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域汽車:低迷市場的“沙漠之花”?

[ 億歐導讀 ] 零配件全能王的“養成”之路。

華域汽車:低迷市場的“沙漠之花”?

圖片來自“123RF”

作者丨錢漪

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於行業龍頭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整車市場競爭格局撲朔迷離,頭部汽車製造廠難言高下。未來,吉利長城、上汽廣汽北汽究竟誰能勝出的論斷恐怕無人敢下。而依託巨大存量市場,挑出一位潛在綜合性國產汽車零部件企業巨頭,想必毫無懸念。

在上述主機廠的供應商中能找到同一個名字:華域汽車。

相比於耳熟能詳的主機廠們,作為上游汽車零部件企業,華域汽車在消費端的存在感不強,實際上,它卻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隱形巨頭”。2020年1月3日,華域汽車以綜合市值816億元上榜2019年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位列第157,與長城汽車規模大致相當。

近日,華域汽車(股票代碼:600741.SH)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財報數據顯示,華域汽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40.24億元,同比下降8.36%;貢獻64.63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19.48%。同等規模量級上,華域汽車保持相對穩定的營收水平和穩中有升的毛利率水平,實屬難能可貴。

短期市場走弱遇上長期行業調整,汽車與零部件行業身處變革“漩渦”。“隱形巨頭”穩定良好的基因如何造就?

低調的巨頭

綜合市值和業務規模,華域汽車和福耀玻璃是公認領跑A股零部件板塊的兩位“王者”。兩家做生意的路徑截然不同,如果說福耀玻璃“小而精”、產業鏈垂直集約,那華域汽車則是“大而全”,產品帶寬無出其右。

華域汽車的前身為上海巴士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誕生於上海。

2009年3月,華域汽車通過與巴士股份進行資產置換的方式登陸資本市場。上汽總公司收購巴士股份,持股佔比60.10%,同時將旗下獨立供應汽車零部件業務注入上市公司,成為華域汽車實際控制人。

2011年10月21日,原上汽總公司持有的股份完成過戶登記,華域汽車母公司正式變更為上汽集團。上汽集團的強大背書給了華域汽車與生俱來的底氣。

華域汽車不甘於成為上汽集團的“影子公司”,十餘年裡向外“買買買”的收併購擴張從未停止,先後收購汽車飾件企業延鋒偉世通、中日合資汽車照明企業小糸車燈、傳動系統部件企業薩克斯動力等。

它的野心是成為全球範圍內具有競爭力的綜合零配件企業。

華域汽車:低迷市場的“沙漠之花”?

事實上,在華域汽車近來的營收結構中客戶結構持續優化,上汽集團以外客戶佔比逐年提升。

據2019年年報披露,上汽集團以外整車客戶的營業收入佔比提升至43.2%,轉移單一用戶風險同時佈局全球、分散單一區域風險,是抵禦市場下行時期風險的先見之明。

合圍之勢

在不景氣的市場環境敲打下,抗風險能力孰強孰弱顯而易見。

汽車全產業鏈一衣帶水,零部件行業受汽車行業週期的影響,遭遇大調整時期的華域汽車,同樣未能獨善其身實現正向增長。

年報數據顯示,去年是華域汽車自2009年獨立上市以來出現的首次負增長,淨資產收益率創11年來新低。刨除2019年急速下行通道的負面影響,華域汽車近四年複合增長率為8.4%。

華域汽車:低迷市場的“沙漠之花”?

從產業鏈的帶寬來說,華域汽車是典型“大而全”企業,產品業務模塊幾乎涵蓋汽配上游所有模塊。

報告期內,華域汽車主要業務範圍包括汽車等交通運輸車輛和工程機械的零部件及其總成的設計、研發和銷售等,業務涵蓋汽車內外飾件、金屬成型和模具、功能件、電子電器件、熱加工件、新能源等,產品主要為國內外整車客戶提供配套供貨。

內外飾與功能件是華域汽車多年來的核心板塊,二者營收總和佔公司營收比重長期維持在80%以上。

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內外飾與功能件業務貢獻營收分別為920億元及284.4億元,營收佔比67.93%和21.00%,仔細比對發現,內外飾同比下降的份額幾乎恰好是功能件業務提升的份額,可見主營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

華域汽車:低迷市場的“沙漠之花”?

低調穩健行進十餘年的華域汽車,始終在兼容擴張和精耕細作之間謀求平衡。

至今,華域汽車已擁有較為完整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共計30家直接投資企業。在產品種類、業務規模、客戶覆蓋範圍上均優勢顯著,各類主要產品均具有較高國內市場佔有率,在細分賽道中處於領跑地位,如在中國車燈市場的佔有率將近30%,具備絕對規模優勢。

近五年華域汽車無論從營收還是淨利潤,都處於低速成長區間。

華域汽車:低迷市場的“沙漠之花”?

但作為影響淨資產利潤率的關鍵指標,毛利率表現卻較為穩定。據財報數據,華域汽車2019年營收下滑8.36%的同時各項費用支出並未縮減,相對壓縮了淨資產利潤空間。

在艱難的行業調整週期中,淨資產利潤率受拖累在業內企業中較為常見,對華域汽車來說,在產品業務基本盤較廣的情況下,跑贏均值的同時毛利率穩中有升是一個亮點。

下一朵“沙漠之花”?

當下海外疫情蔓延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海外零部件產業鏈承重,供應風險和成本大幅上升。整車廠更有可能將目光轉向本土化採購,加快產業鏈向國內轉移速度,積極尋求國產零部件替代供應商是必然趨勢,這或將打開華域汽車逆勢增長窗口。

汽車行業的革命和顛覆體現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加速滲透,全產業鏈條的數字化轉型加快,以及電氣化的動力總成升級提速上。

“順勢而為、因地制宜和雷厲風行是戰略轉型的關鍵詞”,羅蘭貝格執行總監吳釗認為,“在當下行業轉型階段,

零部件企業如何平衡長短期利益和資源側重,既能做到精耕細作度過寒冬、又能保證前瞻佈局致勝未來,是個在戰略和戰術層面都需要全面思考的問題。

電動化、智能化和輕量化業務正有望成為華域未來的增長主動力。

在智能化方面,華域依託上汽開疆拓土,在毫米波雷達、車載攝像頭、 360度環視系統、E-Booster、智能駕駛主動感應系統等領域均有佈局,在國產廠商隊伍中獨佔鰲頭。

輕量化是提升純電動車續航里程的重要手段,華域汽車旗下子公司的輕量化鑄鋁業務和輕量化鋁構件已具備國際競爭力。據公司資料顯示,華域子公司上海賽科利、延鋒安道拓和延鋒彼歐已獲得國產特斯拉鋁合金電池托盤訂單,以及側圍、後蓋模具、座椅整椅和保險槓等業務定點。

據測算,在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華域汽車是為特斯拉國產Model 3配套單車價值量最高的供應商。搭上特斯拉這列動力迅猛的“高速列車”,華域汽車在資本市場的價值將進一步被髮掘。

相比於身處增速迅猛行業中的“風口浪尖”企業,跑道增速放緩卻仍有幸存活且活的不錯的企業更為難得。著名投資學家彼得·林奇表示,更看好在陷入低迷甚至停滯的市場環境中仍能頑強擴大市場份額的公司,他稱這類投資標的為“沙漠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