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帶皮吃打了誰的臉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篇報道:孩子因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上了大學還不知道雞蛋皮怎麼剝,而是帶著皮吃了。

有專家說,這樣能補鈣,我也信了,試了幾次,覺得不是那麼回事,故發此慨,說一說孩子自立的事。


雞蛋帶皮吃打了誰的臉

雞蛋能帶皮吃

您的孩子學會自立了嗎?

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不經風雨,長不成參天大樹,不受百鍊,難以成鋼。

自立才能自強,自強才能實現父母和孩子的夢想。

培養孩子自立的好習慣,小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因為7—14歲,是培養孩子性格的黃金階段,到了初中、高中,孩子的性格基本定性了,想要改變不好的習慣,是不那麼容易的。

自立,是孩子一生的立業之本、成事之要、生活之需。

如果從小不能自立,產生的後遺症是多方面的,這些不良後果,就得是做父母的去承擔。

父母承擔得了有生之年,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雞蛋帶皮吃打了誰的臉

我不會呀


我們先來看看不能自立產生的不良現象。

一是容易成為媽寶。自立能力差,對父母的依賴性就強,特別是對母親的依賴性更大。因為孩子需要有人來保障自己的衣食住行,離開了父母,孩子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因此產生強烈的依賴性。

自立能力差而造成的不良後果,有時讓人聽起來都不可思議。各種自立性不強的例子時常見諸媒體報端。

雞蛋不知道怎麼剝著吃,帶著皮就進了"收容所"。不是雞蛋不可以帶皮吃,有專家說,吃了還能補鈣,但我們經常就讓這麼好的鈣流失了,可惜!

衣服不知怎麼穿才好。有的冬天還穿著單衣,趿著拖鞋,這可能是不怕凍,也可能是凍不怕,也可能是保暖內衣還沒來得及買……

著裝不知道怎麼洗。有的穿襯衫,表面穿髒了就翻過來穿,穿個兩面汙泥濁水,放在一邊讓衣服"冷靜冷靜"。

這種現象說出來大家可能不願意相信。我就遇見過這麼一位。

他已經18歲了。

他是家裡的獨生子,在家養尊處優慣了,步入社會。日常生活就安排不了,更"找不見北了"。白襯衫領子穿髒了,他就把領子翻過來穿,翻過來的領子穿黑了,再翻過來一看,咦,這面比那面還乾淨點,繼續接著穿。

自襯衣穿成黑丅恤了,就放入櫃子"遮羞"去了。

我問他:你為什麼不洗洗呢?

他說:我不會洗。

這聽起來像個故事,但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大家就權當笑話看了吧。

類似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更是讓父母們操碎了心。

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更是孩子們的短板。


雞蛋帶皮吃打了誰的臉

這也太亂了

二是沒有主見。從小,孩子的生活瑣事都是父母說了算,步入社會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有的孩子別人說啥是啥,說啥相信啥。好多孩子上當受騙就說明了這一點。

三是"生活不能自理"。我說的不能自理是相對的。

不論是神童還是兒童,長大了仍然需要父母的陪伴、陪讀,依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這種現象也屢見不鮮。

凡此種種,對孩子以後的生活都將產生莫大的的影響,都刺激著我們做父母的每一個神經。

由此可見,培養孩子自立的好習慣,值得父母們深深思考和認真對待,因為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雞蛋帶皮吃打了誰的臉

放開手腳


我認為要做到"四放"。

一是學會放手。

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鼓勵孩子穿衣、吃飯、背書包、大小便,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學習,靠天靠地靠父母都不是巾幗好漢。

放手不等於甩手,要指導孩子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學會動口不動手,孩子的自立自然有。

二是試著放心。

孩子是父母手心的寶,對孩子的事總是放心不下,怕孩子累著、碰著、摔著,總有操不完的心。

你試著放心了,孩子就長大了。

溫室裡的幼苗永遠長不成參天大樹。

讓孩子多做事,多幹點活,自立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雞蛋帶皮吃打了誰的臉

放飛吧

三是該放放下。

放不下心,松不了手,幹不完活,是父母的慈愛,是我們的義務。如果孩子的事都包辦,孩子多會才能學會自立呢?

有人說,孩子大了就學會自立了。事實證明這句話是愛的奉獻。

四是不能放任。放任不管,會使孩子的自立變成自理。什麼事都讓孩子自己去做,會導致孩子以後的無序人格,幹什麼事都無章法,缺乏審美和審視標準,對孩子以後的工作和生活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走極端,也不能兩頭堵,物極必反,剝極自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