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內向高敏者身體裡的人生幸福清單

“生活是世上最罕見的事,大部分人只是存在著而已。”——奧斯卡-王爾德

在熱播日劇《凪的新生活》裡,女主大島凪是一位內向高敏者,在沒有辭職之前,她總感覺自己像是沉到水裡,無法呼吸,在工作中感到疲憊,在生活中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與幸福,她渴望呼吸新鮮的空氣。她在工作中,讓自己保持開朗,迎合每一個人,同事在工作中犯錯,她來背鍋,同事出去玩耍,她幫助同事完成工作,從不拒絕,不計名利與報酬,最終她卻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得到。

在內向高敏的人身上有這樣幾種明顯的特點:恐懼、過於重視細節、易受刺激、被動、逃避、過分理智、自我否定、固執、孤僻、害怕衝突。

《內向高敏者》 | 隱藏在內向高敏者身體裡的人生幸福清單

一、內向高敏的人容易偏有這樣的特質

1、容易被動、往往被他人牽著鼻子走

被動是一種拒絕的行為,並不是你在拒絕他人,而是拒絕自己的改變。被動是無力的、懶惰的、執拗的、膽小的、遲鈍且麻木的,不主動,也不尋求改變。

被動的人容易自尋苦惱,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容易抑鬱。

其最大的特點是被動的人經常允許他人隨意的實用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體力,為他人耗費了自己的能量。

2、用逃避保持一種距離

逃避和被動不同,逃避是一種主動行為。高敏的人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些其他的事情,來避開某些難搞的人,離開某些難堪的情景。雖然表面避開,但是內向的壓力依然存在。

內向高敏的人對獨立的追求常常讓他們內心深處和某種情況保持距離,一邊對自己說:“我不想如此”,一邊乖乖趴著不動,拒絕改變。

3、容易陷入自我否定中

內向高敏的人是一個容易否定自己的人,會忽視、壓制和貶低自己的需要。有的時候內向高敏者常常被人拿來和自己外向活躍的同事做對比,其他人眼裡不那麼要緊的自我需求,似乎不值得被認真對待。常常因為被人嘲笑,長時間如此變得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了。

那麼內向高敏的人是繼續保持現狀還是讓自己勇敢地做出改變呢?很多時候內向高敏的人容易陷入這樣一種狀態,希望一切都保持儘量不變,因為內向高敏者容易缺乏安全感,如果在工作穩定、和他人關係保持著穩固、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的情況下,他們一般都會選擇維持現狀。

生活不是靜止的狀態,環境也是在不斷地變化,如此一來,內向高敏者除了保持一種自己想要的安穩,還要讓自己隨著環境慢慢地去發展自我,保持初心的同時,還要去尋求改變。

《內向高敏者》 | 隱藏在內向高敏者身體裡的人生幸福清單

二、改變的四階段:

打心眼兒裡想要改變的人,應該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在過去的日子裡都成功做了哪些改變,並相信這一次一定能行!樂觀地面向未來需要堅強的靈魂、即韌性。

——愛娃-卡爾布海姆博士、醫生、作家、培訓師

1、找到自己受壓的點

大島凪經常會感覺自己在水裡,不停尋找出口想要呼吸新鮮的空氣,她的工作讓她整個人都不舒服,並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不滿意的情緒。

當我們想改變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我們感受了周圍帶給自己的不安,讓自己身心都感受了一種極其不舒服的狀態,難受、痛苦、疼痛等等。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第一階段的改變是:

認真思考什麼讓你不舒服?

你對什麼不滿意?

2、利用判斷力尋找關聯

大島凪又一次幫朋友加班做工作,而朋友卻約會逛街,在朋友圈裡肆意地嘲笑她,並被她看見。當她覺得自己難以忍受時,卻又意外的聽到了同時在加班的男友在和其他同事用蔑視的語言開她的玩笑,她聽到後便暈倒過去。

那麼我們在事情發生後應該如何去思考呢?

問題發生在何處?

還有哪裡有問題?

這些問題是否由我的某種習慣所導致?

我在什麼情況下會想起這些問題?

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

3、理智的思考過後,找尋自己真實的感覺

當大島凪清醒後,經過認真思考後,決定放棄讓她不舒服和不尊重她的同事及男友。她需要被尊重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於是開始新的生活旅程。

我們每個人在習慣了一種生活方式後,身體裡的各種機能也隨之習慣,當改變時會有不適應的感覺,行動起來也會感覺很費力。所以,我們要勇敢地邁開這一步,找尋自己心中真實的感覺。

這時我們需要更多真實的情感來引導我們:

什麼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

你渴望什麼?

你的夢想是什麼?

你在什麼時間覺得最舒服?

4、一切都需要行動來完成

大島凪及時切斷了她與同事和男友一切聯繫,辭職、搬家、找到一個簡單的出租屋,悠閒的過自己的生活,在悠長的夏天的假期中找到了自己及生活的方向。

任何的計劃、思考都要通過行動來實現。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投入。所謂改變,並不一定要新的開始,而是和過去告別,換一種方式生活,讓自己不斷地成長。

《內向高敏者》 | 隱藏在內向高敏者身體裡的人生幸福清單

難道高敏的人就沒有優點了嗎?必須承受改變的痛苦來尋求幸福嗎?

