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公案看其断案四大绝招:不怕包爷是学霸,就怕学霸懂“八卦”

近期在收集整理包公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的包大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经常脑洞大开、不循常规,各种灵思妙想、信手拈来,无论多么诡异莫测的案件,到了包大人这里,均得“明镜高悬、物无不照”。

据《宋史》记载:

包公性峭直,寡色笑,平生无私书,不妄取,不苟合。千古而下,闻风敬畏,遇无头没影之案,即云:非包爷不能决。

包公见重于世者,如是可观。由此,包公也以“秉公执法、清正廉明”的形象,在后世广为流传,深受群众拥戴。

通过这段时间对包公案的整理观察,我将包公的审案思路总结梳理了一下,暂且戏称为“四大绝招”,今借此文详加阐述,以飨众友。

从包公案看其断案四大绝招:不怕包爷是学霸,就怕学霸懂“八卦”


1、法宝之一:善于“捕风捉影”,寻迹发现冤情。

这里的“捕风捉影”,实则是“明察秋毫”。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去发现案件线索。长期的判案工作使包大人养成了对疑点事件比常人更加敏锐警觉的职业习惯。

一次,包公到城隍庙去行香,途中路过一处小巷,听闻一妇人在哭亡夫,哭声半悲半喜,不似常人哀伤,便心里存疑留了心,待行香归来,将妇人叫过来一审,遂审出一谋杀亲夫案。原来该妇人与邻居有染,故而将两根铁钉从丈夫鼻子里钉了进去,害了丈夫性命。

鼻子里钉钉子的情节,一般人是想不到的,但是派去勘察尸体的公差却能发现,这一细节超出了公差的认知能力,包公遂问公差是何人所教,公差不知包大人问话何意,便说是自己妻子教的。包公遂以此为线索,又审出了公差之妻谋害前夫案。果然也是在鼻子里钉钉子,要了前夫性命。

还有一次,包公也是到城隍庙去行香,看到廊下有四个和尚,其中三个都是五大三粗的,唯独另外一个皮肤白净,立刻便心下生疑,借故将他们带回府衙,用洗澡净身之法,立刻审出三个和尚拐奸良家妇女之案,令人唏嘘。

同样是听到妇人哭,有人听了没感觉,包大人则从“不那么哀伤的哭声”中就听出了端倪;

同样都是破了一个杀人案,有人为之沾沾自喜,包大人却对超乎寻常的验尸思路保持警觉,从而牵出另一起“案中案”;

同样都是去寺庙行香,有人看到四个和尚没感觉,仅仅是路过,偶然瞟一眼,知道那里有四个和尚而已,包大人就不一样,他一眼就发现四个和尚中有一个和尚“与众不同”,像是女扮男装,从而使该和尚拐骗妇女案不告而发。


从包公案看其断案四大绝招:不怕包爷是学霸,就怕学霸懂“八卦”


2、法宝之二:明里“故弄玄虚”,暗里诱出详情。

“故弄玄虚”的背后,是扎实丰富的学识储备与不拘一格的开放式思维。

有布商来告状,说自己丢了布,谁偷的不知道。因为贼人偷得神不知鬼不觉,古代又不似现在,无监控录像可以调取,这案子搁别人估计早就成了悬案,但到了包大人这里就不。

他会通过各种线索的综合分析,得出布匹就在城内;然后又想出一个“鞭打石碑问布”的离奇噱头,在城内造声势,引众人来观,继而对围观人群以干扰县衙问案为由进行处罚,卖肉的罚肉,卖布的罚布,从罚来的布中发现赃布的下落。

常人追赃,只会想到去“追”,包大人反其道而行之,不去追赃,而是让赃自投罗网。如此清奇的脑回路,非有开放式思维不可做到。

有两个人争鹅,甲说鹅是甲的,乙说鹅是乙的,二人打嘴官司,苦苦分不清楚。包大人在详细了解二人的基本情况后,让二人回家,告知明天一早来领鹅,届时自有公断。二人半信半疑,第二天早上果然被公差喊去领鹅,包大人断得一点不错。谁能想到他会根据鹅次日早上拉的屎粑粑的颜色,来断定鹅是谁家的呢?

