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味道比香水更誘惑 疫情之下是它?酒精!

什麼味道比香水更誘惑 疫情之下是它?酒精!

3月6日,市民在香港旺角一家零售店選購商品,貨架上擺滿了各種酒精搓手液、消毒紙巾、洗手液等防疫用品。

【澳洲網朱軒4月8日綜合報道】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最常聞到的氣味,可能非酒精味莫屬。用酒精洗手液清潔雙手、用酒精噴霧噴灑消毒……這些操作成為很多中國民眾乃至海外華僑華人在疫情期間的“日常”。而除了醫用酒精的味道,另一種“酒精味”也在許多國家飄散,成為另一些人的安心劑,這便是酒類飲品。

空氣中的“酒精味”·雖有些刺鼻,但讓人安心

比“香奈兒5號”(世界上最知名的香水之一)更讓人著迷的味道是什麼?在疫情期間,想必這個答案非“酒精”莫屬。

北京《中國經濟導報》報道,在中國疫情暴發初期,專家即指出,75%酒精能夠殺滅病毒。而在過去的兩個多月裡,中國民眾爭相購買各式各樣的酒精消毒液,很多人一進家門,最先“擁抱”的不是奔他而來的孩子,而是門口的一瓶醫用酒精,那淡淡的酒精味道,正是讓人安心的味道。

近來,中國本土疫情形勢向好,但不少人還保持著酒精隨身的習慣。

綜合中新社、長沙《瀟湘晨報》報道,3月12日是香港觀音誕,善信李女士表示,每年觀音誕到廟宇跪拜是慣例,所以今年亦不例外。值得留意的是,李女士除戴口罩外,隨身的包上也掛有一個便攜裝的酒精洗手液。“(想到)疫情肯定擔心,所以我們都注意個人衛生,出門在外都會經常用酒精洗手液清潔雙手,回到家全身用酒精噴霧再噴一遍,外套實時扔進洗衣機清洗。”李女士說。

而在中國復工復產有序進行的過程中,酒精消毒水的味道也讓更多上班族安心。

在長沙,恢復上班的白領朱女士等來網約車,關上車窗,即便隔著厚厚的口罩,朱女士也聞到了濃烈的消毒水氣味,雖有些刺鼻,但反倒讓朱女士覺得安心。

如今,隨著疫情在海外蔓延,消毒水的味道,也成為了許多返回中國的人員心裡最好聞的味道。

北京《新京報》旗下微信公號“外事兒”報道,3月22日,悉尼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貝亞(化名)踏上返回中國的旅途,在經歷將近24小時的奔波後,貝亞回到老家浙江。他表示:“下了飛機後,我發現機場有為境外歸國人員專設的通道。那個時候,瀰漫在空氣中的消毒水味道真的很讓人安心——這大概是這段時間以來我聞到的最好聞的味道了。”

而選擇留守駐在國的華僑華人,也如大多數當地人一樣,開始囤起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中新社援引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主席陳建新的話稱,“家裡囤的最多的就是酒精和洗手液”“疫情讓大家更講究衛生”。

什麼味道比香水更誘惑 疫情之下是它?酒精!

中國大連酒廠的各條生產線緊急轉型,開足馬力生產75%濃度的酒精。(圖/央視財經頻道視頻截圖)

工廠裡的“酒精味”·這些“大廠”紛紛轉產消毒洗手液

疫情發生以來,面對防疫物資的緊缺,不少大型製造企業開啟了“跨界”生產之路,這其中,便不乏“酒精味”。

中國央視財經報道,自2月下旬開始,中國大連酒廠的各條生產線緊急轉型,開足馬力生產75%濃度的酒精。截至3月中旬,該酒廠產能大概每天可以生產1.2萬瓶,能夠大大緩解周邊市場的酒精供應。

這樣的例子不僅發生在中國。

上海界面新聞報道,3月23日,啤酒巨頭百威宣佈,由於擁有大量酒精原材料,它將生產消毒洗手液後捐贈給需要物資的地區。

消毒產品的生產技術與百威生產無酒精啤酒的技術類似。生產無酒精啤酒是在釀酒過程中把酒精提煉出去,而現在則可以直接把提煉出來的酒精做成消毒洗手液。

旗下擁有尊尼獲加(Johnnie Walker)、百利甜(Baileys)等品牌的帝亞吉歐隨後也表示,將捐贈200萬升96%濃度的酒精溶液,用以生產800萬瓶消毒液(每瓶250毫升),來捐給那些防疫物資緊缺的國家。這些酒精溶液正是帝亞吉歐用來生產伏特加和金酒的原材料。

臨時將生產線轉而生產防疫物資的,並不止釀酒企業。早在3月15日,奢侈品巨頭LVMH旗下的香水工廠也宣佈開始生產消毒洗手液:迪奧(Dior)、嬌蘭(Guerlain)和紀梵希(Givenchy)生產香水和化妝品的三大工廠,都將轉做生產用於手部消毒的免洗凝膠。

什麼味道比香水更誘惑 疫情之下是它?酒精!

資料圖:紅酒。(圖/中新社)

舌尖上的“酒精味”·他們對酒的熱愛不因疫情消失

疫情之下,除了醫用酒精帶來的消毒水味道,另一種“酒精味”也充斥著許多國家民眾的生活。

澳洲《時代報》報道,由於澳洲疫情情況加重,澳洲總理莫里森出臺了一系列禁令,不少娛樂場所已經關閉。3月22日,維州州長安德魯宣佈,自3月24日起,除了基礎服務類商鋪(如超市),其餘店鋪均將關閉,這其中並未提到酒水商店。

但居住在墨爾本的人們由於擔心酒水商店關閉,在疫情期間紛紛出門囤酒,商店裡人潮湧動。啤酒、葡萄酒和烈性酒,成為了疫情期間囤貨的熱門商品。

據報道,3月22日,在墨爾本的酒類商店裡,幾十人排起了長隊,幾乎每個人的購物車內都堆滿了酒。31歲的西蒙表示,他們買了一些便宜的白葡萄酒,以及一些啤酒,以防萬一。西蒙稱,他的家中有3名成年人,這些酒能夠讓他們度過至少3周。

中新網報道,在歐洲,英、法也是“離不開酒”的國家。

在疫情進攻下,英國人引以為傲的酒吧關門暫停營業了,但通過各種在線實時通訊軟件,英國各地的人們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家中和同好在線聚會見面共飲一杯。

許多酒吧通過社交媒體公告在線活動的時間,在在線舉行酒吧問答活動,吸引數十萬人表達興趣。在蘇格蘭,傳統酒吧舉行在線音樂聚會,邀請民謠音樂家在在線分享民俗音樂。

而在疫情期間的法國,親吻臉頰社交習慣可能暫時消失,但對葡萄酒的熱愛卻不會消失。在嚴格的防疫措施下,法國衛生部的官方文件詳細列舉了40個“維持法國生活不可或缺”例外行業,其中就包括葡萄酒店。

在巴黎,葡萄酒似乎和消毒洗手液一樣珍貴。法國人用餐時喝葡萄酒就跟配麵包一樣自然。許多葡萄酒商店向顧客銷售6瓶或12瓶的“抵抗疫情必備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