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之聲,關注點轉向需求側——3月通脹數據點評

清和之聲,關注點轉向需求側——3月通脹數據點評



聚焦 · 清和觀點

● 3月CPI回落主要受豬肉週期度過拐點、後疫情時期食品價格回落以及國際油價下降等因素綜合影響,符合我們一直以來對於全年CPI“前高後低,逐季下行”的趨勢的預判。核心CPI雖有回暖但仍然低於疫情前水平,說明疫情對於需求的衝擊仍然存在,終端需求整體仍顯疲弱。


● 從政策、供給和數據三個層面分析,我們認為糧價上漲的預期對CPI的擾動有限。基於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全國交運進一步恢復、糧價擾動有限以及低基數效應存在的判斷,我們堅持年初提出的“2020年CPI當月同比大概率前高後低,逐季下行”的判斷。


● 3月PPI受國際油價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拖累持續下行,尚未觸底。在327會議以及全國復產復工後,短期內基建投資有望配合積極的逆週期政策發力,對建築材料類、黑色金屬材料類PPI當月同比形成較強支撐,進而對PPI形成一定的提振。


● 給予原油價格和總需求兩個方面的分析,我們認為2020年PPI短期內轉正概率不大,能否止跌主要依賴國內基建提振幅度和政策發力效果,長期走勢的不確定性增加,需持續關注國際疫情和油價走勢,我們認為下半年情況有望改善,但若二者拐點遲遲不至,則需警惕通縮風險。



清和之聲,關注點轉向需求側——3月通脹數據點評



2020年3月CPI同比增長4.3%,預期4.8%,前值5.2%;PPI同比-1.5%,預期-1.1%,前值-0.4%。


一、CPI重回“4”時代,後疫情疊加低油價抑制CPI上漲


清和之聲,關注點轉向需求側——3月通脹數據點評


清和觀點:


1、CPI同比回落符合預期,主要受食品項、油價抑制,疊加需求衝擊


3月CPI當月同比4.3%,低於預期0.5個百分點,回落至5%以下,環比0.8%,跌幅超過季節性。分項來看,食品項CPI同比錄得18.3%,較前值大幅下行3.6個百分點,結束了自2019年2月以來的上行趨勢,其中豬肉CPI當月同比漲幅已由高位回落。從生豬產能來看,2月能繁母豬存欄同比自2019年9月觸底之後,連續5個月降幅收窄,說明生豬供給得到邊際改善。同時,下游屠宰場開工率有所提升,亦拉動3月豬價持續回落。除豬肉以外的鮮果和鮮菜,隨著交運的恢復上市量有所增加,物流成本下降,價格轉弱。非食品項CPI當月同比為0.7%,較前值下行0.2個百分點,重返下行通道,主要受原油價格下跌、交運仍有限制的拖累,大幅低於季節性。總結來說,3月CPI的回落主要受食品價格回落,疊加油價下跌。


同期,核心CPI同比1.2%,較前值上行0.2個百分點,主要源於2月基數較低。核心CPI雖有回暖但仍然低於疫情前水平,說明疫情對於需求的衝擊仍然存在,終端需求整體仍顯疲弱。


2、CPI初現“逐季回落”態勢,糧食漲價預期難改此態勢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3月CPI回落主要受豬肉週期度過拐點、後疫情時期食品價格回落以及國際油價下降等因素綜合影響,符合我們一直以來對於全年CPI“前高後低,逐季下行”的趨勢的預判。


在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大規模爆發之後,部分糧食出口國一度禁止糧食出口,引發近期對於糧價問題的廣泛關注和擔憂。我們認為糧價上漲的預期對CPI的擾動有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層面,目前我國對糧食問題高度重視,327政治局會議多次指出抓好糧食供給,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二是供給方面,國內糧食安全有保障,我國主糧如大米小麥、玉米等供應較為充足;三是數據層面,2020年下調了糧食在CPI中的權重,糧食分項對於CPI的影響大幅減弱。


因此,基於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全國交運進一步恢復、糧價擾動有限以及低基數效應存在的判斷,我們堅持年初提出的“2020年CPI當月同比大概率前高後低,逐季下行”的判斷。


二、3月PPI同比降幅超預期,不確定性增加,警惕長期通縮風險


清和之聲,關注點轉向需求側——3月通脹數據點評


清和觀點:


1、3月PPI受國際油價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拖累持續下行,尚未觸底


3月PPI當月同比-1.5%,環比-1%,其中生產資料PPI同比較前值下行1.4個百分點,生活資料PPI較前值下行0.2個百分點。PPI同比環比跌幅皆有所擴大,主要受油氣產業鏈拖累,主因是國際油價的下挫和需求的低迷。我們還觀察到,同基建關聯度較高的黑色金屬冶煉業也出現明顯下行,說明現階段國際油價的下跌抵消了基建投資對於原材料價格的提振,但不用過度擔憂,因為在327會議以及全國復產復工後,短期內基建投資有望配合積極的逆週期政策發力,對建築材料類、黑色金屬材料類PPI當月同比形成較強支撐,下降空間有限。


2、短期PPI同比難回正,長期不確定性增加,警惕通縮風險


眾所周知國際油價在價格體系中佔據及其重要的地位,在PPI數據中直接關聯採掘業,並且化工原料、燃料動力、紡織原料類等走勢基本跟隨國際油價。同時供需不分家,總需求對於價格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對於未來PPI走勢的判斷,我們主要從原油價格和總需求兩方面出發。


首先是原油價格,回顧今年油價走勢,1月以來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主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疊加OPEC+減產未果。目前來看,我們認為國際疫情拐點尚未到來,短期將持續衝擊全球經濟,長期終將在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下度過,但造成的影響尚未可知;而原油價格戰的主角是沙特和俄羅斯,殃及美國頁岩油產商,因此在美國經濟也受疫情衝擊的情況下,我們認為美國加拿大為首的G20產油國有動力推進減產進程,但短期受各國利益的驅使,減產大概率出現反覆討價還價,油價大概率維持低位。長期來看,無論是最終達成減產協議,還是在市場出清機制下部分油企被動破產“出清”,最終都將實現原油總體“減產”。總結來說,國際原油價格短期大概率維持低位,長期隨著疫情好轉和原油“減產”,原油價格大概率上行。


其次是總需求方面,外需內需此消彼長。外需來看,全球疫情不容樂觀,部分國家開始貿易封鎖,全球產業鏈面臨斷裂風險,這無疑會衝擊我國外需;內需來看,國內各逆週期政策和基建刺激整裝待發,並且後疫情時期各服務業也將逐漸進入復甦,內需的增長需要時間。總體來看,短期內總需求依然疲軟,長期來看不確定性增加,還需持續關注我國政策和基建發力的成效,以及國際疫情的發展。


根據上述對原油價格和總需求的研判,我們認為2020年PPI短期內轉正概率不大,能否止跌主要依賴國內基建提振幅度和政策發力效果,長期走勢的不確定性增加,需持續關注國際疫情和油價走勢,我們認為下半年情況有望改善,但若二者拐點遲遲不至,則需警惕通縮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