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疏离型人格?疏离型神经症患者如何自救?

子非鱼199


我觉得疏离型人格和社交恐惧症比较像,主要表现是,厌烦社交活动,惧怕和人接触,一到了人多的地方就恐慌,一看到陌生人就不自在,喜欢光线暗空间小的地方,喜欢包裹自己,情感体验淡泊,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很小声。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性格孤僻暴躁,对孩子要求严厉,或者粗暴对待,打压施教,造成孩子身体和心灵上皆有伤害,使孩子恐惧自卑缺乏安全感,这种伤害在孩子十岁前没有消除和引导的话,就很难形成完整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长大以后轻者就会内向懦弱,自卑难以交往,情感受挫,工作中也无法与人协调配合,重则各种导致心理和精神疾病。所以说为什么有人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却要一生去治愈。2,急性地剧烈地情感创伤,比如失恋,亲人离世等也会导致人格发生变化,悲观厌世,焦虑恐慌,甚至人格解体。那么怎么回避或者疗愈这种人格呢?首先,1,放下过去,与自己和解,勇于原谅,解开心结。2,面对当下,回到现实,拥抱自己,接受不完美,给自己定可以实现的任务,多肯定表扬自己,接受他人的帮助。3,脱敏治疗,越是害怕的事情越是要去做,做完以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嘛,比如,疏离型和社交恐惧型的人格,特别不喜欢与人肢体接触,与人握手,拥抱,主动打招呼,公交车上的人挤人,夜市街的讨价还价,勇敢去做,做多几次你就形成免疫了,当你把这些交往当成自然而然的事以后,你就自然的融进了人际和世界,何来疏离和恐惧之感。4,看医生,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当你这些实验都失败了以后,那就只能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总之,坚信自己,一定会好的,加油,陌生人!


别来无恙1205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 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3)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