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六十七)


仁至義盡

“仁至義盡”中的“至”“盡”都是達到極點的意思。原指以極大的努力竭盡仁義之道。作為成語,現指對人的勸告、爭取或幫助已經盡到最大的努力了。這一成語出自西漢經學家、禮學家商丘人戴聖編著的《禮記·郊特牲》。

《郊特牲》是對古時候蜡祭的記載。蜡祭以最早開始教民稼穡耕種的先嗇(先驅)為主祭對象,一般認為先嗇即是神農;同時祭祀的對象還包括司嗇、百種、農、郵表畷(zhuì)、禽獸、坊、水庸等。司嗇是掌管安排農事的官員。相傳,堯舜時期,后稷掌任此職,因此被立為司嗇之神的代表。“百種”是掌管各種穀物之神。祭祀百種神,是為了報答它幫助農人種植稼穡的功勞。“農”指的是田畯,即古代掌管農事、田法的官員,田畯在鄉間田頭督促農民耕作時所居住的房舍被稱為郵表畯,祭祀田畯與其所居住的郵表畯,是為了感謝他督促耕種的功勞。蜡祭不僅要祭祀那些有助於農耕的人神,還會對有助於農業的物神進行祭祀。包括貓神、虎神這樣的禽獸之神,因為貓能捕鼠,虎能捕捉野豬,減少了鼠和野豬對農作物的破壞;還有提防和水溝之神,因為有了提防的保護,田野才免於洪水的侵擾,有了溝渠的灌溉,莊稼才能興旺成長。

《禮記·郊特牲》記載說:“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饗農及郵表畯,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與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終也。葛帶榛(zhēn)杖,喪殺也。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黃冠;黃冠,草服也。大羅氏(古官名),天子之掌鳥獸者也,諸侯貢屬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羅氏致鹿與女,而詔客告也。以戒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國。’天子樹瓜華,不斂藏之種也。八蜡以記四方。四方年不順成,八蜡不通,以謹民財也。順成之方,其蠟乃通,以移民也。既蠟而收,民息已。故既蠟,君子不興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在每年的十二月,天子會舉行聚合萬物之神的大合祭,由於所祭之神共計八種,因此,此祭也稱為“大蜡八”。據說,神農氏最早開始舉行蜡祭。“蠟”是求索的意思,蜡祭也就是求索並聚合各種鬼神加以祭饗。蠟字的含義,從詞源學上來講就是索的意思,因為按古音“蠟”與“索”疊韻,讀音相近。說具體點,就是在周曆的十二月農事終了的時候,把一切和農作物有關的神都找來,對他們祭祀一番。蜡祭的神靈主要是始創農業的先嗇,附帶而及主管農事的司嗇。祭祀穀神,就是報答先嗇和司嗇的。還要祭田官之神、祭田間廬舍和葉陌之神,也要祭包括虎、貓在內的禽獸,從報恩的角度上說,真可以說是仁至義盡了。古代的君子,對於有利於農作物的神靈,是一定都要報答的。例如,邀請貓來加以祭祀,那是因為貓幫助人們吃掉了危害農作物的田鼠;邀請虎來加以祭祀,那是因為虎幫助人們吃掉了危害農田的野豬。至於祭祀堤防和祭祀溝渠,也是因為溝渠和溝渠有功於農事。蜡祭的祝祠中有這樣的話:“希望堤防安然無事,溝渠不要漫溢;病蟲害不要發生,荒草野樹不要生於良田。”天子頭戴皮弁(用白鹿皮製成古冠)身著素服參加蜡祭。之所以穿素服,是因為有助於農事的萬物都衰老了,就等於為其送終。但是腰繫葛帶,手執榛杖,這種禮數又比喪禮略低。就蜡祭的這種禮數而言,真可謂是仁至義盡了。身穿黃衣、頭戴草笠來參加蜡祭的人,都是終年勞碌難得有閒的農夫。農夫們頭戴黃冠,身穿黃衣,是因為季秋草木黃落,服象其色的緣故。

由於戴聖的《禮記·郊特牲》中的“仁之至、義之盡”,後來就有了“仁至義盡”這一成語。

例句:“虛極靜篤道乃見,仁至義盡餘何憂。”(宋代陸游《秋思》) (1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