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死後憑什麼封“神”?

有人說:歷史常常出現這樣的圖景,有些人生前顯赫,死後很快被人忘卻;另一些人一生寂寞,身後卻被發現具有特別的價值。王小波應該屬於後一類人。

23年前,這位還沒有偉大起來的文人就隕落了。他的墓在北京昌平區的佛山陵園。每年4月11日這一天,會有很多他的粉絲前去悼念。

王小波,死後憑什麼封“神”?

王小波死後被稱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

享有如此之高評價的作家,王小波最大的特點是除了醜和有趣之外,還有誠實。他誠實於愛情,誠實於過往,誠實於文字,誠實於追求!

1、誠實於愛情:想起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王小波的作品,戲謔歸戲謔,對愛,他是認真的。他很看重愛情。字裡行間,轉眼可見。

王小波與李銀河,可謂人間佳偶。在1977年到1997年的二十年間,王小波給李銀河寫的信,每一封的開頭都是:“你好哇,李銀河。”

王小波,死後憑什麼封“神”?


試問,你怎麼能想像出一個“又高、又瘦、又醜”的大男人,給妻子如此甜蜜寵愛的呼喚。

“又高、又瘦、又醜”是李銀河對王小波第一次見面時的印象。後來他們結緣於《綠毛水怪》的小說,李銀河慢慢被他的幽默詼諧和文學造詣深深吸引。於是開啟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

在王小波去世後,兩人書信集出版,命名為《愛你就像愛生命》。可以說,我是紅著臉讀完這本書的,那裡有撩撥心緒的字字句句,有充滿青春悸動的愛的味道!

“想起你,我這張醜臉就會泛起微笑。”

王小波,死後憑什麼封“神”?


“我好像在挨牙痛,有一種抑鬱的心情我總不能驅散它。我很想用一長串排比句來說明我多麼想要你。”

讀起來讓人臉紅心跳的文字,也只有王小波能寫得出來。這力透紙背的愛,字字誅了多少女人的心。

“做夢也沒想到我會把信寫在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在五線譜裡呢。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難怪有人說:作家談起戀愛,全世界都得讓路。

王小波,死後憑什麼封“神”?


王小波對李銀河的告白不止這些,“你的名字美極了。真的,單單你的名字就夠我愛一世的了。”

用現在的話講,王小波應該是超會“撩”的,句句入心,字字見愛。情話動人,全是思念。

王小波與李銀河的愛,年輕時,是血氣方剛;中年時,是沁入骨髓。雖未有年老時的相看兩不厭,卻足以讓人回味無窮,纏纏綿綿的愛足夠滋養到下半輩子。

王小波去世後,李銀河整理了他的手稿,並開始為其作品出版奔走忙碌。李銀河說:朽與不朽是最嚴酷的評價標準,從內心深處,我隱秘地希望王小波是不朽的。

王小波眼裡,李銀河是整個銀河;在李銀河眼裡,王小波浪漫騎士,是行吟詩人,是自由思想者。

或許,這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互相欣賞,靈魂契合。

王小波誠實於愛情,他將內心最軟最暖的地方留給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

2、誠實於過往:我就是王二

“王二生在北京城,我就是王二”。

王小波幾乎每篇小說中都有一個叫“王二”的主人公。王二不是王小波,卻充滿了王小波的影子。

“王二”這樣的稱呼,清晰的存在於北方人的認知裡。

王小波家中五個孩子,他排行老四,男孩中排行老二,所以“王二”這一稱呼對他來說並不出奇。

在《萬壽寺》中,王小波寫到王二是因為不願做領導交代的事而進行小說創作,王二的玩世不恭讓讀者想到王小波的敘事姿態。

在《黃金時代》裡王小波描繪了王二和陳清揚的“偉大友誼”,他倆的輕鬆遊戲消解了一切神聖、虛偽、道貌岸然……

在《黑鐵時代》中,王二本身就參與了“黑鐵公寓”的管理,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王小波自己與世俗的某種合謀。

王小波當過知青,做過工人,出過國,當過大學老師,做過程序員……這些經歷都在其後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創作源於生活,他用歲月積澱下來的細節匯成了小說的起起落落。

王小波,死後憑什麼封“神”?