鹅又不会说话,身上也不容易有什么印记,包大人会从鹅吃的食物颜色与粪便的颜色有联系的角度出发,从而根据第二天鹅粪的颜色,判断出鹅吃的是谷子还是青草,从而推断出鹅是谁家的鹅。如此破案思路,非有充沛的生物学知识作底,加上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不得破案。


明里故弄玄虚,实则暗藏玄机,背后是缜密的逻辑推理与精细的破案布局,让嫌疑人在不知不觉中自投罗网。


从包公案看其断案四大绝招:不怕包爷是学霸,就怕学霸懂“八卦”


3、法宝之三:每每“装神弄鬼”,总能诈出实情。

包大人在民间最为脍炙人口的传颂,当为因其断案如神,受玉皇大帝特旨,担任阎罗天子,是以“日审阳,夜断阴”,可以办理阴阳两界的案子。

当然,阴界并不存在,百姓之所以这样传颂,其实还是想通过这种特殊夸大的方式来颂扬包公是个断案高手。

在我收集整理的包公案中,也不乏有很多夹杂着包公“装神弄鬼”的情节。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审郭槐案,郭槐嘴硬,怎么审都不招,今天招了明天就翻供,在包公处招了到了仁宗那里又说自己是被刑讯逼供,搞得包公好不烦恼。

后来,包公就找了个夜间,自己扮作判官,让仁宗扮作阎罗天子,其余公差都扮作阴间小鬼,诈出了仁宗生母的实情。这里的装神弄鬼,利用的是人们对鬼神的恐惧和迷信,从而对犯罪嫌疑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形成攻心效应,继而破案。

还有巧断倪知府家私的案子,包公自己心里已经明白实情,但为了能够说服当事人,让众人能够信服案审结果,便“装神弄鬼”,装作与已故的倪知府在交谈说话,他只说自己这一边的台词,留着倪知府那边的台词供旁边的当事人自行揣测,待“表演”完结以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出地下埋藏的金银财宝,使众人深信不疑。

这里利用的也是人们对鬼神的畏惧心理,假借神鬼之名,将案件真相托盘而出。故而“装神弄鬼”是假,唬出案件实情为真。


从包公案看其断案四大绝招:不怕包爷是学霸,就怕学霸懂“八卦”


4、法宝之四:判决“瞻前顾后”,充分体恤民情。

除了断案的经过以外,包大人最为人称颂的还有他的断案结果,即最后的“判决书”。包大人的判决书充分体现了“法、理、情”的完美融合,综合考虑到法律、道德、人情各方面的因素,做出的判决合法、合规、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二人指腹为婚,及至长大成人,男方家里失势,贫贱如洗,女方父母悔婚,想把女儿另做他嫁,女儿不从,心系穷书生,因此引发的一系列案件,一般到案子审结以后,包公除了就案论案以外,基本上都会顺便成全了才子佳人的一桩美满婚姻。

若说就案断案,实属秉公执法,但顺便把婚姻也给断了,则纯属“法外施恩”,断案是依法执法,断婚姻则属合情合理,百姓莫不称快,说明断到他们心里去了,社会效果不错。

再如,御弟赵王霸占师家媳妇刘都赛,灭了师家满门的案件,师家张护院护着5岁的幼主,到处奔波为之伸冤。最后案件结了以后,包公判炒了赵王的家产,一半充公,另外一半判与张护院,为了嘉奖其护主有功。

通过判案结果,向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深得百姓好评,从而起到一种社会教化的案审效果。


从包公案看其断案四大绝招:不怕包爷是学霸,就怕学霸懂“八卦”


近期,我在微头条依次发布了一些自己整理的包公案,深得头条用户的喜欢,但也引来很多质疑,有人质疑我整理的这些案件中,有的不是包大人审的案子,并且提出他们还从《三言二拍》、《狄公案》等处见到过此案。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这些简短的小案例,都来自民间传说和后期有心人的整理,无论是包大人“日审阳、夜断阴”的传说,还是案件究竟是包大人审的还是狄仁杰审的或者是其他第三人审的争议,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通过这种民间流传的方式,寄托了自己希望能够拥有一位“秉公执法、清正廉明、断案如神、体恤民情”的好官清官的美好愿望。

明镜当空,物无不照。虽然事情真相是客观的,但事有万变,想在杂乱无章、情伪百出的表象之下,通过明察秋毫、缜密推理,得出事情真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包公非有异术,唯心中不存私念、只存明与公而已。“公生明,廉生威”在包大人这里,绝不仅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箴言,更是身体力行的行动指南。如果世间断案者,皆能如“包公之公”,则亦必皆能如“包公之明”。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的奇异之案,实则亦属平常之断,就像“明镜当空,物自无遁形耳。”初非勉强之为,亦非鬼神之说,明此意者,方读懂此文。

最后,让我权且用一首打油诗来总结和歌颂一下我们的神断包大人:

捕风捉影甄机警,

故弄玄虚看分明。

装神弄鬼辨真伪,

瞻前顾后恤民情。


我是 ,微头条的包公案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