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美軍關島基地“大象漫步”, 旁觀島鏈“肌肉”秀

當地時間4月13日,駐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美軍戰機部隊舉行了一次被稱為 “大象漫步”的特殊演練。“大象漫步”這一空軍百科專業術語起源於二戰時期,意思是大批次機群以密集陣型在跑道上滑行並出動,它們“機尾貼著機頭”,看起來很像“大象們挨個踏過水坑”, 場面震撼,因此得名。

起底美軍關島基地“大象漫步”, 旁觀島鏈“肌肉”秀

在此次演練中,參演兵力包括14架軍機,如下圖所示,自上而下包括6架KC-135加油機、5架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1架MQ-4C"人魚海神"無人機、1架RQ-4"全球鷹"無人機和1架MH-60S“騎士鷹”多用途直升機。可以看出,參演兵力主要是圍繞B-52轟炸機展現美軍的遠距打擊及戰略威懾能力。

起底美軍關島基地“大象漫步”, 旁觀島鏈“肌肉”秀

KC-135空中加油機可以為B-52戰略轟炸機實施空中加油,輸油率每分鐘達975~1 690升,為戰略轟炸機續航時間延長4到6個小時,拓展其作戰半徑。

起底美軍關島基地“大象漫步”, 旁觀島鏈“肌肉”秀

KC-135為B-52空中加油

RQ-4型無人偵察機看起來很像一頭虎鯨,它身體龐大、雙翼直挺且翼展超過波音737飛機,並採用後掠翼設計,直立V形尾翼,上機身前方呈球莖狀,其裝備包括合成孔徑雷達、光電、紅外等偵察設備,可將大範圍區域內的敏感目標盡收眼底。

起底美軍關島基地“大象漫步”, 旁觀島鏈“肌肉”秀

RQ-4"全球鷹"無人機

MQ-4C型無人偵察機(Triton)是在RQ-4無人機的基礎上專為海軍研製的,可在1.8萬米高空連續飛行24小時,其雷達能夠對下方海域進行360度掃描,一次飛行即可偵察近7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另外它還搭載了高性能的傳感器,在1.8萬米超高空飛行時,能夠清晰識別海上高爾夫球大小的物體。按照美聯社的說法,這一機型造價在1億美元以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據“參考消息”2月3日援引外媒報道,美國海軍近期在關島部署了首批MQ-4C“人魚海神”無人機,這也是該型號無人機在太平洋地區的首次部署。無疑,美軍此舉意在增強對太平洋地區的偵察監視能力。

起底美軍關島基地“大象漫步”, 旁觀島鏈“肌肉”秀

MQ-4C"人魚海神"無人機

此次演練的地點位於第二島鏈核心的關島,位於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距夏威夷大約7000公里,是美軍重要的軍事基地,被稱為美軍在太平洋上“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起底美軍關島基地“大象漫步”, 旁觀島鏈“肌肉”秀

關島位置及第一、二、三島鏈

安德森空軍基地位於關島東北部帕提角和阿牆角之間(北緯13度35分、東經144度55分),佔地面積約82平方公里。該基地於1945年啟用,1949年為了紀念駕駛B-24轟炸機橫跨太平洋而喪生的詹姆斯·R·安德森准將而將基地更改為該名。該基地是美空軍第13航空隊司令部駐地,是太平洋地區的力量投送中心和訓練中心,美軍仍將其作為戰略轟炸機亞太地區的主要前進基地和太平洋、印度洋地區美軍的重要後勤支援基地。據稱,從關島地區出發的美戰略轟炸機可在12小時內抵亞太地區任何目標。

起底美軍關島基地“大象漫步”, 旁觀島鏈“肌肉”秀

但據臺灣“中央社”4月17日轉載美國“駕馭”網站和美國《星條旗報》報道,5架B-52H轟炸機16日在沒有替代機隊的情況下飛離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結束美國空軍自2004年起未間斷執行的“持續轟炸機進駐任務”。追蹤飛機動向的推特賬號“飛機關注”標出5架B-52H飛離關島,返回常駐地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離開時,編隊還打出了“再會”的呼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