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脆弱玻璃心?年輕父母如何教孩子面對失敗很重要

在現代教育中,有太多的課程去教孩子如何取得成功,卻很少有關於教他們如何接受失敗的內容,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失敗佔據了人生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孩子總要學會去面對它。

越來越多的孩子,被一時的困難失意所束縛。

每到高考過後,我們經常會聽到考生自殺的消息:

浙江的一個女孩,因為沒有很好的領會題目的意思,在考場上答題出現了偏差,幾十分的失去讓她心中無比後悔,在痛苦之後,仍然無法接受這次失敗的她,最終選擇從高樓上跳下,結束了自己剛剛18歲的生命。

一名四川的復讀生,在收到自己成績的短信後,發現分數沒有達到三本線,先是用刀割腕,隨後又吞下了農藥,在黑夜中找了一個藉口離開家。最終被發現昏迷在村口,經搶救無效死亡。

孩子脆弱玻璃心?年輕父母如何教孩子面對失敗很重要

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他們只是經歷了一次失敗,但是在不懂得太多的他們的眼中,這就是所有。除了高考,還有很多事情,明明不過是一時的挫折,但是在孩子的眼中,特別是在平時比較優秀的孩子的眼中,就成了一道跨不過去的坎。

朋友的孩子晨晨今年剛剛上小學,但是之前在幼兒園表現很好的她,卻出現了很濃重的厭學情緒。幾經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小姑娘不能接受自己考試沒有進入前三名。在幼兒園的時候,因為孩子少,幼兒園生源質量並不是很高,所以晨晨總是成績最好,得到老師表揚最多的那一個,但是等到上了小學,孩子的數量多了,其中也不乏出色的小朋友,原本總是能夠拔得頭籌的晨晨不再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個。習慣了作為第一的她沒能夠適應這種新情況,首先的反應就是不去上學,這樣沒有競爭,也就不會被人所超越。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輸不起,這麼接受不了失敗?

因為父母教育的缺失,在現在的家庭中,孩子可以說是處在中心位置,加上之前有一股風潮,要求父母多給孩子一些誇獎,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會用盡全力滿足孩子的需求,在家庭遊戲中更是會想辦法輸給孩子,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得到一堆表揚。確實,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建立,但是什麼事情都要講究一個適度,不能盲目進行。太過順利的進程,往往讓孩子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認知,不能夠接受失敗的到來。

孩子脆弱玻璃心?年輕父母如何教孩子面對失敗很重要

也因為社會販賣的焦慮,影響到了父母,進而影響到了孩子。

網絡的發達,在給我們一個瞭解外界的途徑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現了一些我們之前很難接觸到的人的生活。如果沒有這些知識,我們可能滿足於現在的生活條件,但是一旦瞭解了那些更為傑出的人所過的日子,我們慢慢就開始不滿足了起來。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上,自己這一輩子可以就這麼過去,但是孩子不能輸在一生的開始。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家長開始想盡辦法將孩子塞進更好的學校,送入一個個輔導班,而家長的這種焦躁的心理,在孩子還稚嫩的心靈也烙下了種種的痕跡,造成了沉重的壓力。同時,家長的辛苦,也讓孩子背上了沉重的良心債:

爸爸媽媽為我付出了這麼多,我不能對不起他們!

為什麼我這麼廢物?如果我不在了,是不是爸媽可以輕鬆一些?

這樣的心理活動,讓孩子對自己的失敗變得十分敏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一次失敗,就足以毀滅他的天地。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父母對於失敗的迴避。可能是因為過於自信,也可能是覺得這樣會讓孩子沒有了向上的動力,很多家長,不會教育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如何替孩子排解在遇到挫折後的失落。他們更多的是將過錯完全推給孩子,然後讓孩子更加努力一點。我接觸過的一個家庭就是這樣,孩子遇到什麼問題,父母第一反應就是讓他反省自己,然後趕緊站起來,繼續去拼,認為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孩子不能吃苦。深重的挫折感一直壓在孩子的心頭,得不到緩解,最終他選擇了逃離這個世界。


其實失敗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它。

  • 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應該為他準備一些挫折教育。

應該鼓勵他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不能一直當主角,也要習慣當配角的感覺,習慣自己不再是眾人的焦點;在和他做遊戲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一味的讓著他,而是讓他也品嚐一下失敗的滋味。當然也不能一味的打壓,可以在他做出努力之後讓他取得一定的勝利,這樣也不會讓孩子完全失去信心,有動力不斷提高自己;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忙著去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教育孩子不要去迴避這一切,勇敢地面對它們。最終讓孩子通過自己克服困難來樹立起信心,從而性格變得堅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 要告訴孩子,失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社會競爭壓力的變大,讓所有人都不敢輕易停下奔跑的腳步,生怕一停下來就會被超越。但是無論如何,既然有競爭,就總會有第一名和最後一名,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一個人,不會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壞的。所以家長應該掌握這樣的限度,可以讓孩子為更好的拼搏,但不能因此讓他陷入沮喪憂鬱的深淵。

孩子脆弱玻璃心?年輕父母如何教孩子面對失敗很重要

這裡又要說回高考問題,確實,高考的好壞,對人的一生有重大的影響,但是畢竟不是全部。滴滴的創辦者程維,原本是一個學霸,北大清華的苗子,卻在高考時因為一時的粗心,沒有看到試卷背後的三個大題,就此丟失了幾十分,最後只能去了一個普通的大學,專業是行政管理。這樣的結果,也許在有些人看來,已經宣告了他一生的命運。但是程維沒有放棄自己,畢業後的他,先是去賣保險,後來又去了足療店,接著到阿里當銷售員,一步步成為高層,最終在選擇離職後,創辦了滴滴。

舉他的例子,並不是說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人生軌跡,畢竟每個人的處境不同。這裡只是想要說明一點,高考不是一切。同樣的,一時的挫折、失敗也不會是一切。當不幸來臨的時候,要意識到它的嚴重性,同時也要知道,明天又會是新的一天,只要開動腦子,事情總會有轉機。父母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責備,而是應該在孩子失敗後安慰他,告訴他,任何時候都會有翻盤的機會,只要不放棄。人的一生那麼長,失敗並不罕見,重要的是,不要因為這一次失敗,就否定全部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