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部电影,一辈子看一次就够了

  有些电影看完一遍是不会再看第二遍的,或因为没有勇气,或因为看一次就足以刻骨铭心 。小编今天就推荐几部电影,一生看一次足矣。

1.《霸王别姬》

这几部电影,一辈子看一次就够了

豆瓣评分:9.6  

陈凯歌说他的每部电影里都会有一个他在精神上完全认同的人,在《霸王别姬》里,这个人就是程蝶衣,他是"疯子"一样的艺术家,一旦走下舞台,走进现实的人群,注定是孤独的。但也因为如比,他的诚实和天真,甚至是嫉妒和偏执都很美,很真实。
  不疯魔不成活,程蝶衣是一个戏痴,戏迷,戏疯子,因为沉溺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变成了真虞姬,而他的师哥段小楼,只不过是他以为的霸王,人物的悲剧性缘起一出霸王别姬,也缘灭于一出霸王別姬,真虞姬和假霸王,早已注定是一场苍凉的结局。  李碧华在原著小说里描写程蝶衣是美到杀死人,而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也同样做到了美到杀死人,他将灵魂分裂赋予角色,调动起人类内心里最侈的感受,甚至能够瓦解理性和是非,把残缺变成美。为了演好程蝶衣这个角色,他提前半年到北京学戏,更是请了京剧名家悉心指导,唱,念,做,打,无一不是从头学起,一个镜头,导演都觉得得可以了,但如果他觉得不满意,他就会重来10遍,20遍,他对自己的要求,比导演还要严格,但就是因为这样,才成就了程蝶衣这一让人刻骨铭心的银幕经典形象。

2.《狗镇》

这几部电影,一辈子看一次就够了

豆瓣评分:8.4  

这不是真实的人性,这至多只是反映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部份。可是“狗镇”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对人性最阴暗一面的反思。  

“狗镇”上的人们是卑鄙下流,恩将仇报,见风驶舵的一群人。女主人公为了逃离黑帮的追击,来到狗镇,她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在这里自由的生活,可是我们看到的是狗镇上无耻的一群人的回应。我们姑且称女人主人公为A,从居民对A在劳动中犯一点儿小错不够宽容,到有意刁难A不许她走别人都走得路,到责怪A原本一片好心的帮助行为,到小孩子有意得罪A来满足自己受虐的心里,后来又告发自己受到A的体罚,再到小孩的母亲有意要把A最心爱积攒的瓷人儿一一摔碎,这些都是人性丑恶一面的揭露。

随着故事的发展,由于警察的告示给居民带来了心里上的压力,镇上的居民一致要求增加一倍A的工作量却减少她的工资,到镇上的一些男人寻找机会占A的便宜,利用到警察抓捕的威胁强暴A,直到最后把A沦为性工具来发泄,甚至到送货司机在帮助A逃离狗镇的过程中,拿了A的钱,又乘机占了A的便宜,却还是把A送回狗镇的无耻,再到小镇居民统一把送货司机送回来的A带上沉重的铁链和铁环限制其行动,到最后A深爱的那个男主人公把A出卖交给了黑方老大,居然还为自己做出卖的辩护。这一切都是对人性丑陋的最深刻揭露,而这些丑陋竟集中到一部片子里来了。

3.《鬼子来了》

这几部电影,一辈子看一次就够了

豆瓣评分:9.2  

姜文说:拍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变一些抗战题材的“老片”可能会给人,尤其是给日本观众造成的一些误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那些片子都是很好的,确实起到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但这些电影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这些老电影被日本人拿到日本去放,并以此教育日本的年轻人说:你们看,中国的老百姓哪一个不是间谍,他们哪个不是不穿军装的军人?既然他们“全民皆兵”,我们就可以对他们“全民歼灭”。于是,我们的这些老电影成了他们掩盖当年屠杀中国平民的把柄。但事实上,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全民皆兵”,那只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而我们现在拍电影,就再不能给日本人这种口实了。我觉得通过拍一部电影过嘴瘾是容易的,而且往往能很急功近利地讨点好,但是事情过去之后既不起作用又不能使观众真正进行思考。我拍《鬼子来了》就是试图让观众明白,如果想避免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段不愉快的历史,除了过嘴瘾还有什么办法。我不敢说《鬼子来了》给出了这个结论,事实上我一个导演和一部影片也做不到,最高的理想也就是有个方向吧!  

4.《亲爱的》

这几部电影,一辈子看一次就够了

豆瓣评分:9.2

田文军望着空荡荡的网吧,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生意失败,还是恨妻子没有尽到责任抛家弃子?
是恨自己一时贪心放进几个未成年小混混进网吧,还是恨抱走孩子的人贩子?

鲁晓娟在失子互助社的鼓励下痛哭,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开车时一念之差没有回头,还是恨丈夫没有照顾好孩子?
是恨人贩子老杨抱走自己的小孩,还是恨李红琴得到了孩子的爱和信任?

田鹏在新班级介绍自己叫田鹏有个妹妹叫杨吉芳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照顾好自己,还是恨养母没有能力把自己留在身边?
是恨人贩子将他陷入巨大的变动之中,还是恨警察再一次改变了他已经习惯安然的生活状态?

李红琴拿着怀孕报告跪在医院门口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的死鬼丈夫,还是恨自己是没知识没钱?
是恨社会不公,还是恨苍天无眼?

