾自己的初心,原本是那么朴素的愿望,如何成了现在的状况!

令我们痛苦不堪的是工作?是生活?是不是还有我们自己的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职场/情感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