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里最温馨的人鬼兄弟情

《王六郎》是《聊斋志异》里卷一的故事,纵观整部书,没有哪一篇小说像这一篇一样和谐温馨,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狰狞恐怖,反而让人觉得王六郎是多么的从容随和和幸运,蒲大仙的这篇小说读下来波澜不惊,又荡起一波波惊喜和意外的涟漪,叫人莞尔一笑,回味悠长。

《聊斋》里最温馨的人鬼兄弟情

王六郎

“许姓,家淄之北郭(山东省淄川县北郊),业渔。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饮则酹地(浇酒于地以祭鬼神。酹,lèi),祝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

蒲大仙开篇并没有交代这位渔夫的名字,整篇下来也没有,但对于这位许姓渔夫的性情的描写却一点也不含糊,凝练而又形象生动,不但不会让人感到渔夫痴傻,反而令人觉得此人慷慨和幽默,不似《画壁》里的朱孝廉,虽然和许姓渔夫一样没有给与名字,但连句像样的台词都没有。

“请于下流为君驱之”。平日里一人“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都能满载而归,今夜邀请一个“徘徊其侧”的少年同饮,反而一无所获,这个起伏令人意外,而少年主动为渔夫驱鱼更让人疑惑。结果渔夫又是满载而归的一夜。

“屡叨佳酝,区区何足云报。如不弃,要当以为长

(将经常为他赶鱼)耳。”许曰:“方共一夕,何言屡也?如肯永顾,诚所甚愿;但愧无以为情。”渔夫捕获数头大鱼后,不敢居功独占,要送少年几头,“不受”之下,竟然愿意经常为他驱鱼,只要能够一起饮酒就行。渔夫人卑言微,谦让的气质却令人肃然起敬,少年最后也报上了自己的称呼,“姓王,无字,相见可呼王六郎。”和许姓渔夫一样,只有称呼,没有名字,两人可谓贫贱之交。

王六郎和渔夫,一个驱鱼,一个捕鱼,一同饮酒,如此半年, 渔夫也不问王六郎的来历,似乎缘分到了,一切就都明了了。“我实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皆仆之暗驱,以报酹奠耳。明日业满(佛家语,谓业报已满),当有代者,将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王六郎的“业满”似乎就是“素嗜酒”的结果,如今虽然可以投生,却也不忍凄楚别离,渔夫虽然也不忍,更多的是为六郎能够“业满劫脱”而高兴,六郎也告诉了渔夫自己往生的替代者是一个在明日中午渡河而溺的女子。

《聊斋》里最温馨的人鬼兄弟情

王六郎

“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第二天果然有一个投河自尽的女子,渔夫虽不忍,却也不能让六郎“业满”的等待泡汤,结果女子投河却不能沉溺,上岸后,抱着抛下的孩子离开了。渔夫以为六郎的话“不验”,两人再次聚首时,六郎说明了真相。

“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渔夫感叹六郎的仁者之心,结果几天后果然应验,六郎被上天授予招远县邬镇土地,六郎来向渔夫辞别,并相约渔夫到自己治所探望。

“此去数百里,即有其地,恐土偶不可以共语。”立即治装东下的渔夫,被妻子笑话他和土人交谈,六郎的约定,渔夫怎能食言?

来到邬镇的渔夫,在投宿的客栈里,受到数日前“梦神言”老板的款待,并资助了路费,可见六郎的造福之功。渔夫来到六郎的祠庙,祭酒祝词,晚上便梦到了衣冠楚楚的六郎。在邬镇的数日,渔夫也受到六郎土地治所的百姓终日款待,临走时还赠送了一堆礼品,六郎也相送十余里。

六郎与渔夫的君子之交,让六郎对渔夫情真意切,知无不言,渔夫也六郎“君心仁爱,自能造福一方”的敬重,得到了六郎的丰厚回报。

《聊斋》里最温馨的人鬼兄弟情

王六郎

文末,蒲大仙赞叹了“置身青云,无忘贫贱”的相交之谊,也嘲讽了自己乡下的一个“林下者”,在得知发小“任肥秩”后,结果盛装大办前去投奔也没有得到照顾,只得“泻囊货骑(花空钱袋,卖掉坐骑。囊,指钱袋。骑,jì)”,才回到家,还被同乡作月令嘲笑“‘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伞盖不张,马化为驴,靴始收声’”。也许是感情不深,要么嫌弃童稚之交,或许是林下者的张扬令发小厌烦了,由此可见

贫贱之交不等于君子之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