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瞭解你的身體信息嗎

人際溝通包括許多方面,言語溝通和非言語溝通是其中最主要的兩個方面。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是言語溝通的兩種主要方式,非言語溝通則主要包括眼神兒、手勢、語調、觸摸、肢體動作和麵部表情這類顯性行為,以及通過空間、服飾等表露出來的非顯性信息,其中使用得最廣的是眼神兒、手勢、觸摸、肢體動作和麵部表情這類顯性行為。正因為如此,美國行為學家斯泰恩將非言語溝通中的顯性行為稱為身體語言,亦稱“體語”

體語雖然無聲,但具有鮮明而準確的含義,它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譬如,星期天,忙碌了一上午的妻子吃完午飯後剛睡著,丈夫輕輕打開窗戶準備讓正在樓下玩耍的女兒回家做業。為了不吵醒妻子,夫沒有大聲呼喊女兒,而是朝她招了招手,女兒看見爸爸的手勢後,頓時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便迅速朝家走來這時,丈夫抬手一看錶,不到一點半,心想還可以讓女兒再玩一會兒,於是,丈夫又向正朝家走來的女兒揮揮手。女兒看見爸爸的這個手勢後,稍微一想,便又掉轉頭,興高采烈地和夥伴們玩去了。整個過程丈夫沒有說一個字,僅憑手的兩個簡單動作,便和女兒完成了兩次溝通。同樣,大街上的交通警察指揮來來往往的汽車和行人,靠的也是這種無言的體語。而一些目的性很強的動作,則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種行為的信號。譬如,書店裡,某一個人踮著腳去拿書架上的一本書,我們知道,他想看看這本書。儘管他已把腳踮得很高,但還是夠不著。這時,他旁邊身材較高的營業員注意到了他的這個動作,於是,從架上拿了那本書遞給了這位顧客。營業員是怎麼知曉這位顧客心理的呢?因為顧客踮腳的動作表現了一種難以被人忽視的境:“我需要幫助!”不同於有聲語言的蘊藉性和委婉性,我們身體所表達的話語是鮮明而準確的,儘管這一點我們經常意識不到。美國的一位傳播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信息表達公式:信息的全部表達=55%的表情+38%的聲音+7%的語調。從這個公式中,我們至少可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日常人際交往中,通過身體語言所進行的信息溝通佔了半數以上,身體語言在信息交流中的重要性也可見一斑。無獨有偶,精神分析學派的鼻祖弗洛伊德也認為,要想真正瞭解說話者的深層心理,即無意識領域,僅憑有聲語言是不夠的。因為有聲語言往往把話語表達所要表達意思的絕大部分隱藏了起來,要想真正瞭解話語表達者所述話語的意思,必須把有聲語言同體語相結合儘管無聲的體語在信息的溝通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能代替有聲語言,因為很多理性層面的意思還得由具有蘊藉性和委婉性的有聲語言才能傳達。在一般的社交場合中,體語也很少獨立擔當溝通功能,它往往配合、輔助有聲語言共同完成信息的交流。完全離開有聲語言的體語並不比啞語高明多少,其不僅傳播範圍有限,而且很難傳達一些理性認識,不能闡述一些抽象話題,這必然會導致信息溝通的不順暢然而,有趣的是,有時候體語一旦和有聲語言相結合,能準確傳達話語者內心思想和情感的不是有聲語言而是體語。如一位年輕女孩告訴她的心理醫生,她很愛她的男朋友,與此同時卻又下意識地搖著頭,從而否定了她的話語表達。可見,要想真正瞭解交談對象的話語意思,在認真傾聽其訴說的同時,還必須認真解讀對方的體語。同理,要想準確地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意見、觀點、想法,除了用有聲語言外,還得輔以準確的體語,切不可隨意地搖頭晃腦、“指手畫腳”,以免引起別人的誤解。因為你的一一笑、舉手投足,都在傳達著某種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