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领头人

——工商银行阿勒泰分行驻村第一书记李新鲁工作纪实

从热闹繁华的都市,到偏僻贫穷的乡村,从一名银行精英,到脱贫攻坚路上的第一书记,工商银行阿勒泰分行的李新鲁走过了不平凡的两年。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到贫困村驻村帮扶,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新疆的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驻村“第一书记”是脱贫一线重要的生力军,对带领贫困村脱贫致富起着关键作用。驻村工作以来,李新路在扶贫路上用心、用情、用爱,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驻村“第一书记”就像最基层的体温计,监测着各个贫困户的动态,由此系统掌握贫困群众的第一手信息,为实施精准扶贫创造可操作的条件。从这一点上来说,工商银行阿勒泰分行组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新鲁深有感触。

访惠聚工作实施以来,工商银行阿勒泰分行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和工行新疆分行党委决策部署,组织了以李新鲁为队长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于2018年1月派驻到富蕴县吐尔洪乡吉格尔拜村开展驻村工作,并担任村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李新鲁带领工作队员们聚焦总目标,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在乡党委大力支持下,在吉格尔拜村“两委”班子和当地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下,真情融入,为民服务,促进了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取得实效。

2019年度,工商银行阿勒泰分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集体,李新鲁被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脱贫路上的领头人


田间地头的白发人

“一头白发,抱着厚厚的档案,带着工作队队员,挨个走到乡里的各办公室请教问题,让人倍受感动。” 这是吐尔洪乡书记赵勇对李新鲁的第一印象,这个满头白发的人,总是出现在田间地头,村屋茅舍,废寝忘食。

李新鲁所在的吉格尔拜村距离富蕴县城42公里,距离吐尔洪乡政府4.5公里,海拔1338米,全年无霜期不到90天,冬季严寒,地理及气候环境较差。全村共有154户554人,99%为哈萨克族。吉格尔拜村于2014年被识别为自治区级贫困村,经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97人。

一到村里,李新鲁便第一时间与本单位及乡党委取得联系,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很快进入角色,投入工作。为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村委会的情况,李新鲁带领队伍与村干部开展了多次座谈,听取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对村班子的评价,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初步掌握了该村基本情况。同时,为进一步了解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他带着大家入户走访慰问群众,与他们唠嗑、拉家常,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准确地了解农牧民们的现状和实情。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农业生产、计生、调解、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规划等大量纷繁复杂的工作,一开始让人束手无策。李新鲁坚持把学习贯彻始终,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点,当好表率。他通过深刻领会“访惠聚”驻村工作的重大意义,结合自身的思想、工作实际,做到边学边思,虚心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当地的老干部、老党员、“两委”班子学习,得到了群众、领导的认可。

脱贫路上的领头人


脱贫路上的攻坚人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

除了主抓各项增收工作,李新鲁还在庭院经济上做文章。自2018年以来,驻村工作队从本村实际出发,按照阿勒泰地委“三苗工程”整体部署,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助力村民增收致富。2018年争取资金10.3万元,为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发放价值600元的鸡苗、价值400元的菜苗,为45户建档立卡户发放紫皮大蒜蒜种18750头、为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草莓苗30000颗。2019年,村委会争取资金5万元为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发放价值600元的鸡苗、价值400元的菜苗,极大拓宽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渠道。

示范户对山别克一家2019年出售草莓苗收入就达1.5万元,种植的紫皮大蒜、草莓收入也达2万元,并在2019年全乡组织的“我是种植能手”大比武中荣获第一名。

在一系列帮扶措施的作用下,2019年吉格尔拜村人均收入10000元,较2017年元增长5000元,扶贫帮困取得了显著成效。

除此之外,按照阿勒泰地区“入户、改厕、绿化”以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安排部署,李新鲁带领队员们入户走访,了解民情民声,及时解决村民诉求,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同时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改善村容村貌,让党的政策惠及每一位村民。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所在村党支部获得富蕴县2018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选准驻村“第一书记”这个支点,撬动其他各方面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农村的基础设施底子薄弱,为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2018年至2019年,李新鲁所在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访惠聚”为民办实事经费、定点帮扶单位帮扶资金等,在节日期间慰问贫困户,资助贫困户学生,修缮村民围栏铁丝网、围栏大门、渠道,帮扶村民就诊就医,为村幼儿园购置相关用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危旧房屋,发放“四项活动”关爱金,累计投入资金约11万余元,用真情与厚爱温暖着全村农牧民们的心。

据统计,在县、乡的统一安排下,李新鲁于2018年至2019年期间组织完成新建项目6项,总投资达278万元;为村主街道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建成了便民商店;为87户村民建设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完成了主街道防洪渠及设施带硬化、500亩节水灌溉项目、1.3公里巷道水泥路面和2.8公里的道路围栏以及村幼儿园。同时,协调地、县定点帮扶企业单位支持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入资金5万元,拆除村民危旧房屋50栋,定点帮扶企业投入帮扶资金3万元。通过全村惠民项目的实施及人居环境的整治,村民收入得到了增长、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

脱贫路上的领头人


基层党组织的暖心人

村级组织是我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开展好工作的基础。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李新鲁和队员们坚持与村干部多联系勤沟通,帮助村“两委”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对全村党员、干部、“四老人员”等开展集中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的传帮带,增强了党员及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和执政为民的大局意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管理村务、服务群众的能力。

2018年以来,李新鲁作为工作队的第一书记和最年长的一员,担任了领导与长者的双重角色,积极做好住户干部的住户工作,工作队员都是男同志,还有一个仅20出头,大家都不太会做家务,李新鲁就成了“家长”,经常为大家蒸馒头、烙饼子、腌咸改善伙食,他就像是一位长辈,一位慈父,关心关爱着工作队的每一位队员。

“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引下,我们的贫困农牧民有了新房子、生活富裕口袋鼓起来了,我们心里比他们还激动。”李新鲁如是说。

让所有人富起来,享受美好的生活,这或许是全疆乃至全国每个“第一书记”的心声。这么多人满怀着对这片土地的热情,这么多各级干部愿意与群众一起奋斗,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精准脱贫的底气所在,也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所在。(欧阳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