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始皇本纪》《过秦论》,看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西汉初年汉文帝时期,著名政论家贾谊所著《过秦论》,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反复铺陈比对,既论述了秦国的崛起过程,更指出秦朝的失败原因,既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散文,也是慷慨激昂的政论奏疏。

大约半个世纪后,汉武帝时期,太史公司马迁编撰的《秦始皇本纪》,以近1万5000字的鸿篇,按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胡亥的主要事迹,清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40年间风云变幻的恢弘史实。

透过《始皇本纪》《过秦论》,看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公元前221年)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二十七年,……。治驰道。

三十二年,……。始皇及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戌。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

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由上可见,秦始皇推行了立名号、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修驰道、筑长城、统一度量衡以及北击匈奴、南取南越等等。锄扬轩粗浅认为,其最大的贡献是:把天下划分为36郡,进而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车轨、法令等。这就改变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治理方式转向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一举奠定了古代中国大一统的思想、政治、经济基础,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性转变。

透过《始皇本纪》《过秦论》,看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过秦论》原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过秦论》关于秦始皇的笔墨颇多,但论述其功绩的笔墨并不多,基本就是这两段文字。第1段文字,以滔滔不绝的汉赋文风,展现了始皇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之慷慨激昂之雄心壮志,读来使人振奋。

第2段文字,“天下之士,斐然向风”,就是说全天下的人们,都怀着仰望顺服的心态,渴望着新的风气和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就是说近古以来,天下四分五裂,没有大一统的皇帝来主持大局已经很久很久了。“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如今秦王面南背北南面称帝统一了天下,这就说明上天又派来了天子啊。“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如此美好的新气象,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老百姓都希望能依靠他安身活命下去,没有谁不诚心诚意地景仰秦始皇。

这两段文字,论述了秦始皇的功绩,说明了天下老百姓对秦始皇的期望之高,可谓是民心所向、人心思慕、齐心仰望

哦。

透过《始皇本纪》《过秦论》,看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透过《过秦论》和《始皇本纪》,可以较为清晰地理解和认识秦始皇,进而分析其何以被称为千古一帝。

01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500多年的春秋战国大分裂,是秦始皇一统起来的,所以说,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穿越浩瀚时空,今天我们回望近2000年前这段历史,有一种和贾谊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周室卑微”。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但有一个问题是,周天子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的君主?答案是:不是

夏和商史料不多,但《封神演义》老百姓都熟悉。据说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把同性宗亲和元勋悍将们,一股脑儿封了诸侯国王。但要清楚,这样的分封是世袭的,封完以后,周武王基本也无权过问任何事了。尤其是,在当时近乎部落社会的情况下,分封既是随意的,也是随性的,也是漫无目的的。因为,在当时真实情况下,人力马力所能及的范围也就一两千里方圆。比如后来的楚国、燕国等,当时分封的时候,其风土人情是什么样子?鬼才知道呢。

所以,西周的体制就如同现在的东盟、欧盟、阿盟、联合国一样。只要缴纳了会费(上贡)就OK,诸侯国有完完全全的内政外交权。

透过《始皇本纪》《过秦论》,看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02 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春秋战国,战乱频仍,老百姓饥寒交迫,苦不堪言。仿佛一夜之间,六国归于一统,那真可谓是,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天下人,不仅仅是欢呼国家一统,更欣欣向往的是一系列朝廷政令的颁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迅疾推行了:立名号、改历法、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修驰道、封泰山、筑长城、统一度量衡以及北击匈奴、南取南越等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新政,从而一举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思想、政治、经济基础。

中国大一统的观念是秦始皇树立起来的。何谓大一统,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思想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集中统一的国家。所以,夏商周都不是大一统,最多算是部落联盟,或者诸侯国联盟,或者邦联制朝代。就好比,

没有秦始皇就没有大一统的观念。秦始皇这些新政举措,改变了诸侯国分封制,实现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划时代、历史性转变。

透过《始皇本纪》《过秦论》,看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03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自古以来,君贤民勤就是一幅太平盛世的画卷。一个大有为皇帝是老百姓之福,社稷之幸,也就是,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尽管,秦朝二世而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始皇帝是勤勉治国,以图万世的。

透过《始皇本纪》《过秦论》,看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今天来看,秦始皇开创了一个近2000年的王朝,那就是——中国封建社会。

之后的历史,汉武帝、唐太宗、隋文帝、康熙帝等都有千古一帝赞谓。但与秦始皇相比,秦始皇则是彻彻底底的开创者,是“祖”之功,其余则是“宗”之德。

也就是说,如果把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看做一个朝代,那么秦始皇有“太祖”之功,其余卓越皇帝只能是“太宗”守成之德

因此,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确实实至名归。因为: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是秦始皇树立起来的,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秦始皇奠定下来的。

透过《始皇本纪》《过秦论》,看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我是锄扬轩,欢迎关注,尤其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