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安徽大學真的來“脾氣”了

昨天“某”聯生活週刊成功把安徽大學這個吃瓜群眾送上了熱搜。

說安大是吃瓜群眾是因為,這事兒,跟人安大真沒關係。

大致說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2019年9月19日下午,安徽省蕪湖市“某”大學,因師生情感糾葛發生了一起兇殺案,受害人19歲女大學生,身中數十刀,經搶救無效死亡。

近日,安徽省蕪湖市人民檢察院已經以故意殺人罪對郭某牛提起公訴。

昨日,一篇閱讀量超過900萬的博文,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裡直衝熱搜,該文的標題上赫然寫著“安徽大學老師殺害女生被公訴”幾個大字。


這回,安徽大學真的來“脾氣”了


是的,你沒看錯,安徽某大學硬生生變成了安徽大學。不知情者均以為犯罪主體是安徽大學,給該校聲譽造成了負面影響。

於是,“吃瓜群眾”安大就這樣上了熱搜。

正所謂,人在合肥坐,鍋從蕪湖來

在這個過程中,三聯生活週刊沒有對此事做出任何回應,而是默默刪了微博。

安徽大學無奈,只好自己站出來體體面面又蒼白無力的解釋“此事與我校無關”。

作為一所高校的官方媒體似乎也只能體面又無奈的做到這一步了。但廣大的安大學子並不打算就此罷休,他們開始通過微博,微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要求三聯生活週刊給母校道歉,一張張“安徽某大學

不等於安徽大學”的圖片,態度鮮明的刷遍全網,力求護住母校的聲譽。


這回,安徽大學真的來“脾氣”了


終於在4月20日,三聯週刊在微博上發起了道歉聲明。

從這一點上來看,安大還是有脾氣的。

按理來說,事情到這也該塵埃落定了。但是去網上搜一搜,類似於“安徽大學兇殺案”的標題,依然會以標紅的狀態,醒目的呈現在我們眼前。互聯網的強大記憶,怕是要永遠記住這幾個字了。


這回,安徽大學真的來“脾氣”了


這讓我想起了20年前,英國的疫苗事件。是說一篇充滿陰謀的醫學界論文,在被闢謠後依舊荼毒了英國整整15年,並摧毀了整整一代孩子的健康。即便到如今,提起那年的疫苗事件,依舊有人寧願相信陰謀論文,也不願相信官方的闢謠。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說“謠言滿天下,闢謠無人聽。”

一件事情發生,經過迅速的發酵,其在人們頭腦中所形成的刻板印象,足以使缺乏理性思考的群眾,無視後來的官方闢謠。

所以,有些事還真不是一句道歉就能解決的。

其實,單就此事來說,要求三聯生活週刊給安徽大學道歉是理所當然。

所以那些說安大玻璃心,只關心母校聲譽,漠視生命流失的人可以歇歇了。畢竟,在整個事件中,安徽大學極其所有師生都是無辜被牽連的。而且,尊重生命和關心母校聲譽,本質上,並不衝突。

這回,安徽大學真的來“脾氣”了


三聯生活週刊有錯,他錯就錯在不該為了搶佔熱點,那麼倉促的發出一篇不合格的稿子,甚至在層層審核把關下,依舊犯了這樣一個低級錯誤。

這樣,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們的專業性。其次,他更不應該在認識到錯誤之後,保持沉默不回應的態度。這樣的態度甚至比之前的失誤更讓人失望。

但是作為普通受眾,我們是不是就無可指摘了呢?在事件發酵的整個過程中,網友的討伐聲從指責三聯媒體的不嚴謹,到集體要求三聯出面道歉,再到認為安大隻關心母校的聲譽,漠視生命的流失。整個風向,也是一變再變。

由此可見,網友也不單單是信息的接受者,有時聲音大到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內左右輿論的方向。

這回,安徽大學真的來“脾氣”了


這樣看來,網絡也不單單是媒體的話筒,在信息化時代,每一個普通網民都有話語權。但是,當我們自由的發表言論的同時,是不是為自己發表的言論,轉發的朋友圈和微博負到完全的責任了呢?

當事情被澄清時,我們是否回到自己的朋友圈和微博上,默默刪除自己之前的言論,併為此深懷愧疚了呢?

如果我們依然是躲在輿論的風向標下,跟著輿論的轉向,依舊暢所欲言,發表著和上一秒完全背道而馳的言論時,是否想過這會誤導更多的人?

是的,作為單獨的個人,作為普通網友,我們沒必要較真一定要去刪博或刪朋友圈。畢竟,天塌了我們也能躲在網絡環境這座大山後面屹立不倒。我們只是一片小小的雪花,雪山崩塌了,是山的責任。

可若不較這個真,我們和老師犯錯學校賠償的郭某牛有何區別?和小編失誤三聯道歉的那個被全網討伐的撰稿人又有何區別?

說到底,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都該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任,就這麼簡單。

最後,替安徽大學向各位媒體同行問一句話。

在尊重人民主權和保護人民隱私的互聯網環境下,郭某牛尚且有一個“某”字可以護身,安徽大學就不配擁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