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棉鞋 一辈子——记渌口区朱亭镇浦湾村党总支书记陈和平

一双棉鞋 一辈子——记渌口区朱亭镇浦湾村党总支书记陈和平

陈和平在村民家中走访。龙理森 供图

这个“村官”,实在太忙。

邻村干部参观村文化广场,他现场讲解;上级教育部门慰问村小学的支教老师,他忙着对接;区里几个部门联合检查指导,他忙着张罗……

一上午,渌口区朱亭镇浦湾村党总支书记陈和平忙得像鸡啄米。

很难想象,一个浑身是病、且摘掉一个肾的人,还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很难想象,一个正处级退休干部当“村官”,还有这么大的干劲。

“我感觉重新获得了母爱”

“村官”,陈和平当了3年。但是46年前,他就是这儿的“村民”了。

他少年丧母,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一家8口。靠学校发放的人民助学金,他才读完高中。家里困难,他记忆中从没穿过棉鞋。每天一双解放鞋、一双雨鞋换着穿,脚臭。冬天,脚上长满冻疮,痒得难受。

1973年,16岁的他作为知青下放到朱亭镇春石村锻炼,住在村民文大妈家。

一天晚上,刚洗完脚,文大妈递给他一双手工做的新棉鞋:“伢子,你试试看合不合脚。”

穿上人生中的第一双棉鞋,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内心像点燃了一团火,身上暖洋洋的。“我感觉重新获得了母爱。”从此,他称文大妈为文妈妈。

“这双棉鞋,一直温暖着我。这里的乡亲,给了我们知青许多帮助。我要尽自己所能,回报他们的恩情。”这一愿望在他心里扎了根。

参加工作后,他们几个知青经常相约回村。他每年都会去看望文妈妈,还拿出部分工资,资助村里10户以上的困难户,20余年始终如一。

2016年,市委组织部发出“招贤令”,号召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到省级贫困村或软弱涣散村任职3年。

这一年他刚好60岁,是市纪委正处级调研员,正准备退休。“招贤令”让他辗转反侧。“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干部,到村里任职,就是回报党和人民!”

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妻子王爱云一听,脸上晴转阴,家里起了冷战。

妻子不是不讲理的人。他有十余种疾病,刚动完大手术,切除了一个肾。她自己身体也不好,一直在治疗。第二个孙女刚出生,小两口也想老人帮忙替个手。一家人早盼着他退休呢。

“我身体吃得消。曾经的学生也能帮我。家里的活,我周末回家安排好。”陈和平向妻子解释,还动员亲友“敲边鼓”。妻子不开腔,心里默许。他认准的事要回头,难。

组织考察时说:去哪个村,可以充分考虑,尊重个人意愿。

他说:“我服从组织安排。我在春石村当过3年知青,如果组织批准,我就去那里当3年村支书,用余热回报村里。”

随后,合乡并村,春石村并入浦湾村。

全市166人报名,48人入选。正处级的他,成了浦湾村党总支书记。

“我们共产党员,说到就要做到”

3年前的浦湾,是软弱涣散村。

一间40多平方米的村办公房子,一本明里亏空数十万元的账本子,一个三村合并后的涣散班子。村干部开会,9点开会10点到,10点半钟哈哈笑,不到11点结束了。陈和平明白,这“村官”不好当。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班子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他认准,这是解决软弱涣散的关键。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立规矩、带班子。

村支两委开会,他定下规矩:通知几点开会就必须几点到,迟到的出50元钱学费,以示警戒。大家一致同意。

没想到,随后的第一个会,又有支委迟到。他找这位同志谈心。“明天开会,要么我交50块钱,说明我执行纪律不力,认罚。要么你交50块钱,表明你迟到,甘受惩戒。”陈和平说。

“书记,你说得对,明天看我的。”这位支委表态。

次日开会,这位支委站起来说:“上次我迟到,违反了规矩,今天我作检讨、我交钱,希望大家以后都不要迟到。这样,我们浦湾村才有希望。”

此后,村里各种会议、活动,秩序井然。

村里定期搞起了“微党课”,组建了党员突击队,一系列制度和举措出台,党员的形象逐步好了,班子的凝聚力渐渐强了。

大家都猜,新书记第二把火往哪烧?

