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外貿企業求生“百態”:有人謀轉型,有人尋商機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讓剛剛恢復產能的外貿行業再度受到衝擊。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約33萬家,外貿帶動的就業超2億人。訂單減少、貨運受阻、匯率動盪……在這場疫情大考下,外貿企業如何求生?

疫情下的外贸企业求生“百态”:有人谋转型,有人寻商机

圖源:視覺中國

緊急轉內銷 還做起直播

“金融危機、盧布貶值、貿易摩擦,我們做外貿的,什麼大風大浪都領教了。”宛家勇做了十幾年的皮鞋出口,這回的全球疫情,他還是頭一次見識,倉庫裡尖頭皮鞋堆積成山,廠裡機器開了又停,工人連連嘆氣。

今年二月底,溫州巨納鞋業正式復工。總經理宛家勇起了個大早,去車站接來了復工的工人。貴州的、四川的、安徽的,工人們一批批地包機包車趕來,宛家勇也一點點振奮起來。雖然廠子停轉了兩個月,海外客戶訂單催得急,但工人回來了,機器轉起來了,皮鞋生產馬上就能跟上。

三月,海外疫情的暴發出乎他的意料。幾乎一夜之間,海外訂單取消30%,剩下沒取消的,貨也運不出去。巨納鞋業的大客戶,主要在俄羅斯和澳大利亞。宛家勇每天盯著手機,關注俄羅斯疫情,“那邊每天五六百個新增病例,3月30日全國封鎖,政府開始限制大眾活動,鞋店都歇業了。”

“光取消的訂單就1-2千萬,延期交貨的鞋子,囤在倉庫裡,也在增加成本,還有人工工資、房租、水電。”宛家勇掰開來算,哪一項都不是小開銷。皮鞋的出口還有點特殊,它不是標準品,款式更新換代很快,過了這個季節,老款可能一雙也賣不掉了。

在號稱“中國鞋都”的溫州,外貿受損的境況被放大了。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負責人曾表示,“30%—40%甚至近50%的外貿鞋企都受到了影響。”光宛家勇所在的鹿城區,就有上百家皮鞋廠,在他眼裡,大家的境況八九不離十,“都在想方設法活下去”。

要儘量減少損失,宛家勇的鞋廠,率先開始了自救。出口轉內銷,是最容易想到的。當然,過去90%的鞋子都是出口,轉內銷沒有想象得容易。“款式不一樣,工藝不一樣,設計、打樣,全要從頭做起。”宛家勇打了個比方,歐洲人高大,亞洲人偏矮,腳面的幅度、圍度都不一樣。在俄羅斯等寒冷地區,高筒靴的銷量很好,但國內除了東北,很少有人會買高筒靴。

幾次試錯,宛家勇總算摸到了門路。很快,公司設計出了耐磨耐折的外貿鞋,在款式上也更貼合國內消費者。3月16日,新購置的2條內銷鞋生產線投產,以每天5000到10000雙的數量銷往全國各地。

“以前一門心思搞外貿,根本不懂線上銷售,現在我們開始摸索了。”3月30日,在溫州首屆國際電商節上,宛家勇認識了一些知名電商,簽下了合作。最近,網紅直播帶貨、電商平臺鋪貨,這些新花樣他都試過,幾百上千的銷量,也讓他嚐到了甜頭。

疫情下的外贸企业求生“百态”:有人谋转型,有人寻商机

圖源:視覺中國

維繫老客戶 還發現了新需求

疫情之下,一家杭州醫藥化工外貿企業的業務經理潘天南,講述了一番特別的經歷。

2月份,國內疫情嚴峻,公司業務暫停。公司70%的醫藥原材料銷往印度,還有部分出口瑞士、南美,但大部分訂單都無法交付。當時,讓潘天南欣慰的是,印度、瑞士的客戶非但沒有催單,反而在當地採購了口罩,一批批寄往中國。

沒過多久,當國內陸續復工,潘天南準備加緊發貨時,海外貿易卻驟然停滯。3月24日,印度政府宣佈全國封城21天。“因為停工,80%的訂單延期,有貨到了印度的港口,卻清不了關,航班、海運也減少了很多。”大部分延遲的訂單,已經給上游工廠打了預付款,貨卻到不了客戶手中,公司收不了匯,流動資金一下子收緊了。

不過,醫藥原材料是客戶的剛需,加上是多年的老客戶,潘天南沒遇到取消訂單的事。但他擔心的是,未來新的訂單受影響,拓客的難度增加了。原本每年的三月、六月,歐洲、印度都有大型的國際醫藥展會,他都會前去參展、洽談新項目,現在疫情一來,展會也都擱置了。

最近的一件事,卻讓潘天南看到了轉機。三月初,印度的客戶突然來問他,能不能從中國買些口罩和防護服,寄過來給我們?潘天南意識到,海外防護物資很緊缺,產能也跟不上。他二話不說,先捐了一批口罩。“當初客戶幫過我們,現在反過來了,我們一定會幫他們,甚至給出去了更多,這是人之常情。”近兩週,公司陸續寄了5批,總共捐了8000多個口罩,還有消毒水、洗手液,發往印度和孟加拉國。

“這兩週,連續十多個客戶來諮詢,向我們購買口罩、防護服,甚至請求我們採購瑞德西韋、法匹拉韋的原材料,拿去研發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潘天南說,“這讓我們看到了機會,市場的需求在變,我們的產品結構也要跟著變。”

新的商機來了,潘天南又忙碌起來。4月,中國開始執行嚴格的醫療物資出口新規。他在各地蒐集口罩,也在網上篩選生產商,是正規資質的大公司,他才會購買。目前,第一箱口罩和防護服已經漂洋過海,到達孟加拉國,潘天南還貼心地附了一張紙條,向海外友人傳授經驗:出門請佩戴口罩,預防遠比治療有效。

疫情下的外贸企业求生“百态”:有人谋转型,有人寻商机

圖源:視覺中國

輪流放假 不到山窮水盡不裁員

疫情之下有人呼籲,別光救企業,還要救民生。

杭州一家老牌絲綢服裝外貿企業,正面臨這樣的雙重考驗。“我們這樣的服裝外貿公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背後是基層工人,甚至是小型作坊,牽連著幾千人的生計。”公司員工小許告訴記者。

疫情波及全球,這個發展了30多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的“老外貿”也未能倖免。公司的絲綢女裝出口歐美,目前90%訂單被取消,貨款也暫停支付。公司盡了很大努力,才把業務量維持在20-30%,小許預計這樣的情況至少還要延續三個月。

“杭州總部就500多人,公司的工業園裡,還有十幾家梭織工廠、3家毛衣工廠,1家數碼印花廠,各種配套工廠,公司少說也有4000多人吧。”去年剛入職的小許,聽說有的服裝廠倒閉,有的大面積裁員,心裡一度很擔憂。

3月底,她收到了一封公司高層的“致員工信”,道出公司的肺腑之言:目前公司正遭遇百年不遇的困難,得益於公司的財務策略,目前現金儲備充裕,即使不用任何銀行貸款,也可以維持到年底。公司將盡百分之百的努力,減少對各位同事的衝擊,不到山窮水盡,公司絕不裁員。

這封信撫慰人心,也宣佈了應對策略:“為了保存實力,以圖今後東山再起,公司將採用輪流放假的辦法渡過難關,今日起至6月30日,所有同事每週放假2-4天,上班日工資水平維持不變。”

“看了之後很感動,我現在放心了。員工和公司一條心、共患難,一定會挺過去的,不是嗎?”小許笑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