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敢於無視生活的設置,如何突破設置?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01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我已近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當年插隊的時候,餵過豬。

其中有一頭豬很特別。

首先,長相很特別,身為肉豬卻長得又黑又瘦,兩眼炯炯有光。其次,身體很靈活,不僅可以輕鬆翻越一米高的豬欄,還能上豬圈的房頂。然後,它對危險特別敏感,它本來應該被閹掉,但是一有人拿著閹豬刀藏在身後靠近它,它就能嗅出來,朝對方瞪大眼鏡嗷嗷大叫。最有趣的是,它還能模仿各種聲音,比如汽車、拖拉機。

它最喜歡的就是在村裡到處亂逛,吃飽了去房頂曬太陽,或者去村外找形象更好的母豬。

後來,它學會了汽笛叫。王小波插隊的地方有一座糖廠,中午會鳴一次汽笛表示該換班了,而下地幹活的,聽見汽笛聲就收工回去。而這頭豬呢,每天早上十點半,總是喜歡跑到房頂學汽笛叫,地裡的人聽見了就回去了,但這比本來應該收工的時間早了一個半小時。

其實它的叫聲和汽笛的叫聲還是有差別的,可鄉親們硬說聽不出來,於是領導們就開了個會,要捉它。鑑於以前已經採取過類似的行動,可沒有一次成功過,所以這一次開始動真格了。三四十個人拿著手槍和火槍去逮它,它硬是憑著自己的聰明機智逃了出去,再也沒回來。

後來王小波在甘蔗地裡遇見過它一次,那時它已經長出了獠牙,不允許任何人靠近。

所以,王小波一輩子都忘不了這隻豬。

因為,就像他自己寫到的那樣,從來沒見過有誰比這隻豬更能無視對生活的設置;更因為,很多人比起這隻豬來,更樂意安之若素地生活在被設置的環境中。

為什麼面對被設置的生活,有些人不願意離開或嘗試改變?反而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因為,這被設置的生活,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舒適區。

它"安逸"、"穩定",讓人覺得有"安全感"。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突破舒適區?

就像這隻特立獨行的豬,它如果安於現狀,等待它的將是什麼?

不僅僅被閹割,最後會變成人們餐桌上的食物。

生而為人,如果你不求上進,一直呆在舒適區不出去,等待你的將是什麼?

也許是突然失業,也許是碌碌無為,也許是中年油膩......這些就算了,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對你不甘平凡的心?

知乎上的一個回答曾經大熱過:既然整天不思進步,渾渾噩噩,沒有半點目標可言,就不要做什麼英雄式的美夢,好好的甘於平庸。既要前程似錦,又要毫不費力,你咋不上天?

以前,我總是什麼都想要,既要玩得輕鬆,也要工資上漲;後來我才明白,有所得必然有所舍,想要精進,第一步就是跨出舒適區,捨棄這般那般安逸的生活,去爭取這樣那樣有趣的人生。

王小波:敢於無視生活的設置,如何突破設置?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02

一頭不會爬行的熊

心理學對舒適區的定義是:你的舒適區就是你人為構想出來的,一個讓你保持安全感和免受不舒服感覺的心理邊界。

最簡單的體現就是,你只喜歡喝白開水,只喜歡你媽做的飯菜,只喜歡坐這個位置,只喜歡和那一兩個人相處,遇事喜歡發表意見或不吭聲等等你所習慣的行為準則。

講一個小熊的故事吧:

一頭熊,一直被關在一個狹窄的籠子裡,有限的空間讓它只能站著,後來它被放了出來,可以在地上打滾了,也可以爬行了,可它卻一直站著。

熊最開始被籠子束縛的時候,是痛苦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習慣了這種被束縛的感覺,籠子就成為了它的舒適區,而走出舒適區的熊,再也適應不了外界的生活。

現實生活中,人和熊何其相似。

被困在舒適區的人,最開始也許不知道自己在舒適區,當他適應之後,意識到自己被困,想要走出來時,就開始束手束腳。

  • 辭職之後肯定找不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了,算了,先拖著吧;
  • 去健身反正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如不去;
  • 上學的時候就沒能學好英語,現在去學肯定來不及。

