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劇情有可能高開低走,王凱江疏影也拯救不了劇情硬傷

《宋論》有言,仁宗趙禎"無定志",親政年間,即使賢者在位,因不能安於其位,才能無法施展,朝令夕改,反覆無常,使"吏無適守,民無適從",一個守成之賢君的主角,難逃褒貶不一的言論,而仁宗施政的真實史實,更是讓《清平樂》從開局的高端期待,有可能一步步走向低谷。

01

兩集看不到真正的男主

與所有電視劇"放籠子"的套路不同,《清平樂》走了足足兩集,依舊看不到真正的男女主王凱、江疏影出現的身影,對於期待著王凱、江疏影的影迷來講,"關不下"真正的影視受眾,便難以避免,被所有的影評人褒貶評議,最多評論的便是"劇情拖沓,敘事混亂"的說法,錯過了吸引目光最黃金的兩集,後續劇集仍舊有可能繼續走緩慢而優雅的路線,這樣的《清平樂》無疑不是觀眾們喜歡的!

《清平樂》劇情有可能高開低走,王凱江疏影也拯救不了劇情硬傷

02

大娘娘太出彩

而曾經《我的前半生》中由吳越飾演的凌玲,也許因為太過出色的角色出演,導致很多觀眾仍舊停留在當年的第三者插足的故事中,無法與《清平樂》中獨攬大權的大娘娘相提並論,而吳越的角色定位,讓她的氣質、氣場、氣度,很難與雍容華貴的大娘娘契合在一起,對前半生印象深刻的觀眾,頓時有一種小三上位的錯覺和既視感。

《清平樂》劇情有可能高開低走,王凱江疏影也拯救不了劇情硬傷

03

趙禎忘母

《清平樂》以孝道開故事先手,儲君趙禎因得知大娘娘劉娥並非自己生母,而執意要去皇陵一見生母李蘭惠,以盡孝道的故事,然而"無定志"的論述,無疑註定了他無法見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真相,只是喻恩泰飾演的晏殊幾句說辭,生母身邊侍從幾番辯解,便毫不遲疑推翻了幾個時辰前,還打馬破門,一往無前想見生母的堅定,到這裡不難看出,"搖擺不定"的性格,將如陰影相隨仁宗的一生。

《清平樂》劇情有可能高開低走,王凱江疏影也拯救不了劇情硬傷

《清平樂》劇情有可能高開低走,王凱江疏影也拯救不了劇情硬傷

而隨後的表現,也無疑不是為我們確診了趙六哥的性格,反覆無常變成了常態,已經不準備再見生母的是自己,卻埋怨大娘孃的無情,步步逆反,破規破矩,想要為生母送東西,結果反被小黃門的一番言論左右,原來"無事便是安康",搖擺的心性可見一斑!

《清平樂》劇情有可能高開低走,王凱江疏影也拯救不了劇情硬傷

至此,生母李蘭惠可能再不能以皇帝自己的意志得以相見!

04

劇情不違史料的話

以趙六哥的史料記載而言,一生無子便是真實的劇情(育有多子,皆為早夭),除卻仁義之賢,趙六哥便是最令人心疼的一位仁宗皇帝,而王凱的角色塑造能力,不難拿捏趙六哥的悲情,而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則不可避免的將成為一位英姿颯爽的一代女皇,四平八穩用來形容兩人的CP不為過,只是劇情的發展,若均按史料記載演繹,高開低走將成為《清平樂》的必然結局!

《清平樂》劇情有可能高開低走,王凱江疏影也拯救不了劇情硬傷

趙六哥在史上做事不少,宋夏大戰之後的"慶曆合議",讓首次執政的趙六哥便彎了一次大腰,而"慶曆新政"中為了遏制土地兼併及三冗的政治改革,更是因反對聲音過高,攔腰而斷,而趙六哥又不是不做事的昏君,導致太多的半途而廢事件發生,於此便不難發現,若真如史料記載去演繹,一個失敗的帝王,顯然不是劇情受眾所喜愛的,那麼一路走低變成了必然!

去掉那些不夠出彩的史料故事,趙六哥便只有仁義之賢了,而趙六哥在位施仁政的小故事,想必會成為《清平樂》為之傳唱的新劇情思想,"籠子"關不下觀眾,"史料"又不能過於書寫,難為編劇整改過後的《清平樂》了。想要大火,《清平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好吧其實小編是來看王凱的)

《清平樂》劇情有可能高開低走,王凱江疏影也拯救不了劇情硬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