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自貿區年內有望增3家重磅金融機構 含銀行、保險和期貨交易所

從南沙自貿試驗區傳出消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的示範窗口,南沙自貿試驗區正在以跨境合作、金融創新為突破口,進一步加速金融要素的聚集,未來,將會有三家以跨境金融為突破口的金融機構新設在自貿區內。

南沙自貿區年內有望增3家重磅金融機構 含銀行、保險和期貨交易所

廣州


其中一家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據南沙自貿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正在開展前期論證工作,並協助省市相關部門篩選粵港澳三地有實力和影響力、符合條件的機構參與大灣區銀行籌建。

儘管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的股東並未最終確定,但此前有市場消息稱廣東省屬綜合金融平臺有意參與其中。

區別於普通銀行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未來將以跨境金融為主要突破口,聚焦與港澳聯繫緊密的業務。

除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外,南沙自貿局還將新增一家壽險公司——富衛中國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這將是中國保險業允許突破50%股比新政後的首家合資人壽保險公司。據瞭解,富衛中國人壽除了外資股東外,還將有一些民營企業作為內資股東,但最終股東人選並未確定。

另外,廣州期貨交易所有望年內落地,目前落地準備正在有序推進。

事實上,廣州是全國期貨業發展起步最早的地區,早在1992年廣州就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廣東萬通期貨。而在此後短短兩年時間裡,廣東期貨公司的數量攀升至130多家,期貨從業人員、成交量位居全國首位,廣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和華南期貨交易所也相繼成立,後合併為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然而在接下來的期貨業大整頓裡,廣州期貨業因投機過度而成為整頓對象,1998年交易所亦最終被取締。

近十多年來,重開期貨交易所成為廣州每年兩會必提的話題之一,如此“執念”終得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獲得支持。規劃綱要指出,“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這也為廣州未來的期貨交易所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方向,與全國其它期貨交易所錯位發展。

除此以外,在南沙自貿區內,包括越秀集團、中金嶺南、中交集團、廣東省交通集團等一批企業的金融總部項目已落戶,並正加速引進粵財控股、中國太平等知名企業金融總部。截至2019年4月,落戶南沙的金融和類金融企業達6439家,比自貿區掛牌前增加52倍。其中,持牌法人金融機構達11家,佔全市接近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