我們就像這頭熊,在時間的長河裡逐漸被舒適區馴化、吞噬。

如何掙脫束縛,走向自由,這是一個問題。

王小波:敢於無視生活的設置,如何突破設置?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03

突破舒適區的方法1:區分"好權威"和"壞權威"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做了一個實驗:

羅森塔爾和助理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個年級選了三個班,對這十八個班級的學生做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後來他把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給了校方,並叮囑他們務必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這個名單的人數佔總人數的20%。可實際上,名單上的名字是隨機的。

8個月後,對者18個班的學生測驗,發現上了名單的學生,成績普遍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更自信,求知慾也更強。

由此,羅森塔爾提出了一個詞叫做:權威性謊言。他認為,他對學校來說是權威,學校對學生來說是權威。

當他把"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給校方的時候,雖然要求他們保密,但他們仍然可以通過情緒、態度等一些非明確語言的表達方式影響到這些學生,使他們更加優秀。

這就是權威期待發揮了作用。

什麼是權威?對孩子來說,最大的權威就是父母;對上班族來說,最大的權威就是領導;對這個學校的學生來說,最大的權威就是學校的老師。

很多時候,權威期待你成為什麼樣子,你會受到影響,朝著權威期待的方向去努力。

所以存在一種情況,學習好的學生,老師對他們期待高,態度好,不出意外他們會越來越優秀;而成績差的學生,如果老師對待他們的態度是消極的、打壓的,就容易朝越來越差的方向發展。

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區別"好權威""壞權威"

好權威就是對你的影響是正向的,能夠有意或無意對你傳輸積極的信息人;壞權威就是對你的影響是反向的,對你傳遞負面信息的人。

王小波:敢於無視生活的設置,如何突破設置?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如果你想走出舒適區,屏蔽壞權威至關重要。

而生活中壞權威的傳遞者無處不在,他們有可能是領導、同事、朋友、甚至父母至親。

如果你的生活中經常出現壞權威,最大的可能性是他們正在被壞權威影響著所以有意或無意也向周圍的人傳遞壞權威;也不排除有些人自己不思進取,還看不慣別人努力,所以當你有上進的想法時,他就告訴你:你不行。

壞權威給我們傳遞的是死氣沉沉的"黑色能量"。

簡單的說,壞權威是"有毒的",它總是對你傳遞一個信息:不要反抗,不然會受到懲罰。

比如,

  • 不要努力,努力了也比不上誰誰誰,浪費時間;
  • 鍛鍊沒用,反正你也堅持不了多久,而且還吃得更多長得更胖。

這些話有可能別人對你說的,也可能是你自己對自己說的。

如果是前者,否定他就好;如果是後者,那你就要警惕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是因為你一直處於壞權威的環境中,被影響的太深,所以才會給自己這樣的暗示。

如果你信了它,結局是止步不前,無任何精進可能;

如果你不相信,做出了改變,無需我多說,你會感受到生命力的流動。

也許你會說,生活中的壞權威太多了,怎麼可能躲得掉?

是的,誰都躲不掉,總有人暗示你:你不行。

如果你生活的環境中有太多壞權威在侵蝕你,那麼請看今天我想說的第二個突破舒適區的方法:自我實現預言。

王小波:敢於無視生活的設置,如何突破設置?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04

突破舒適區的方法2:自我實現預言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自我實現預言。

意思是,我們說的話就像是生命的預言一樣,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翻譯過來就是,你說的話可以成為現實。

為了幫助你理解這個概念,舉一個小例子:

演員蔣欣在電視劇《甄嬛傳》中飾演的華妃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當年也因為這個角色再次翻紅。

在一次採訪中她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她說,當時她正在工作,有人提到了《甄嬛傳》中華妃的角色,她瞭解之後,扯了扯衣服開玩笑地說道:"這不就是我嗎?"

結果,她果真拿到了這個角色。

這就是自我實現預言的體現。

可自我實現預言怎麼和舒適區扯上關係了?

