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依傍 只剩流浪

無所依傍 只剩流浪

這部片子,勝在主題宏偉。

只是細膩的情感處理方面弱了些。

看完全片我都沒理解劉啟對父親的恨從何而來,一直到最後都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如果是因為父親太久不回家。

空間站的工作年限是15-20年,這是工作的責任或者說生存環境所迫,劉啟作為成年人是可以理解的吧?且擁有那麼愛他的姥爺,他也不是個因缺愛而導致認知缺失的小孩。

再者執行空間站任務換取了劉啟與姥爺不必參與抽籤即可獲得的地下城資格 ,劉啟就算對父親沒有心存感激,也不至於產生恨意吧?

這莫名的恨,好像就是為了最後一刻的和解刻意鋪墊,整體感覺太生硬了。

無所依傍 只剩流浪

印象最深的臺詞是

“那時候沒有人關心太陽

大家都關心一種叫錢的東西”

大家對習以為常的東西不珍惜,直到失去才意識到重要性,甚至才意識到其存在,這是人之常情。

人都是健忘的,危機感需要不斷提醒才會產生。

生病時告訴自己身體恢復後要堅持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等病好了,健身計劃也擱置了,循環往復……

太陽東昇西落,每天飯桌上有可口的飯菜,坐同一班公交或者地鐵上下班……這些最最平常的幸福,最容易被忽略。

人終歸還是喜歡熟悉感、喜歡規律性。

如果太陽不照常升起了呢?人類的歷史太短,短到我們掌握的太陽自轉公轉可能只是太陽週期性規律的一部分。

如果每天出現在你面前的人從某一天開始再也看不到了呢?

如果你等的那邊公交再也不來了……

人生太短暫,趁有相見的人就去見,想做的事就去做,不喜歡就說no,不愛就放手,不要浪費時間精力去拉扯。

無所依傍 只剩流浪

用點燃木星的方式推動地球時,像極了人與人的相處,負性情緒的大爆發,會將身邊的人遠遠推走。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體驗到舒適,自然願意靠近與停留。

這次假期,是有史以來最舒服的假期,沒有負面情緒被點燃,沒有摩擦。

家,是港灣,是遮風擋雨的地方,而不是產生風雨的地方。

成員間的愛與鼓勵多於指責抱怨才是溫馨的家,一個擁抱就能給予無限的力量。

有家就有歸處,沒有歸處,只是流浪。

無所依傍 只剩流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