陈和平啥也不说,一天到晚在村里四处转悠。他听取村民意见,邀请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为村里制订发展规划。

3个月后,他在村里的会上提出,先“建个窝”“修条路”“打个洞”,也就是新建村便民服务中心,拓宽兴隆至高升片区的道路,在京广铁路春石段凿个涵洞,把村里的3个片区连起来;然后实现“一村一环三区”的设想,即用3到5年,创建“美丽乡村”,打通一条村内环形公路,将合并前的3个村分别建成湘江休闲旅游区、立体林业区和鲜果小镇区。

参加会议的党员、组长们都笑:陈书记口才好、水平高,牛皮吹得大,不知道到底做得怎么样。

也难怪大家不信。他说的,都是村里早就想干、却是多年都没干成的事。就拿“打洞”这件事来说,这要取得各级政府和铁路部门的支持,立项、申报、审批等手续环节繁杂。熟悉内情的人提醒他,这事拖个八九年、花个三五千万元,也是有的。想让他知难而退。

他只一句话:“我们共产党员,说到就要做到。”

其实,他心里多少有点底:他曾应邀给广州铁路总公司中层以上领导讲过党课,有人脉;当年的学生,如今有的在政府相关部门任职,有资源;他是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市“三严三实”先进模范,人家信任。

为了“打洞”,他真是“钻山打洞”。各级各部门也特事特办,一路绿灯。村里没花多少钱,铁路涵洞当年申报、当年立项、当年建成。另两个目标也在当年顺利实现。

全村上下,刮目相看。

3年来,他为村里争取3000多万元资金,开展项目建设30多个,拉通了环村公路,3个特色片区格局已经形成,浦湾村被列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3年前的愿景,一一兑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回”

10多本驻村日记,记录了陈和平在村里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每个日记本上,都工工整整地抄录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有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诗句。扉页上则醒目地写着:“捧着一颗心来浦湾,不带半根草回株洲。”

41户、130人,全村的贫困户账单,都装在他心里。每家每户,他都去过。文清海家,他去得最勤。

文清海两个女儿,都患肌肉萎缩症,重度残疾,无法正常行走,只能靠手撑凳子挪着走。陈和平见了流泪。

回去后,他发动驻村帮扶单位、学生爱心团队、兄弟姊妹以及爱心人士,捐钱、捐物、捐轮椅,为文清海在屋前种上桃树,还联系安排他到村里的合作社打工。后来,文清海读小学的外孙女,不幸也遗传了母亲的疾病,需要高额的医药费。陈和平又为小姑娘发起了微众筹,筹集医疗费用10多万元。

留下必要的生活开支,他任村干部的收入,全部用于慰问困难村民和孤寡老人。3年来,他为贫困户、村小学争取帮扶资金15万余元以及价值10余万元物资。“每为老百姓做成一件事,我心里就有一种快慰。”他说。

陈和平在浦湾的宿舍,一张床、一个书架、两张桌子。刚来那年,空调是坏的,他没吱声,自己买了个电烤炉过冬。区领导来慰问,问还有什么困难,他笑着摆摆手。

今年7月,湘江流域遭遇特大洪灾,浦湾村随时有漫堤的危险。他带领村民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提着沉重的沙包,咬牙往洪水中蹚,一步一步坚持。大家劝他,沙包我们提,书记你指挥我们就行了。他说:“我是书记,我得带头。”

提不了几袋,眼前一黑,他坐在了泥里。

洪水来的前两个月,他长嫂去世。前一个月,妻子患腮腺淋巴瘤住院做手术。抗洪期间,二姐因病去世,他内心的煎熬如洪水翻滚。他做通姊妹、外甥的思想工作,请了一天假,上午送别二姐,下午又回到村里参加抢险。

村民们说,陈书记,就是冲不垮的防洪堤。(株洲日报记者 李支国 李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