那就說一說我自己的經歷吧。

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我很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會寫出一篇篇2000多、3000多甚至5000多字的文章,甚至不知道如何下筆。

我想了一個辦法,將喜歡的公眾號文章抄一遍,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建立自信:我就不信了,抄了這麼多文章,沒有幾十萬字也有十幾萬字了吧,還能寫不出一篇2000字來。

抱著這個信念,後來我不僅能寫2000字,還能寫更多。

在這段經歷中,我從摘抄別人文章中獲得自信。

而自信,是一種自我實現預言。

這讓我走出了原本以為"不可能寫出2000+文章"的舒適區。

如果我沒有通過自我實現預言建立自信,選擇一直活在固定的圈子裡,我就不可能寫文章,不可能建公眾號,不可能有粉絲,也不可能寫出現在這篇文章。

所以,你想做什麼,首先想辦法給自己一個暗示:我能行。

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一個走出舒適區的方法:利用自我實現預言建立自信,幫助自己走出舒適區這個怪圈圈。

尼采有句名言:殺不死你的,會使你更強大。

適度突破你的舒適區,接受命運的挑戰和錘鍊,將心中的死能量轉為為生能量,你的內心會越來越強大。

王小波:敢於無視生活的設置,如何突破設置?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05

突破舒適區的方法3:尋求舒適區範圍更大的人的幫助

米爾頓.艾瑞克森被譽為"現代催眠之父",是醫療催眠、及短期策略的頂尖權威。

他被譽稱為至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偉大的溝通者。心理學學者尊稱他為二十世紀的首席。

許多人認為,若說對心理治療的貢獻在於理論,而艾瑞克森的貢獻則在於治療實務,他所研發的治療方法已在全球被廣泛應用,並公認對許多高效的心理治療法起著重大的影響,這包括:短期策略心理治療、家庭系統治療、策略性家庭治療、方案焦點治療()及神經語言程式學(NLP)等多項主流治療系統。——(來自百度)

簡單的說,在心理治療領域,艾瑞克森已然超過"大師"的高度,被譽為"神"的存在。

艾瑞克森有一個治療精神分裂患者的案例,患者有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症,他無時無刻感到有人想害自己。

當艾瑞克森走進病房時,患者正在牆上釘釘子,這樣可以讓他覺得害自己的人沒那麼無孔不入。

艾瑞克森看見了,沒有制止他,而是和他一起釘釘子,不僅如此,還建議他把地板上的縫隙也填上,當他感覺更安全後,艾瑞克森便建議他和醫院的醫生、護士等工作人員一起負責醫院的安全防禦工作,藉此不斷擴大他的安全領域,最終,患者成功從孤獨和絕望中走了出來。

這個故事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舒適區很小,可以說只有腳下方寸之地,而艾瑞克森一直在帶領他逐漸擴大舒適區,擴展安全範圍。

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二個突破舒適區的方法:

你如果是一個長時間被困於舒適區的人,很難掙扎出來,可以藉由一個舒適區範圍更大的人,幫助你擴展舒適區,帶你到維度更大的世界。

王小波:敢於無視生活的設置,如何突破設置?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06

我想說的話

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有自己的經驗痕跡。

你的經驗告訴你,你應該呆在舒適區裡,於是你向你的思維俯首,固守城池,毫無寸進。

可你有沒有想過,你是否被所謂的經驗欺騙?

很多時候,你的思維是這樣的,可你的心是那樣的。

你總是容易向思維妥協,而忽略身體的反應。

你認為腦子裡想的就是正確的,於是不斷給自己催眠:就這樣吧,妥協吧、認命吧。

但這些聲音往往不是從你內心深處發出的,而是別人強行灌輸給你的。

這個"別人"可以是你的父母、朋友、親戚、同事。

如果你是一個躺在舒適區裡不願動彈的人,你身邊的人大概也是如此。你們的言語、行為相互暗示,相互傳遞著"死能量"而不自知。

如何撥開迷障,踏出第一步?

請你審視自己,審視環境,看看你是否被舒適區束縛。

如此便可,伸出撥雲見霧的手,為自己找到一片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