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耀:中国最早的商标,衡州窑器物上的商标解读

谭耀:中国最早的商标,衡州窑器物上的商标解读

五代时期的衡州窑青瓷一些茶器上的图形和铭文:“高足楪”、“高足盘”、“高足碗”、鱼化龙图、龙凤图、翔龙图等图标,上千年的log图形,千年历史的商标,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商标。

“高足”,李剑毛老师在《长沙窑》一书中认为是高从诲尚高足而命名,五代十国的周羽冲《三楚新录》才出现"高足碗"的名称。《三楚新录》记:高从诲时,荆南瓷器皆高足,公私竞置用之,谓之高足碗。"不过,熟悉唐宋瓷器的同行们应该都知道,《三楚新录》文中的"高足碗",并不是元明时期常见的哪种高足杯,也不是类似北宋青白瓷中常见的高圈足碗,这种碗的圈足通常高1厘米以上。有的仅达1.8厘米左右,而衡州窑带铭文“高足盤”、“高足”、“梓”、龙凤图、鱼化龙图标的青瓷器物,皆为矮圈足,0.5cm左右高度,显然不是传统器物描述“高”的高度,个人认为是高氏姓名款更为妥宜。

谭耀:中国最早的商标,衡州窑器物上的商标解读

学者们普遍认为,济南功夫针铺的“白兔”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商标”。李明德在其著作《知识产权法》中认为:“中国自春秋战国开始,就有了在产品或商品上打上标记的做法。但这类标记是否具有指示商品来源的意味,尚难以定论。根据确凿的证据,最晚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指示商品来源的商标”。刘春田主编的《知识产权法》中认为,“今天我们已很难考证第一只商标究竟出现于哪朝哪代,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我国商品生产相对发达的宋代,商标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白兔商标的印制模板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一个带有完整商标的印制模板。” 刘俊、杨志民在其主编的《知识产权法》中也认为,“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被认为是我国迄今发现使用最早、设计图案较为完整的商标图样。

谭耀:中国最早的商标,衡州窑器物上的商标解读

但另有学者认为,一个标志要想成为商标,必须符合几个条件:① 必须用在商品上;② 必须具有独占性,能与他人的商品相区别;③ 必须具有可视性和显著性,便于消费者识别;④ 具有创意,蕴含着设计理念。

衡州窑的“高足”铭文龙凤图标就具备以上几个条件,衡州窑的“高足”铭文比起济南功夫针铺的“白兔”印制模具更像商标,其原因在于:

第一,衡州窑茶器在唐晚五代期至宋代一直成量生产,自成系列,分别有茶壶、茶盏、茶杯、茶碗、茶碟、茶碾、茶椎、茶鼎、茶臼、茶釜、茶勺等,品种齐全,很多器物上都有图标,这也就是最早商标的成型。

谭耀:中国最早的商标,衡州窑器物上的商标解读

谭耀:中国最早的商标,衡州窑器物上的商标解读

第二,衡州窑茶器上的“商标”具有独占性,属衡州窑独有,特色分明,上面用线条勾勒出简约生动的龙凤图纹和文字图案,这种“商标+品牌”的标识只有在衡州窑器物上出现,且在湖南省博物馆及衡阳博物馆展出过,民间藏家也多有收藏,著名陶瓷专家周世荣先生的《衡州青瓷研究》、中国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剑毛先生的《长沙窑》书中均有记载。

谭耀:中国最早的商标,衡州窑器物上的商标解读

第三,衡州窑器物上的“商标”具有可视性和显著性,这些标识多印在器物的显著位置,如盏心、碗心等地,便于识别。

衡州窑茶器上的商标,在五代时期已开始出现,比济南刘家针铺的“白兔”商标早了200多年,“白兔”商标是模板,但衡州窑已有批量生产、具有统一标识的青瓷茶器作为物证,衡州茶器“高足”商标设计更为完整,更具艺术性,且具有各种不同的商标纹样,分别用于碗、碟、梓等不同器物。

高足盘、高足碟、高足梓、高足碗……这个系列图标应该是高氏家族的图标,衡州窑部分青瓷碟、盘并无圈足,但同样印有“高足”商标,这说明“高足”商标不完全是圈足器物的表述,那么肯定是姓名类命名,或许与家族商标有关。此外,衡州窑青瓷器上还有龙凤、鱼化龙等图形商标同时行用。

谭耀:中国最早的商标,衡州窑器物上的商标解读

综合上述比较分析,刘家功夫铺的白兔儿青铜雕版模具,应该广告效果更重于商标意义,五代时期衡州窑的茶器上出现的“高足”标识和龙凤、鱼化龙图形商标,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商标。

谭耀:中国最早的商标,衡州窑器物上的商标解读

作者简介:谭耀,男,生于1966年,硕士,知名文化策划人、收藏家,湖南省收藏家协会终身会员,全国首届「书香之家」获得者,衡阳市社科联常委,南华大学湖湘文化所研究员、首席专家,莲湖湾生态农业负责人。

其主要从事湖湘文献古籍和衡州窑、云集窑等地方古陶瓷专题收藏,在《收藏》《南华大学学报》《船山学刊》等学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在红网、雅昌艺术网、湘江网、新浪博客等(网名船山书僮)发表文字100万余字,收藏有衡州窑各窑口青瓷2600余件,湖湘文献古籍13000册,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项,新型外观发明专利2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曾在多家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