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發生過的糧食戰爭,永遠不要質疑大國智慧

美國戰略家、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過:“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誰控制了貨幣,就控制了全球經濟。”

貨幣戰爭、石油戰爭都曾經發生過,而且仍然一直會發生。做為能控制人類的糧食戰爭也同樣不可避免。

在說糧食戰爭以前,有兩個問題先要簡單瞭解一下。

糧食價格

我們知道,價格是由供需關係決定,供大於需肯定價格就低,反之,價格就上漲。

糧食價格同樣遵循這個定律。但與其它商品不同的是,糧食供需關係的變化對價格的影響比其它所有商品都敏感,因為,沒有糧食就得餓死。

比個例子,現在有100個人,只有99份糧食,那麼,糧食價格會是怎樣一個變化?

原來糧食夠吃,價格是一塊錢,現在缺一個人的糧食,為了不被餓死100個人肯定會搶。糧食價格很快就漲到了一塊五,還都能負擔得起,價格很快就變成了兩塊,還能負擔,三塊……

什麼時候價格不漲了?當終於有一個人買不起糧食被餓死了,價格不漲了,而且,隨著供需關係的平衡,糧食價格很快又恢復到了原來的一塊錢。

什麼意思?一百個人缺一個人的糧食,影響糧食價格不是1%,而是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增長。

後面的糧食戰爭會體會到這一點。

我們國家的糧食狀況

我們國家的人口是14億,佔世界總人口的20%,耕地是18億畝,佔世界7%。

用7%的耕地養活20%的人口,為了不捱餓,為了不被控制,唯一的辦法只能是首先保證主糧自給自足。

按照國際糧農組織的標準,安全線是每人每年400公斤糧食,14億人口需要5.6億噸。

每人每年400公斤糧食是不是太多了,別說小孩子,就是成年人一天也吃不了一公斤糧食。沒錯,每人每天有0.5公斤糧食足夠了。這樣算下來,14億人口每年需要2.6億噸。

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是6.5億噸,進口1.2億噸。

總產量6.5,需求2.6,進口1.2,是不是弄錯了?

沒有錯。因為2.6億噸僅僅只是口糧。

糧食的消費有四塊:口糧、飼料用糧、工業用糧、種子。

種子可以忽略不計,2013年我國糧食消費佔比分別是49%、29%、21%。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口糧佔比逐步減少,飼料和工業用糧逐年加大。去年我國肉類的人均消費量是57公斤。

總之,我國糧食的現狀就是,口糧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飼料和工業用糧缺口越來越大。

看看發生過的糧食戰爭,永遠不要質疑大國智慧


而正是基於我國的糧食狀況,針對我國的糧食戰爭就從口糧以外的大豆開始打響。

除了榨油,九十年代中期,我國的大豆基本能夠自給自足,隨著人們對肉類需求的增加,豆粕的缺口越來越大。為保證口糧自給自足,中國75%以上的大豆需要進口。

這樣的商機是巨大的,非但如此,有些國家的胃口張得很大,不但要控制大豆價格,而且最終要控制中國的榨油等產業。

於是,一系列操作開始了。

從2001到2004年,美國大豆從415漲到1064(單位是:美分/蒲式耳),同樣的中國大豆也跟著漲。結果,東北豆農大量擴種,國內壓榨能力也大幅增加。

從2004年4月,國內外大豆價格開始暴跌,半年時間,美國大豆從1064跌到500,下降了一半還多。

國內豆農虧損,榨油企業更是哭瞎了眼睛。進口的大豆還在運費途中,就虧損了一大半,大批榨油企業倒閉。收購潮開始,大批榨油企業被外資收購控制。

佈局結束,從2006年開始,又一波更大的上漲開始,美國大豆從500多一直漲到2008年7月的1654。

對中國人民來說:豆油從5000/噸,最高漲到15000/噸,豆粕從2000元/噸漲到4000多/噸,國內的食用油和豬肉價格,可以說在2008年達到一個高峰。

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對此卻沒有太多的辦法。因為在2008年以前,中國的糧食儲備以主糧為主(小麥、水稻、玉米),大豆和豆油的儲備很少。

中國也不能坐以待斃,從2008年3月,果斷採取行政干預的方式,開始限制企業對食用油的漲價幅度,同時安排中儲糧和中糧等國企入市,採用小包裝食用油定點供應。效果立竿見影,豆油價格從3月4號開始暴跌,短短半個月,從15000跌到10000左右,僅此一項讓很多哄抬價格和搞囤積的商家血本無歸。

豆油價格壓下來了,但進口的大豆價格沒辦法控制。於是,國內外投機商接著把豆粕的價格炒到4200元/噸,導致肉類和家禽類價格暴漲。

中國一直在等待時機,機會很快來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大豆價格也隨之暴跌,從7月初的高點,到年底價格跌去一半,中國的豆農再一次面臨鉅額虧損。這時中國突然開始發力,大量收儲,價格比市場價高,又略高於豆農的種植成本。

是的,既然在保證口糧的同時,國產的大豆不可能滿足需求,我們就必須靠巨量的儲備來穩定市場價格:價格太低時我收購,價格太高時我拋儲。

從2008年以後,靠著巨大的大豆儲備,中國雖然大豆進口量越來越多,但國內的大豆價格基本穩定。因為當中國的大豆儲備達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耗量時,不怕也沒人敢去炒。

中國的口糧能夠自給自足,但就是這樣,針對中國口糧的戰爭也曾經發生。

2005年底開始,國際糧價開始上漲。

原因就是有人炒作全球糧食緊張。

依照當時的數據,全球也就是一兩千萬人口的糧食缺口。一兩千萬對於全球來說也就0.2%,但從2005年12月-2008年7月,國際小麥價格從291漲到1334(單位:蒲爾/美分),漲了4.6倍;國際玉米價格從185漲到758,漲了3.2倍。

是的!

再貴也得買,不買就餓死。

而同期中國的糧食價格也漲了,小麥從1400左右漲到2000左右,漲了0.7倍;玉米從1200左右漲到1800左右,漲了0.7倍。

國際糧食暴漲了三四倍,而國內糧價為何如此平靜?

其實平靜之下,是中國和國外資本的一場規模宏達的戰爭。

當國際糧價開始暴漲,國內糧價蠢蠢欲動的時候,中國開始動用國家糧庫進行拋儲。

拋儲開始,國外資本拼命抬價,全部吃進,進一步造成供不應求的形勢……

再拋儲,多方再抬價,再全部吃進……

而中國的拋儲是循序漸進,剛開始是十天半個月一拋,到後來每週一拋,最後時刻是每隔一兩天拋一次。

這個時候,原先已經吃進好多的人傻眼了,開始有人不敢買進了,很快沒有人再敢吃進中國拋儲的糧食了。

因為,沒有人知道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儲備糧。這是中國的機密。

這時候中國發出聲音,公開了國家的最重要機密:中國的貯備糧還有1億噸,夠全中國人吃一年。

中國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儲備糧可以撐死敢來炒作的投機資本。

2008年之後,藉著世界金融危機糧食價格低谷,中國強化了大豆、豆油、菜籽油、棉花、白糖等經濟作物的貯備。同時,採取糧食保護價,國內糧價高於國際糧價,保持農業的活力。

從那時候開始,中國雖然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但糧食價格一直基本控制在自己手中。

這是大國實力,更是大國智慧,更要感謝中國的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