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低就該被歧視?就業連企業的門都不讓進,只看能力不看學歷?

畢業找工作,“迷茫”、“無措”、“觀望”、“跟風”,是很多大學生身上的“常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學歷低就該被歧視?就業連企業的門都不讓進,只看能力不看學歷?

(1)畢業生的社會經驗幾乎為零,對就業市場認知度低,找不到方向;

(2)就業理念比較單一,考研、考公務員,表面上成為了趨勢,2019年報考研究生人數再創新高,就是證明;

(3)期望和現實,心理落差較大,導致大學生比較不知何去何從;

(4)就業口徑不會接軌,不懂得企業的人才需求條件,投遞簡歷往往採取“撒網式”的全覆蓋,沒有針對性;

(5)就業前的準備事項欠考量,導致就業環節經常出現脫鉤情況。以上五點因素,導致畢業大學生覺得,一些大企業只看院校,連入門的機會都沒有。

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是求學十多年的落腳點。但是,在畢業找工作的問題上,恰恰有些疏忽,沒有“系統性地學習”、“針對性地輔導”和“專業性地考察”

,就業的道路上,經常會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學歷低就該被歧視?就業連企業的門都不讓進,只看能力不看學歷?

(1)心態認知。認知自己的能力和方向,瞭解企業的需求和條件,二者之間往往會脫鉤,對不上頻道,導致心理落差較大,遲遲找不到就業的方向。

(2)招聘路徑。大學生找工作的路徑基本都是靠“校園招聘”,或者學校推薦,就業形勢單一,人才市場、網上招聘,包括獵頭推薦、企業內部推薦等,多重就業路徑,都是就業的選擇形式。

(3)就業能力。很多大學畢業生認為,就業能力指的就是個人的專業學識、溝通表達、邏輯思維等能力,這些可以統稱為“內在能力”。

另外,就業能力還包括“外在能力”,指的是就業前對自己的“簡歷”,有沒有好好打磨準備;對“面試”,有沒有提前瞭解面試流程、掌握面試技巧等,這些與就業成功與否,都息息相關。

學歷低就該被歧視?就業連企業的門都不讓進,只看能力不看學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