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有一群人專門“分揀垃圾”,垃圾變身高質量肥料回贈給居民

武漢有一群人專門“分揀垃圾”,垃圾變身高質量肥料回贈給居民

身著綠馬甲的工作人員正在分類垃圾

從2018年8月1日起,東西湖區金銀湖街萬科高爾夫小區等11個小區增加了一些特殊的工作人員,他們頭戴小紅帽,身著綠色馬甲,在小區內穿行。這群人是啟迪數字環保公司的垃圾分揀員,他們的職責是將小區垃圾桶內廚餘垃圾取出集中,送往廚餘垃圾處理設備,製作成有機肥料。

利用廚餘垃圾製作的部分肥料又回到人們手中,栽花種草,重複利用。

小區內來了一群綠馬甲

7月2日7時30分,萬科高爾夫小區內,何天雲準時抵達小區,開始逐一查看小區內的垃圾桶,將廚餘垃圾分揀到廚餘垃圾專用桶中。作為垃圾分揀員,何天雲的工作就是將乾溼垃圾分離。

2018年8月,啟迪數字環保公司負責包括萬科高爾夫、萬科四季花城、萬科西半島等11個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在每個小區派駐有宣傳督導員、廚餘垃圾分揀員等多名工作人員,合計26人。何天雲正是其中的一員。

“廚餘垃圾分揀員的工作實際上是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一個過渡職業,目的是幫助人們實現垃圾的完全分類。”公司總經理許新剛坦言,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是依靠人們自覺分類垃圾,在垃圾分類全面鋪開的初期,設置宣傳督導員與廚餘垃圾分揀員兩個職位一是宣傳,二是幫忙分類。在日後人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後,分揀員的工作或不再需要。

據統計,在垃圾分類工作人員的幫助下,11個小區每月分類出的廚餘垃圾從2018年8月的1614千克到2019年5月的49900.1千克,持續增多。

“雖然垃圾桶多,分離出的廚餘垃圾數量也多,但相較於以前,廚餘垃圾的分揀工作要輕鬆些。”何天雲還記得,自己在去年剛開始工作時,人們對廚餘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的分類觀念有限,不少垃圾桶中既有廚餘垃圾又有其他生活垃圾,分揀起來極為麻煩,因此廚餘垃圾起初分離出的量少。現在儘管垃圾桶數量沒有減少,但是不少分類工作已經能由居民自己完成,數量多但是工作強度有限。

廚餘垃圾半小時變身肥料

早上的廚餘垃圾分揀工作結束,一輛廚餘垃圾運輸車將分離出的廚餘垃圾送往金銀湖街垃圾分類宣教中心。廚餘垃圾被倒入廚餘垃圾處理設備製作肥料。

廚餘垃圾處理設備投資超過30萬元,每天處理廚餘垃圾1噸,可生產出150公斤肥料。“截至現在,肥料以贈送為主,一方面感謝人們對垃圾分類的支持,一方面讓人們看到廚餘垃圾製成的肥料質量如何。”許新剛表示,廚餘垃圾分類只是第一步,重新利用是垃圾分類的目的之一。

據瞭解,由於廚餘垃圾內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因此肥料質量好,後期商業化應用前景被看好。至於其他的紙板、塑料等可回收垃圾將重新回爐,重新生產利用。有毒有害垃圾則被送往環保公司由專業人員處理。

垃圾分類將推出上門服務

在小區內,除了垃圾分揀員外,還有宣傳督導員。他們的職責之一就是從居民手中回收包括紙板、塑料在內的可回收垃圾,稱重,為居民積分,方便以後用積分兌換物品或者提現。

凌均輝是萬科高爾夫小區的垃圾宣傳督導員,2日上午,他正在將從居民手中收取的可回收垃圾分類。

現在,在有垃圾分類服務站的小區,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工作主要是:人們自己拿著可回收垃圾到垃圾分類服務站稱重積分、提現,或是通過小區微信群反映。“兩週後,公司將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預約上門功能,人們在家可以指定時間,工作人員上門收購可回收物品,同時公眾號上也會發布垃圾分類的常見問題,幫助人們更好地學習垃圾分類知識。”許新剛表示,以後會在垃圾分類中加入更多的互聯網元素。

文/記者姚傳龍 實習生黃智高 圖/記者姚傳龍

來自 武漢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