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江淮請您來丨春遊淮南 在壽縣看歷史靜靜流過

壽縣古城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城牆經歷代續修,保存完好,一直髮揮著“城池高深,金湯鞏固,御外侮而保障平民”的作用,是我國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牆之一。

春遊江淮請您來丨春遊淮南 在壽縣看歷史靜靜流過

壽縣古城(圖源:壽縣旅遊)

壽縣古城牆重建於北宋熙寧至嘉定年間,距今已有950餘年歷史,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從城內上城牆,滿坡的草地,綠意盈盈,綠化彰顯的春意盎然,與沉默土灰的城牆形成鮮明的對比。

不知這城牆是否也在等春天。

壽縣古城的護城河與城牆相伴相生。春江水暖,兩岸鳥啼,垂柳依依。

春遊江淮請您來丨春遊淮南 在壽縣看歷史靜靜流過

壽縣古城(圖源:壽縣旅遊)

據(清·光緒)《壽州志》記載:“城外東、南為濠,寬二十餘丈,北環東淝,西連西湖。”

護城河東面和南邊是人工開挖的,北面、西邊分別與東淝河、西湖水系相連,形成繞城一週的龐大護城河水系。

壽縣古城的護城河,從亙古的時空中一路走來,見證了時代風雲和歷史變遷。護城河,既是古城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歷史文化的沉澱。

城牆,將壽縣變成一座圍城,裡面的人自由出,外面的人自由進。

餐後閒逛,登上城牆,治理過的護城河水,有的只是春天的植物味道。可能還會看到河對岸的阿婆,坐在洗衣盆中,划著手中的棒槌,從河那邊渡過。

水域與陸路交叉,城市的文化也在延續。

壽縣博物館丨靜止的崢嶸歲月

博物館,承載著傳遞中華文明的社會使命。壽縣博物館作為國家重點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是安徽省建館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在省內的地位僅次於安徽省博物院。

春遊江淮請您來丨春遊淮南 在壽縣看歷史靜靜流過

壽縣博物館(圖源:壽縣博物館)

壽縣歷史上,州來國、蔡國、西漢淮南國、東漢阜陵國、東漢袁術先後建都於此,屢為州郡。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曾在江淮地區經營400餘年,壽縣作為最後一代都城,作為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楚文化積澱地。

博物館中有一大鼎,名為楚大鼎,又叫鑄客大鼎,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大鼎中體積最大的。不過,壽縣博物館內的楚大鼎,是安徽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的複製品(原版出土於壽縣楚王墓)。

春遊江淮請您來丨春遊淮南 在壽縣看歷史靜靜流過

壽縣博物館(圖源:壽縣博物館)

春秋戰國時期,厚葬之風日盛,但在後期民生動盪、國力漸衰的情況下,墓主人大多以陶或銅製品代替青銅禮器。在壽縣墓葬出土的銅器文物中,銅器主要是車馬器和兵器。

金棺是壽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77年出土於壽縣報恩寺,館藏國家一級文物。當年同出土的文物還有銀棺和放於金棺內的舍利等,金棺製作工藝複雜,造型精美,玲瓏剔透,是佛教考古史上的一項重大發現。

那些陳舊的文物,泛黃的紙張,模糊的碑文,帶著還原真實歲月的使命被珍藏於博物館內。

在這座博物館中,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館分7個專題,共設11個展廳。

淮河兩岸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幾乎都濃縮在這3600平方米中。

春遊江淮請您來丨春遊淮南 在壽縣看歷史靜靜流過

壽縣博物館(圖源:壽縣人民政府網)

壽縣,一座小小城池。

它似乎太小,小得不像是都城。但它又很大,靜靜地佇立,揹負著千年歷史。

城上磚,已不是那塊磚,城下河,已不是那條河。時光流轉,日新月異,不變的,藏於館中的藝術品;是被小心翼翼保護的歷史;是春季暖陽下,翻閱歷史的一代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