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藥聖李時珍:酷愛行醫,卻在最高醫療機構沒幹下去

李時珍作為中國藥聖,他的成就即便是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也是舉足輕重、不可小覷的。李時珍在400多年前幾乎總結了古代有關植物的所有知識。《本草綱目》1892種藥材中植物佔據了1096種,他在收集了前代文獻中的精華時又將其中的錯漏之處加以修正和創新,可以說是植物學方面的先驅。李時珍酷愛行醫,但他的行醫之路卻不太順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波三折。

本草藥聖李時珍:酷愛行醫,卻在最高醫療機構沒幹下去

李時珍的父親名叫李言聞,此人醫術高明,在蘄州老家和當地的鄉紳們交情很好。李時珍於1518出生,他才思敏捷,5歲時就進入私塾學習,後來常常能把父親的方子記下來。雖然當時家境不算富裕,李時珍身體較弱,但父親依然對兒子寄予希望。13歲那年,李時珍就考上了秀才。

雖然天資過人,但李時珍的興趣卻根本不在四書五經上,八股文章更是讓他提不起精神來。在中國的古代,巫醫兩個字常常是放在一起用的,也就是說醫者雖然能治病救人但行醫也被當做巫術,陰陽五行更是讓人們將巫和醫混為一談。行醫者收入微薄而且沒有地位,李言聞自己深有體會,讓兒子走仕途做官是他所希望的。

本草藥聖李時珍:酷愛行醫,卻在最高醫療機構沒幹下去

後來,李時珍連續3次鄉試不第,這裡的原因除了李時珍自己不喜歡八股外,當時行賄、換考卷、替考現象十分嚴重。李時珍23歲父親才同意他學醫、行醫的請求,但一開始的工作也只是抄抄方子而已。

1541年除夕夜裡,李時珍夢見自己看書時下巴長滿了大鬍子,把嘴整個都糊住了,於是醒來叫醒自己的妻子吳氏。吳氏告訴李時珍鬍子糊住口不就是湖口麼,就在蘄州江的對面。於是李時珍決定湖口行醫。在此期間他的醫術精進神速,求醫者絡繹不絕

本草藥聖李時珍:酷愛行醫,卻在最高醫療機構沒幹下去

1542年,一次世子患病,富順王請李時珍出診。李時珍到王府發現當時的富順王有廢世子的想法,全因世子性格軟弱不敵朝中勾心鬥角。李時珍吸取前朝經驗認為輕易廢世子搞不好容易出大亂子,於是特地開了方子名為附子和氣湯(父子和氣湯),這服藥治好了世子的病,富順王明白了李時珍的想法,打算不再廢世子了。後來李時珍又治好了楚王兒子的昏厥之症,被聘為奉祠正。

本草藥聖李時珍:酷愛行醫,卻在最高醫療機構沒幹下去

1544年,為了填補太醫院的缺,李時珍終於迎來了光宗耀祖的機會,成為了當時最高醫療機構的一員,從此侍奉的全是皇家。李時珍是抱著重修本草的心進的太醫院,在這裡不但可以飽讀天下醫書,而且還可以與全國最有權威的醫者討論病情和藥理,李時珍最喜歡的是書庫,但在閱讀之餘發現了書中很多錯漏之處。

進入太醫院的李時珍發現修本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曾建議朝廷重修本草,但太醫院的官員們思想故步自封,覺得經典是坐實的東西不可改也。一些年長的院使更是倚老賣老,一個剛進太醫院的黃毛小子又沒有高官職,你憑什麼。更有些人刻意不讓李時珍接近當時的達官貴人,生怕他提起修書的事情。

本草藥聖李時珍:酷愛行醫,卻在最高醫療機構沒幹下去

如果這些僅僅是打壓的手段,讓李時珍徹底對太醫院失去信心的是皇帝乾的一件事。

公元1542年,就是李時珍進太醫院前兩年,宮中發生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件—壬寅宮變,十幾個宮女造反了,她們想趁皇帝熟睡時活活勒死他。原來嘉靖皇帝一心想尋求長生不老,在道士的蠱惑下強行為宮女催經來煉製丹藥。為了保證血液的純淨,抓去的宮女只能喝露水吃桑葉。雖然宮女們造反失敗被凌遲處死,但嘉靖皇帝根本沒有吸取教訓,煉丹之事仍在進行。

本草藥聖李時珍:酷愛行醫,卻在最高醫療機構沒幹下去

李時珍在楚王府當奉祠正時曾勸過楚王:“水銀那至陰之物,得人氣燻蒸則入骨鑽筋”。楚王不聽,後來出現了中毒的情況。雖然楚王之後接受了李時珍的進言,但朝中丹藥之風仍繼續風靡,無奈之下,李時珍以身體抱恙為由辭官回鄉,獨立完成了鉅著《本草綱目》。

本草藥聖李時珍:酷愛行醫,卻在最高醫療機構沒幹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