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百姓事】五十多年前的“炮班”紀事

“炮班”紀事

我雖然沒有參過軍,卻有一段“炮兵經歷”,那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那年,全軍都推廣解放軍某部連長郭興福同志首創的“郭興福教學法”,興起大練兵,大比武高潮。這股熱潮也推廣到了民兵工作中。我們縣武裝部也抽調民兵,大搞戰術訓練和八二迫擊炮訓練,準備參加地區的民兵大比武活動。我當時是一個集體單位的學徒,我也搞不清八二炮訓練怎麼就挑上了我?

【黃陵百姓事】五十多年前的“炮班”紀事

武裝部把這項工作分配給席助理負責,席是本省漢中人,說的滿口陝南話。炮長姓紀,在部隊是炮兵某部的排級幹部,復轉軍人。他人健壯、高大英武,走起路來一溜風,一看就是軍旅出身。還有兩個姓楊的,大楊是曾經參加過中印邊界反擊戰的復員兵,小楊是個落榜的高中生。還有一姓鄭的來自農村,曾經當過炮兵。據說是從省上某單位精減回鄉的。

經過一段時間初步講解炮兵知識和實際操作練習,小楊腦子靈活當了一炮手。大楊有實戰經驗當了二炮手。我的眼睛近視,當了背炮盤的三炮手。老鄭年齡偏大,當了管運炮彈的四炮手。開始訓練裝炮、拆炮速度很慢,練了一段時間已經達到了炮長要求的十分鐘可以裝拆炮的預期目標。只要炮長同志小旗一揮,一聲令下:目標正前方獨立家屋…….,一炮手即能報出距離多少?標尺多少?並操作到位,二炮手幫助一炮手修正口令和動作,並負責裝炮彈,三炮手負責作業,挖炮盤坑,放好炮盤。四炮手負責運炮彈並把炮彈遞給二炮手,如果標尺正確,操作無誤,炮彈裝進炮筒後,八二迫擊炮就會發出巨大威力命中目標。但如果遇到啞炮,不能引發,就要全班總動員把啞彈從炮筒中倒出。曾參加過中印反擊戰的大楊就說了幾句順口溜:八二炮是孬炮,打不出去往外倒。

這樣日復一日的重複訓練,人就慢慢有些倦怠了(因是練習,用的全是教練彈,能打而不炸)。每個人的性情就暴露無遺。炮長人風趣、好耍、好動。30多歲的人了,偏和我們這些毛頭小夥打打鬧鬧,在人身上這裡摸一下,那裡逗一下,逗著逗著就逗到了不該逗的地方。我們幾個一商量就把人高馬大的炮長放倒了,並退下了他的外褲,把他頂了牛。這時候一向嚴厲的“炮座”竟然放下領導架子連連告饒說:“下次再也不敢了。”但他並改不了,過上幾天就會舊病復發。

【黃陵百姓事】五十多年前的“炮班”紀事

正在訓練期間,小楊結婚了,他又成了我們逗趣的對象。新婚蜜月中的他瞌睡明顯增多,人也變得沒精打采起來。蔫蔫怪老鄭說了一句話:“小楊,日子長咧,不能一口氣把河水喝乾呀!”引起大家一陣鬨堂大笑,小楊的臉馬上紅得像一塊大紅布。老鄭的缺點是吃的多!一天三頓飯,頓頓一斤半,大家就不把他叫老鄭了,而改叫一斤半了。老鄭蠻不在乎地說:“一斤半就一斤半。三年自然災害把人餓怕咧,胃也撐大咧,我一頓飯還吃過二斤哩。”因為吃得太多,與定量差別大,後來武裝部就把老鄭換了。來了個碎小夥小宋代替了他。

這期間我們還到鄉下拉煉了一次,也進行了七、六二步槍實彈射擊。令人想不到的是實彈射擊的成績出人意料:近視眼的我五發五中打了個優秀,炮長、小楊、小宋五發四中打了個良好。老兵出身整天把在中印邊界反擊戰老子如何如何能行,吊在嘴上的大楊只打了個及格。這使驕傲的他沉默了好些日子。

大家盼望的日子終於到了。在地區飛機場附近,大賽場地上人頭攢動,市裡萬人空巷。但讓人始料不及的是被席助理非常看重的炮班打了個倒數第一,步兵戰術班卻中了頭彩,憤怒不息的席助理搓著手,踱著步,對炮班全體說:“算了,我再埋怨你們有啥用處?你們自己心裡也不好受呀!”據說不久,好心的席助理就被調走了。

五十多年光陰像看了一場電影一樣過去了。在我的夢境中曾多次出現過炮班的人和事。讓人感到:人年輕時多好呀!但在現實生活中一向樂觀、豁達、風趣的炮長已於前幾年病逝。近日,在街上我又看到了平反回城已成為離休幹部的老鄭同志的訃告,願他們二人在天堂幸福!我亦非常懷念遠在外地的小楊和在本縣鄉鎮的老楊和小宋同志。我在心裡祝他們平安、健康!

【黃陵百姓事】五十多年前的“炮班”紀事


【黃陵百姓事】五十多年前的“炮班”紀事


作者簡介:東籬居士,原名任宗耀。退休職工,從小喜歡文學,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延安報》《延安文學》《陝西日報》《綠風》《詩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發表詩歌,散文作品近千篇首。是《中國詩歌網》認證詩人。有詩集散文集行世。

【黃陵百姓事】五十多年前的“炮班”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