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四月的陽西,草長鶯飛,春色漸濃。

4月14日,在陽西縣上洋萬畝西瓜基地,陽西縣分管農業副縣長、陽西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上洋鎮黨政領導變身網紅,與瓜農一起直播帶貨,2小時賣出上洋西瓜410噸。

在織篢鎮、程村鎮、溪頭鎮、塘口鎮,數千畝南藥基地、毛豆基地、香芋南瓜基地、玉米基地,長勢喜人,豐收在望,昔日的丟荒地變成了“聚寶盆”。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陽江市委常委、縣委書記孫波指導新農村建設。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陽西縣委副書記、縣長譚忠健到農村開展調研慰問。

在全縣8鎮鄉野阡陌,時不時可見陽江市委常委、陽西縣委書記孫波,陽西縣縣長譚忠健等黨政領導督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工作的忙碌身影,僅孫波一人遍訪的村和社區就有129個,累計200餘村次,接近走完全縣所有村居,他們帶領全縣1000多名黨員、幹部深入廣闊的農村,到掛點農戶家中唏寒問暖,謀劃農村新一輪發展。

日前,經過村提名、戶確認、村公示評議、鎮複核、縣審議、市備案等程序,陽西縣在全省率先實現餘下貧困人口脫貧退出,工作經驗在《廣東脫貧攻堅工作動態》刊發推廣。

2019年以來,陽西縣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聚力攻堅“五大保障”,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光伏發電扶貧產業。


產業引擎激發發展動能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陽西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成立陽西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指揮部和各鎮、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戰室,縣委主要領導堅持一週一會一研判,制定穩定脫貧和扶貧資產管理長效機制,成立縣扶貧資產發展有限公司,落實“一戶一策一檔案”,掛圖作戰、對帳銷號。由於措施得力,工作紮實,該縣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縣沒有一人因疫致貧返貧。

在省扶貧辦推介的陽西脫貧攻堅工作經驗中,該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做法與成效尤其亮目。至目前止,陽西縣已成功申報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藍色海灣項目評分位列全省前兩名,程村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省數字鄉村發展試點申報材料已報省審批。成功創建荔枝、程村蠔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自行評選30個縣級農業產業園。實施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三個三”政策,對村集體土地統一流轉後合法連片發展產業經營面積達300畝及以上,由縣按照300元/畝/年的標準,連續3年每年給予村集體一次性獎補,力爭2021年實現行政村集體年均收入達5萬元以上。出臺“政銀通”農業貸款,縣財政貼息80%,解決農業企業“融資難”問題。制定鄉村旅遊補貼方案,給予旅行社送客入村獎補。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2019中國南海漁都(陽江)旅遊文化推活動暨“蠔美陽西”美食展。

此外,加快數字農業示範縣建設,也是陽西縣以產業發展為引擎,激發鄉村振興發展功能的“助推神器”。據瞭解,該縣打造“一館一雲四園”數字農業示範項目,5月10日前可全部建成投用。推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短視頻矩陣全覆蓋,與新浪、騰訊微視、西瓜視頻、一畝田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首次在廣州、北京舉辦招商推介會,舉行中國調味品之都·第一屆調味品展銷會和首屆半程馬拉松賽。疫情期間,探索推進荔枝等特色農產品“12221”市場營銷,參與“百縣直播助農”計劃,130名本地網紅直播帶貨助力辣椒、蓮霧、玉米等農產品由滯銷轉為供不應求、價格提升。


人才支撐匯聚發展活力

實施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人才是關鍵,需要努力培養造就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離開農村,農民老齡化、農村缺人才和留不住人的問題日益嚴重。為此,陽西縣創造條件,致力加強本地人才培育。首先,實施鄉村專業人才培育工程。培育312名新型職業農民,招募10名“三支一扶”大學生,招聘17名基層醫療技術人員,參加全市“粵菜師傅”決賽獲得總分第一名。通過這些鄉村專業人才的培育、引領,帶動了全縣8鎮120多條行政村數以千計的新型職業農民。其次,建立數字農民培訓體系。打造數字農業培訓基地、數字農業大學堂,利用數字新技術舉辦農業線上技術指導、網絡直播培訓。此外,推進科技人才下鄉。建成全市首個縣級2000多平方米的人才驛站,促成美味源、永光刀剪與高校科研機構簽訂協議,11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文化依託提升服務水平

文化雕塑、健身器材、籃球場……氣候回暖,塘口鎮橫山村新建成的文化公園裡,美侖美奐,一派生機。白日孩童草坪上嬉戲打鬧,傍晚茶餘飯後,綠道上人們結伴成雙,細數平凡瑣碎的一日點滴,盡顯鄰里相親和睦。每逢月末或過節,縣鎮宣傳文化部門總會送戲下鄉,給村民帶來文化盛宴和歡娛。橫山村是省定貧困村,同時也是廣東省委組織部列的第一批省定“紅色村”。近年來,橫山村得益於陽西縣大手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舉措,黨建文化和鄉風文明建設相得益彰。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塘口鎮橫山村公園。