《內向高敏者》這本書的作者西爾維亞-洛肯博士在書中提到了基於這個結論所做的兩項關於幸福人生個性的研究。

一項研究是特爾曼研究。它針對美國加州1500位生於1910年的天才兒童,進行了長達35年的跟蹤,得出了讓一個人獲得長久幸福的個性是“認真負責的態度”

另一項研究是格蘭特研究。它是哈佛大學科學家們對1935年到1944年畢業的268位哈佛畢業生進行的長期跟蹤研究。依據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為基礎的可靠數據,提出了獲得幸福的三要素:

a、重要的是人和人之間的紐帶

b、重要的是我們對待事物的方式

c、不要讓情緒傷害自己和別人

其實內向高敏者有著被隱藏的優勢:謹慎、專注、自我探索、善於傾聽、安靜、獨立、善於分析、擅長寫作、持之以恆、有同理心。

這些優勢讓內向高敏者擁有了強大的生命力,給他們的人生注入了豐富的色彩。

很多內向的人發揮出他們的性格優勢,依然可以獲得成功,找到幸福。

比如愛因斯坦、林肯、卡夫卡、比爾·蓋茨、巴菲特、洛克菲勒、喬布斯、李嘉誠、李安等等這些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人。

《內向高敏者》 | 隱藏在內向高敏者身體裡的人生幸福清單

三、內向高敏者要認清自己性格的優勢,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

1、高敏感人更容易專注

尼采曾說:“具有專注力的人可免於一切窘困!”

成功學導師博恩·崔西說:“任何人只要專注於一個領域,5年可成為專家,10年可成為權威,15年就可成為世界頂尖人物,也就是說,只要你能在一個特定領域,投入7300個小時,就能成為專家;投入14600個小時,就能成為權威;投入21900個小時,就可成為世界頂尖人物。但如果你只投入了3分鐘,你就什麼也不是。 ”

內向高敏的人喜歡思考,做事情也會更加專注,受到外界的影響比較少,他們希望擁有自己的空間,讓自己在某一個領域可以深入地且不被打擾的環境中進行研究。

專注的人也往往能更好地持之以恆。

2、內在的安靜是美好生活的入場券

著名的電影明星奧黛麗•赫本也是一個內向者,她說:“我享受獨處,喜歡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賞樹木、花朵、天空……如果給我機會讓我從週六晚上獨自一人待到週一早晨,我會很開心。”

安靜可內可外,外部的安靜主要遠離匆忙的和過度的刺激,一般為理想狀態。內部的安靜則是內向高敏的人的優勢。

路德維希-馮-貝多芬是一個喜歡散步的人。他最舒服的時候,就是獨自一個人待在大自然中。他能感覺到在無盡的天空下自己有多舒適,他的音樂靈感都來源於這寧靜一刻。他帶上筆記本和鉛筆,把那些飄進腦海中的靈感記下來,比如《第六交響曲》,將田園生活和大自然(包括雷暴和狂風)讚美為“生命的學校”。

就這樣,貝多芬打開了人類通往浪漫主義世界的大門。

3、傾聽有利於幸福的人生

傾聽讓你擁有更好的感知,充分吸收周圍環境的信息,仔細觀察和感受,帶著直覺去體驗。

內向高敏的人更善於傾聽他人,感知對方的話,把對話中的信息進行過濾和思考。通過傾聽、觀察、切身感受,發出令人訝異的能力,聽出弦外之音。

專注的傾聽會讓你的生活更加幸福。

在內向高敏者的身體裡一直隱藏著人生幸福清單,而內向高敏的人需要發揮出清單中的優勢,而不是隻放大我們的劣勢,讓我們與劣勢之間不停地做鬥爭,互相撕扯,把優勢忽略掉。

《內向高敏者》 | 隱藏在內向高敏者身體裡的人生幸福清單

結語:“相信你的力量而非運氣”——普布里烏斯-西魯斯

在《內向高敏者》這本書裡,讀者可以看到關於內向高敏人的積極改變和發現自我的各種小故事。從故事中去感受內向高敏人的優劣勢,讓更多的高敏人找到自己的幸福。

《內向高敏者》的作者西爾維亞·洛肯是德國知名性格諮詢專家、語言學家、權威分析師。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安靜的內向者,多年來她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詳細地講解內向高敏者需要改變的四個階段,以及內向高敏者自身隱藏的優勢,利用好這些優勢,發揮出自身的價值並找到自己的幸福。這本書也是作者的經典之作。

作者認為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高度多元的話題,領導者可以利用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異,提高合作與深化關係。

希望我們在書中找到自己劣勢的影子做出進一步改變,找出隱藏在自己身體裡的幸福清單,用對自己認真負責的態度幸福地生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