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无知更可怕的,是谣言!无籽葡萄是避孕药处理的吗?

每年,总有一些好事之徒拍摄视频,信口雌黄无籽葡萄是蘸避孕药后不能结实产生的,每看到这样的视频内容,都会无比的愤慨。当然不是因为视频拍摄者的无知,而是,谣言的传播很可能对农民辛苦种植出来的无籽葡萄销售造成很大的影响。拍摄者和散播者,因自己的无知或者盲目传播行为,对果农利益造成了直接的伤害。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谣言!无籽葡萄是避孕药处理的吗?

网络谣言视频截图

那么,无核葡萄究竟怎么种植出来的呢?

一般情况下通过两种形式。

一是,通过杂交育种,直接选育出无籽葡萄品种。这种葡萄都可开花,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自然形成种子,子房长大后,就成了无籽葡萄。市面上的夏黑、克伦生无核、无核白鸡心、茉莉香等品种都是这种情况。原理:没有种子的葡萄,在果实发育的过程中不能产生细胞分裂素和赤霉酸,因此往往不能正常长大到我们需要的大小。这个时候,人为给葡萄补充具有这些生长激素生理作用的外源调节剂,就可以让果实正常膨大了。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谣言!无籽葡萄是避孕药处理的吗?

二是,本身可以结籽的葡萄,通过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使葡萄不能正常结实,从而产生无籽葡萄。无籽葡萄食用方面,不需吐籽,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这种方式常被用在葡萄种植中。原理:葡萄本身可以正常授粉受精结籽,但为了得到无籽又正常长大的葡萄,可以在葡萄生长发育的敏感时期(花期前后),人为给葡萄花絮添加外源调节剂,干扰葡萄的正常授粉受精作用或者胚的形成和发育,从而促使种籽不能正常发育,形成无籽葡萄。做法是:在葡萄的花期前后,把握关键时期使用合适浓度的外源生长调节剂便可干预授粉受精作用的正常进行或胚的形成和发育。后续再使用外源调节剂促使果实正常膨大,便可生产正常大小的高品质无籽葡萄。无籽的玫瑰香、巨峰、阳光玫瑰等品种,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促成。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谣言!无籽葡萄是避孕药处理的吗?

那么重点来了,所使用的外源生长调节剂,究竟是什么物质?是不是避孕药?对健康有没有影响?

绝非避孕药!避孕药是针对哺乳动物设计的,在植物体内根本没有受体,不可能对植物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真正使用的是一些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

无籽葡萄生产中常用的调节剂是赤霉酸、氯吡脲或塞苯隆。这些物质在合理的使用浓度范围内绝对安全,对健康无不利影响!这些外源调节剂通过天然提取、发酵、或者人工合成制取,不管是什么来头,都要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和监测,安全性论证和毒理试验后审批上市。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使用,都是安全有效的,超出使用浓度,果实会出现畸形、裂果、品质下降、不易成熟、耐贮性降低等后果,首先遭受损失的是种植者。

再用以下几个事实来说明一下:

1. 如赤霉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天然激素,在所有的植物体内都含有赤霉素,你吃的所有瓜果蔬菜,如果没有赤霉素的作用,都不可能长成应有的大小。而外源给葡萄施用的赤霉酸,也是通过发酵、提取等工艺制造的与赤霉素分子式相近,作用机理一致的物质。

2. 调节剂使用浓度非常低,几乎无残留。一切抛开剂量谈危害的行为,都是耍流氓,食盐和糖吃的多了也会中毒。无籽葡萄栽培中赤霉酸使用浓度一般为10-100ppm,氯吡脲1-5ppm(ppm是百万分之一的单位,1克物质溶解在1吨水里,即是1ppm)。根据赤霉素的毒理剂量和每穗葡萄的使用量,经估算,一次性吃3万穗无籽葡萄,摄入的赤霉酸或氯吡脲才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3万穗!你还怕什么?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谣言!无籽葡萄是避孕药处理的吗?

这么1克1小包的赤霉酸,使用时要稀释到20000到40000倍

3. 其实,葡萄用的这些调节剂毒性要比其它大部分杀虫杀菌剂低的多。葡萄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其它农药吗?

4.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要求严格,也支持无籽葡萄生产和这些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在日本,无籽葡萄市场占有率大大高于有籽葡萄,他们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调节剂,和我们是一模一样的。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谣言!无籽葡萄是避孕药处理的吗?

日本无核化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

恐慌源自未知。就像我们对黑暗和深渊的恐惧,会随着光亮和水落石出而烟消云散。对一些东西的认识会让我们打消恐惧,豁然开朗。

同样,农药不是洪水猛兽,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充分认识他们之后,也能消除对食品安全的疑虑。一味地把农药和农业技术妖魔化,是不理性也是不负责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