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緣何線上禁售?電子煙產業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告,要求禁止網售電子煙,並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店鋪下架商品。

《通告》要求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並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煙互聯網銷售網站或客戶端;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並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互聯網發佈的電子煙廣告。

電子煙緣何線上禁售?電子煙產業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只是要求禁止網售電子煙,並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店鋪下架商品?你們以為這就結束了?天真!哪這麼簡單!

這不,剛剛中國新聞網就爆出: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國家菸草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控煙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開展電子煙危害宣傳和規範管理,各地要主動加強對電子煙危害的宣傳教育,不將電子煙作為戒菸方法進行宣傳推廣,倡導青少年遠離電子煙。

毋庸置疑,國家是再次出手,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電子煙產業恐將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也許冬天真的來了。

吃瓜群眾應該知道,這幾天“最受傷”的人應該是羅永浩,剛剛放棄手機產業轉向電子煙,就面臨“剛就業又下崗”的囧境, 現在又被限制消費,這兩天他真是沒少上“熱搜”!果真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電子煙緣何線上禁售?電子煙產業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閒話休提,言歸正傳,電子煙剛遭線上禁售,又遇8部門全面開展電子煙危害宣傳和規範管理,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想想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電子煙存在較大的健康和安全風險。

作為營銷噱頭,電子煙常常被一些網絡商家稱為“戒菸神器”,把電子煙宣傳為捲菸等傳統菸草製品的替代品。

納尼!電子煙真的能夠幫助戒菸嗎?想要知道這個,那就讓我們來看看百度百科是怎麼說的——電子煙是一種模仿捲菸的電子產品,有著與捲菸一樣的外觀、煙霧、味道和感覺。它是通過霧化等手段,將尼古丁等變成蒸汽後,讓用戶吸食的一種產品。世界衛生組織專門對電子煙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明確的結論:電子煙有害公共健康,它更不是戒菸手段,必須加強對其進行管制,杜絕對青少年和非吸菸者產生危害。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統計,截至今年10月,全美累計有1479個與霧化電子煙有關的急性肺損傷病例,在22個州至少造成33人死亡,其中年齡最小者只有17歲。

所以,別再被某些商家忽悠了,電子煙並非戒菸神器而且危害健康!

2.電子煙行業發展無序,品牌“魚龍混雜”,亟待加強監管

毫不誇張地說,電子煙行業長期處於“無產品標準、無質量監管、無安全評估”的狀態,在缺乏標準和管制的情況下,電子煙行業發展無序,惡性競爭,市場中充斥著大量的假冒偽劣產品,大量產品存在不安全成分添加、煙油洩漏、劣質電池等嚴重質量安全隱患。

同時,一些電子煙企業為了提高產品的吸引力,隨意添加各類添加劑以改變電子煙口味和煙油顏色,若不注意辨別,很容易會買到不符合資質的產品,從而對健康更加不利。

與此同時,電子煙的品牌“魚龍混雜”。據瞭解,電子煙的售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甚至幾千元不等,主要有進口和國產之分。進口有美國的、馬來西亞的、日本的、英國的等等。然而,很多電子煙和電子煙煙油打著進口旗號,給人制造一個高大上的假象,事實卻是絕大部分都是深圳城中村產的,然後貼上國外品牌的進行售賣。

電子煙緣何線上禁售?電子煙產業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總體而言,國內的電子煙市場整體仍不成熟,還處於野蠻生長時期,亟待政府出臺明確的行業標準和監管機制。這也許就是近期國家層面集中出手“整治”的原因吧!

3.電子煙產業觸碰了別人的奶酪

據網上有關信息顯示,2018年,菸草行業實現工商稅利總額11556億元,同比增長3.69%;上繳國家財政總額10000.8億元,同比增長3.37%;實現工業增加值7877億元,同比增長4.88%。

工商稅利總額與上繳國家財政的金額均超過1萬億元是什麼概念呢?大約相當於2018年全國稅收收入十分之一。昂昂!11556億元!要知道,阿里巴巴2018財年淨利潤才614.12億元,11556億相當於近20家阿里的利潤總和。多少個小目標!天哪!

當前,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使用電子煙的人數約為1000萬,且以年輕人為主。近年來,隨著電子煙產業不斷做大,漸漸衝擊到了傳統的菸草市場,別人的奶酪能輕易觸碰嗎?這其中的利害關係,這裡便不再多說。

電子煙緣何線上禁售?電子煙產業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無論如何,未來電子煙面臨更嚴格的監管以及被納入控煙系統,應該都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面對這種情況,電子煙產業該何去何從?

個人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很關鍵:

1.國家出臺行業標準、加強監管力度,助推行業有序發展。

明眼人都知道,國家當前的一系列措施並不是要禁止電子煙發展,而是要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對於長期處於“無產品標準、無質量監管、無安全評估”狀態的國內電子煙行業,儘快出臺電子煙的國家標準,讓電子煙告別"三無"時代,顯然就是當務之急,也是影響國內電子煙行業發展的關鍵。

同時,監管的空白也是電子煙行業發展的潛在隱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的發展。政府應該通過立法的方式對電子煙進行監管,進一步明確電子煙產品生產、質量、包裝、銷售渠道等監管政策,助推電子煙行業有序發展。

2.電子煙企業加強技術與研發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眾所周知,作為生產了全球90%以上的電子煙產地,我國國內很多電子煙企業都是通過為國外電子煙企業代工而發展起來的,這些代工企業往往並不具有研發和設計能力。

隨著未來電子煙行業國家標準的出臺及監管力度的加大,國內電子煙企業只有不斷加強技術與研發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真正的“活下去”。因此,未來只有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協同研發,為客戶提供先進的技術元件和煙具設備,具備自主設計和研發能力的優質電子煙企業,才能在健康發展的電子煙行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