王小波四十歲正式動筆寫作。而當意大利記者安德魯問到:為什麼這個時候開始寫作?王小波厚厚的嘴唇咧開笑了笑,誠實地回答道:“這個時候,在中國當作家餓不死了。”

王小波就是這樣一個,敢於直面過去,誠實於過往的人。在他的文字中,講起來都是故事,聊起來都是歷史,侃起來都是世俗,嘮起來都是段子。

3、誠實於文字:不是“假正經”,是真嚴肅

吾以吾口寫吾心。王小波始終堅持,文章不是無情物,文字之中訴衷腸。

為何小波的文字總是這麼有感染力,那是因為他將自己與文字融為一體,視作品為前世今生的戀人一般。

雖然紙上片言隻語,心中早已風起雲湧。

王小波,死後憑什麼封“神”?

王小波認為自己的文學是嚴肅的,但讀者讀起來又充滿著黑色幽默。

這與早年間,他偷讀馬克·吐溫的書有很大關係,馬克·吐溫對美國社會、宗教、價值觀的批判精神,深深的觸動了王小波的內心世界。原來文字不僅可以闡釋道理,抒發情感,還可如此詼諧幽默。

王小波的讀者之所以這麼多,就是因為他那“假正經”的腔調。可是這背後,是他自認為的超級嚴肅。

說著說著就笑了,沒開口呢就笑了……看完王小波生前唯一一段視頻採訪,這是我最初的感受。

他說很多中國人是很膽小的,估計這裡面已經包含了他自己,但是他超出常人的,是王小波可以找到化解的方式——黑色幽默。

遨遊文字間,王小波用自己的方式執著著、忠誠著……

4、誠實於追求:守護《我的精神家園》

王小波也曾年少狂熱過。他的夢想一直受到現實打擊,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直到離世後,世人給你了所有補償。

王小波的寫作之路非常坎坷。

90年代初,文壇影壇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可就是沒有王小波一席之地。

那幾年,高曉松還留著長頭髮,一把吉他,把校園民謠唱火了。後來高曉松還為王小波站臺吆喝,說他是神一樣的存在。可惜王小波沒有聽到這樣的話。

那幾年,王朔可謂風生水起。王朔在一次採訪中說:那幾年我有四部小說改編為電影同時上映,要是算上胎死腹中和半途流產的就更多,我原預謀搞八部的。那是我第一次在社會上有了知名度,有些不成器的人羨慕我。

當然,不成器的人中可能會有王小波一個。

王小波,死後憑什麼封“神”?


此時的王小波,考下了貨車駕照,準備去當貨車司機。

為數不多的出版的幾本小說,只能推車自行車去地攤上賣,甚至有的還免費送人,讀好了再付錢。

終於有人聯繫王小波寫劇本,而他卻堅持署筆名,結果這事就此胎死腹中。

那段時間,王小波也想過自暴自棄:“我老婆當教授,我狗屁不是。哀樂中年,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每每這時,李銀河就會像慈母一般鼓勵他:小波,好好寫小說吧,你是無價之寶。

就是這樣,在妻子的鼓勵下王小波最終沒有放棄自己堅守的“精神家園”。

終於,他贏得身前身後名。

王小波的書、寫王小波的書,一直在出版、再版。

王小波去世十週年,《南方週末》、《三聯生活週刊》等國內有影響力的媒體做了王小波專欄。

曾經被人民文學出版社拒稿,到如今王小波的名字被寫進了《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教程》,作為教科書被無數文學學子津津品讀。

文壇一度掀起了“王小波熱”。

2015年起,王小波的小說《綠毛水怪》、《紅拂夜奔》陸續宣佈將改編成電影。

幸好你沒有放棄,中國文學、中國讀者給了你生前沒有得到的一切。

故人已去二十載,留有文章自歡謔!讀者對王小波的愛也是堅定的,歷久彌新的!謹以此文緬懷逝者……

不知道你最喜歡的王小波的作品是哪一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