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推動力量和軟件基礎。提升鄉村振興的服務水平,既要傳承優秀文化,更要發揮好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為此,陽西縣充分尊重鄉村本位和農民主體地位,加強農村先進文化陣地建設。縣、鎮、村全部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程村鎮委黨校、織篢鎮大泉村委會入選市級試點單位,建設縣委黨校橫山分校、邊海分校。據悉,近年來,陽西縣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制訂村規民約,評選出文明村8個、五星鄉村24個、五星家庭200個。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儒洞鎮南洞村。


生態抓手改善人居環境

以生態文明引領鄉村振興,讓鄉土文化迴歸併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讓農耕文化傳承並使生態文明弘揚創新,陽西縣正在書寫新時代答卷。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溪頭鎮新農村建設。

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近年來,陽西縣深入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三園”,全面清理沿河沿路、房前屋後、村巷道路、溝水池塘,加強農村垃圾保潔和轉運,全縣配備748名農村保潔員,農村生活垃圾轉運市場化處理,建設完成農村公廁243座,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儒洞鎮邊海村新貌。

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去年以來,該縣召開兩次鎮域發展現場會,安排2.7億元支持鎮域發展。今年縣本級財政再投入至少2億元專項用於農業農村發展。投資4.2億元實施的引陂供水工程和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已全面推進,謀劃陂底水庫大壩加固加高擴容工程,兩年內將實現全縣城鄉供水一體化。招標4.5億元採用PPP模式整縣推進鎮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剩餘4個鎮汙水處理廠將在9月底前投入運行。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織篢鎮大洲村。

全面開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至目前止,全縣已推進“紅黃藍綠紫”5條風景道建設,桐由山綠道和上洋古驛道已動工建設。建立村莊導示系統,啟動304條美麗鄉村建設,打造35條省定貧困村示範村,陽西濱海風光遊入選首批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125間村衛生站全部建成,醫共體建設榮獲廣東醫改十年十大創新典型,全省現場會在陽西召開,成為全省唯一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縣,真正從體制機制上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經驗全省全國推廣。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織篢鎮南藥基地。


組織保障夯實治理根基

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實施鄉村戰略,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要以組織振興為保障,夯實鄉村振興治理根基。去年以來,該縣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頭雁”工程、南粵黨員先鋒工程、“黨員人才回鄉計劃”,村“兩委”班子成員備案管理制度和聯審制度,軟弱渙散黨組織轉化升級工作經驗獲評廣東省基層黨建優秀創新案例。在此基礎上,縣委敏銳提出要弘揚“邊海紅旗”精神,推進丹江紅黨建全覆蓋。在全縣農村基層黨組織掀起“黨群連心,勇立潮頭”丹江紅黨建主題活動的熱潮,進一步喚起全縣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歷史使命,凝聚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磅礴力量。目前,全縣已建成一村一黨建公園和橫山紅色教育基地,邊海丹江紅黨建教育基地已完成招標正在施工。全面建成149個黨群服務中心,1.1萬個共產黨員戶掛牌亮身份,建立縣、鎮、行政村、自然村四級微信群,所有村居上線“黨建為村”,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陽西縣獨創“五室合一”基層矛盾糾紛調解機制,讓小事不出村。

近年來,陽西縣創新在所有鎮和行政村均建立黨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聯絡室、人民調解員調解室、公共法律服務室、志願者服務室“五室合一”基層矛盾糾紛調解機制,推進基層派出所“六項任務”和十項制度標準化建設,組建3萬餘人的平安志願者隊伍、576名人民調解員隊伍。2019年全縣調解案件2477宗,調解成功率達95%;全年越級上訪批次人次大幅下降,敏感節點全部實現零上訪。這無疑是陽西縣鐵腕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典範”,深得廣大群眾好評。

而陽西縣實施村級後備幹部培養工程,注重基層一線選拔,也進一步夯實了基層治理根基。目前,全縣選聘30名30歲以下的後備幹部,配備298名黨組織書記儲備人選,選聘179名在職和退休幹部回鄉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和鄉村振興指導員,當好推動發展的“領頭雁”、基層黨建的“引路人”、農村群眾的“貼心人”,推動駐點村逐步實現全面振興。此外,該縣重視基層一線,出臺一線發現考察識別幹部辦法和一線問責幹部辦法,2019年以來,提拔科級領導幹部77名,交流重用科級幹部123名,其中從一線提拔46名、重用78名。

鄉村振興丨聚力“五大保障 ”,陽西交出滿意答卷

上洋鎮南山海村。

鄉村振興永遠在路上,記者在陽西縣日前召開的縣委書記辦公會暨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指揮部、縣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上獲悉,下一步,陽西縣堅決克服疫情影響,全力推進農業農村復工復產。深入開展 “丹江紅”黨建主題活動,加強村民小組黨的領導,建強基層戰鬥堡壘。做大做強富民興村產業,打響上洋西瓜、程村蠔、東水茶葉、儒洞荔枝等名牌。加快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突出抓好村村通自來水、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生活汙水處理“四個重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提升鄉村管理水平,打造縣鎮村三級助農服務平臺和村級小微權力監管平臺,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

可以預見的是,陽西縣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黨群連心、勇立潮頭,紮實精準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振興”,鄉村振興三年取得重大進展、五年見到顯著成效的目標任務、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願景一定會如期實現。


<code>文字:張琪琪  楊世華
圖片:縣融媒體中心、縣農業農村局提供
編輯:申定發/<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