高夏被自己母亲掀翻饭桌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势单力薄,还是恨同事假仁假义毫无人情?
是恨母亲精神错乱,还是恨姐姐破坏了平静的生活?

韩德忠在田鹏的生日宴上塞出大红包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吃猴脑得了报应,还是恨豪宅保安根本没有尽到责任?
是恨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还是恨田文军的好运气找到了儿子?

“恨”既是一种因求之不得而产生的怨,亦是一种因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德问莱昂:“人生总是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是这样?”莱昂答:“总是这样。”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人是幸福的,看似坚强,实际脆弱;看似走投无路,又必须擦干泪迎接生活。每个阶级,富豪、白领、小城市业者、农民、老人、儿童,都“深坐蹙额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每个看似强大的胸膛下,都有一颗脆弱的心脏;每个有力的脚步之上,都有一截致命的阿碦琉斯之踵。
最后,所有的“恨”指向一个空白。从未出现过的人贩子杨某,是所有人痛苦的根源,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欺骗自己的妻子,他为了自己家庭的幸福,破坏了别人的家庭,但是同时,他也是妻子口中的“我男人”,他虽固执邪恶地为强撑自己男人的尊严而欺骗妻子,却也为了保护妻子让她永远不要踏入深圳。
当所有的恩怨要最终进行清算的时候,罪恶的源头已经轻松地通过死亡完成了逃避和平息。只剩下活着的人,在他制造的痛苦回声中,天旋地转。好像一记愤怒的拳头,哪怕砸向一堵坚硬的墙,也用两败俱伤完成了宣泄,而现在,这记痛苦的拳头,用力挥舞,却只挥到一片虚无的空气。最后李红琴在医院的哭泣,就像承载所有痛苦宣泄的拳头,因为失去了挥舞的对象,而徒然举在空中。

5.《我们天上见》

这几部电影,一辈子看一次就够了

豆瓣评分:8.7  

《我们天上见》是一部可以从头至尾带着微笑、回忆与感动观看的电影,它的年代痕迹非常明显,可以迅速把那些和主人公有着共同生活经验的人拉进去。我在看这部电影时,身边坐了一对老夫妻,他们随着故事的进展轻笑、叹息,不时可以从他们口中听到以“那时候”开头的语句,他们是从影片中的姥爷那里得到了共鸣,而年轻的观众,则会从小兰那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天上见》是一部非常纯粹的电影,它很个人化,但也因此具备了饱满、浓烈的情感,观影过程中,随时能感受到导演和演员想要传达出来的情绪鼓鼓胀胀,但它也很克制,电影的克制和它的简约表达,仿佛让蒋雯丽得了大师真传,但我相信,这不过是蒋雯丽把她对电影最本真、质朴的认知,通过镜头转化出来了而已。但即便是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我们天上见》包括叙事、摄影、剪辑等方方面面体现出来返璞归真式的技巧,使得它丝毫不见一名新导演的生涩之感。

6.《老男孩》(韩国)

这几部电影,一辈子看一次就够了

豆瓣评分:8.2

在西方经典的惊悚电影中,对人性阴暗的挖掘,注重对人性变态分裂的分析,并配合谋杀侦破情节、血腥恐怖镜头,以达到惊悚效果。而在东方的惊悚电影,特别是韩国的惊悚电影中,却注重从道德哲学入手,利用对伦理的颠覆性,探讨人性的复杂性,探索人的情感在现代社会的压抑与创伤,特别是“创伤性成长回忆”,来达到心理惊悚的效果。

同时,与西方惊悚电影不同,韩国惊悚电影对血腥镜头的处理,也是写意性的,更注重“血”对人的惊悚情绪的渲染,而不注重写实性的肉体血腥感。因此,韩国惊悚电影也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惊悚效果,在惨烈血腥之外,常呈现凄美绚丽的色调与婉约细腻的情感震撼力。马斯洛曾经说过,不是我们自愿,而是我们“被迫地”在“创伤性”的社会体验中实现了自我的成熟。在《老男孩》中,“创伤性回忆”是以“乱伦情结”为镜像而出现的。对于乱伦这种有反人伦的人类禁忌,在韩国电影《老男孩》的影像空间内,却发展成为对“姐弟恋”与“父女恋”的人性道德恐怖感的挖掘,并配合以韩国式的“人性宽容性理解”,从而为伦理片与惊悚片的结合打下了基础。

7.《我不是药神》

这几部电影,一辈子看一次就够了

豆瓣评分:9.0

影片的故事结构与类型其实是很传统的,稍有看片量的人看到一半就能猜出故事的走向,但也恰恰因为这样,第一次操刀长片的青年导演文牧野,才能在自己的处女作中将叙事节奏把握得张弛有度、流畅自如,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电影的观赏性。不过,要说到《我不是药神》的独到之处,还是在于影片的题材与演员的表演上。

《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是一个性保健药店老板,靠走私印度白血病特效药而发家致富后最终难逃法网的故事——用这样一句类似“今日说法”的说辞,倒是可以轻松概括整部电影的故事梗概,但影片真正聚焦的,却是中国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都不曾解决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事实上是根据我国真实新闻改编的,百度下“陆勇”你就知道。这是2015年的案子,三年后的今天就能够上映,可见是在事发之后马上就完成了立项等筹备工作,根本就是植根于我国民生与社会现状的文艺再创作,且片中煽情而克制的表现手法,也与韩国同类电影也有明显区别,国人实在是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应该庆幸我们也有了这种为民生发声的好电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