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很多媽媽有親子共讀的意識,但是對於如果給孩子選書、如何引導孩子閱讀還感覺很迷惑。其實不難,瞭解了兒童生理特徵和閱讀特點,這些難題自然會迎刃而解。本文從兒童生理特徵和閱讀特點這兩方面來詳細分析,可以幫助媽媽們迅速進入“開心共讀”的狀態。

0—2歲年齡層1、生理特徵生理上處於不斷變化的不穩定時期,對外界的感知上,視覺在逐漸發展,但無法集中注意力研究過於複雜的圖畫,喜歡用聽覺和觸覺探索世界,但還無法理解過於複雜的語言。也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自己的喜惡,更多時候會藉助肢體來表達感情。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

2、閱讀狀態1)閱讀愉悅時:


感興趣地看著你的眼睛;跟隨你的聲音,點頭或者搖擺手腳;跟隨你的聲音,嘴裡發出輕聲的嘰嘰咕咕;跟著你的語言,努力試圖做出一些簡單動作;輕輕撫摸書上的圖像,或者自己拿著書把玩;你翻開書,他立刻就搖搖擺擺向你靠攏。2)閱讀厭煩時:把頭偏向一邊,不看你;自己玩自己的手指或腳丫,完全不在意你的聲音;劇烈搖擺身體,同時發出哭叫聲;把書從你手裡奪下,然後扔掉;用手打書,同時發出不耐煩的哼哼聲;你一翻開書,他就從你身邊跑開。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

3、適讀的故事常有如下特徵


這個年齡需要的不是故事情節,而是語言本身的節奏和趣味。而過長的句子、複雜的形容(如,在我房間的床底下有一雙維尼熊形狀的紅色棉布拖鞋),離生活過遠的語言(如,浩瀚的太空裡有一顆無比燦爛的星球),不管它寫得多麼生動,都不會是0-2歲的理想讀物。關於文字:1)比如——三、五音節的兒歌(如,你拍一,我拍一);2)以擬聲詞為主的短句(如,汪汪,喵喵,轟隆隆);3)1+1構架的簡單句(如,名詞+動詞——寶寶洗澡、名詞+形容詞——棕色的熊);4)重複的句子(如,蹦、蹦、蹦);5)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句子(如,刷牙,拉粑粑)。關於圖畫: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

1)樸素的幾何形狀(如,米菲系列中,圓、方、三角形構成的動物);

2)對比鮮明的大色塊(如,大紅、明黃、天藍);

3)生活裡常出現的形式固定的事物(如,太陽、房子、汽車、窗戶、馬桶);

4)和孩子自己相像的小動物(如,小熊寶寶、小貓噹噹、寶貝小豬)。

5)而陰暗的色調(如,古老油畫那樣的褐黃色調),邊緣模糊的形狀(如,印象派繪畫裡6)色彩交融的手法),日常生活裡罕見的東西(如,佛像、太空船、龍),不管你畫得多藝術多神奇,也不會被0-2歲的孩子接受。2—4歲年齡層1、生理特徵:語言敏感期和理解能力發展期,迫切需要大量交流,但表達能力仍待發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仍然不會很長。已經會用語言表達簡單喜惡,但是不會說明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

2、閱讀狀態: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

1)閱讀愉悅時:出神地看著你,一直到你講完故事;一邊聽一邊咯咯笑;聽到一半就很好奇地提出各種問題;跟著你重複書裡的句子;模仿書裡的情節做動作;湊近了看書上的圖畫;聽完後自己拿過書來翻頁;聽完後總是要求你再講一遍。

2)閱讀厭煩時:推開你手裡的書或是要求換一本;捂住耳朵,一邊嘴裡發出哼哼唧唧;東張西望或是不斷做挖鼻孔、搖晃椅子等小動作;沒精打采地看著你,一邊打哈欠;聽完後立刻跑到別處玩兒去。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

3、適讀的故事常有如下特徵:

1)簡潔的口語(如,“我討厭媽媽”,“我想要飛”)

2)情節的遞進有鮮明的節奏感(如,《小鴨子想飛》中,一次、兩次、三次的試飛,《鼠小弟的小背心》中,一次、兩次、三次把背心借給其他動物);

3)對日常生活細節的關注(如,《小熊和月亮》中,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的變化,《我要拉粑粑》中,各種動物拉粑粑的不同之處);

4)幫助幼兒完成情感表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中,親子間的溫柔情感,《貓頭鷹寶寶》中,身處黑暗的不安全感和孤獨感)。

5)角色的有趣表情或動態(如“鼠小弟系列”中每個角色都有豐富的面部表情,並通過表情傳遞或沮喪或歡喜的強烈情感;《鱷魚怕怕牙醫怕怕》中角色的憨厚神情和動作);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0-4歲兒童閱讀心理習慣

6)重複出現的小細節(如《換一換》中用小雞的數量表示頁碼;《神奇的水彩》中每個文字頁都出現的磕頭蟲,串在一起翻還會有動畫效果);

7)明亮的色彩或簡潔有力的線條(如《鯨魚》那樣的粗線條勾勒,“淘氣寶寶系列”單純明亮的水彩平塗);

8)而陰森的色調(如《年》用深紅和棕黑搭配、《家樹》用深綠和深灰搭配,雖然配色高雅,卻沉重壓抑),沒有情感表現的純裝飾(如,小書房經典童話繪本《自私的巨人》中非常華麗但缺乏生動表情的畫面),含蓄的“空鏡頭”(如《兔兒爺》中空曠的月球表面、空空的紫禁城、林立的高樓,代表主人公的陰影、小小的一個點),都是不適合這個年齡段欣賞的。

這一階段,複雜的句式還是不要出現為妙,同時,故事長度也應控制在五到十分鐘即可講完(請自己用中等語速認真讀一遍),如果情節設置得過分複雜(如,《迪迪的秘密山谷》那樣的多時空交織),人物眾多(如,《臭牛奶女巫》那樣有不同動物、地精、女巫同時出場),陌生事物出現頻繁,(如,《看不見的小貓》那樣的充滿生僻詞彙的故事),或者情感層次過高(如,《躲貓貓大王》那樣屬於殘疾兒童的孤獨寂寞,《七個銅板》那樣因社會壓迫造成的淒涼不幸,《海的女兒》那樣失去所愛的痛徹肺腑),即使思想性藝術性兼備,一樣是不可能為2-4歲孩子欣賞和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