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关注高管性侵养女案 专家称取证难是最大障碍

妇联关注高管性侵养女案 专家称取证难是最大障碍

山东烟台杰瑞集团高管鲍某明


4月10日,针对“杰瑞高管鲍某明涉嫌性侵未成年养女”一案,全国妇联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目前已关注到此案,将在了解情况后采取措施并及时对外发布。

山东省、烟台市妇联也均对此事表示关注。“(相关举措)正在进行,我们也正在等公检法部门的结果。”烟台市妇联工作人员说。

女童保护专家、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孙晓梅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建议,废除“14岁条款”、严惩加害人,同时加强女童性教育,提高取证意识。

呼吁废除“14岁条款”

《中国慈善家》:山东烟台杰瑞集团高管鲍某明涉嫌性侵14岁养女,强奸养女与强奸其他未成年人有何不同?


孙晓梅:首先应该确定法律上是不是“养女”关系。如果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关系,就要查一查监护权问题和是否存在儿童拐卖。不管是不是养女,一旦查实,不影响定罪量刑,均属于情节恶劣。

《中国慈善家》:据受害人称,第一次强行发生关系是在其14岁后。舆论认为犯罪嫌疑人身为律师,是在钻法律的空子,你怎么看?


孙晓梅:他本身是律师会逃避很多责任,知道法律上的厉害关系。如果属实,更应该严惩。

《中国慈善家》:我国刑法规定,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有网友认为“14岁条款”应该废除了,定罪量刑的标准统一为18岁,只要是性侵未成年人都应该从重处罚,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孙晓梅:我认为应该废除,很多国家不看年龄,根据犯罪情节,只要性侵未成年人就会重判。

“取证难”亟待解决

《中国慈善家》:被害人去年4月报警,后因证据不足为由撤案,后又再次立案,目前仍在侦查。你认为警方处置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孙晓梅:取证难是一个客观原因,孩子小,不懂得什么是证据,提供的“证据”在法律上也不一定有用。公安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让女民警去给受害人做笔录,给孩子做笔录时,问得太细,是对孩子的第二次伤害。

我们国家对取证的研究不够,尤其对儿童性侵案的取证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参加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的一个培训,告诉孩子小熊也受伤了,让孩子对着小熊说,这样孩子和小熊聊天的过程中把自己的遭遇就说出来了。

《中国慈善家》:去年常州的类似案件至今未有审理结果,您认为为何进度缓慢?


孙晓梅:女童性侵案要是没有专业人士介入,让公安民警取证,本来就很难。如果有专家,很可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包括孩子说的是不是事实。否则,很有可能媒体报道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

取证难也和对儿童的性教育有关,如果是性教育到位,小孩子就有这种取证的意识,就会加强这方面的自我保护。

重判加大犯罪成本

《中国慈善家》:国外也时有名人奸淫幼女案件曝出,在法律保护和防范措施上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


孙晓梅:重判,加大犯罪成本,这是很多国家的经验。很多国家都有专业的儿童保护队伍,做好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才去补救。在政府部门有一个咨询机构,任何人都可以来咨询,它不是热线,也不是信访,是一个专业的儿童保护机构,对孩子的隐私保护也做得很好。

《中国慈善家》:事发后,受害女童的心理创伤如何去修复?


孙晓梅:心理修复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孩子不是马上就能忘掉的,应该让她脱离原来的环境,再进行心理干预。

《中国慈善家》: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避免其受到性侵?


孙晓梅:比如对女童的保护方面,每一级教育部门都要知道自己辖区有多少女孩子。有女孩子突然不来上学了,都要弄清楚去向。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女孩初中还没毕业,人就不来了,辍学了。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更要加强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