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先别急着上车

笔者每天写完文章,点击保存的时候,总会松一口气。这时候会有一种事情了结,放松下来的幸福感。我想买房也是如此,大多买房者都会经历一个从幻想到搜索和挑选,再到决定和交易的过程。而每一个步骤的实现又都会由焦虑到兴奋再到松一口气。


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这也是不断支持我把思考变成文字的动力之一。但是阶段性的“成功”,带给我的兴奋总是短暂的。就像许多当初一口咬定买了这个房子就一步到位不会再换的人,过了几年又来找我:二哥我想换个房子。在我的朋友和客户里这样“打脸”的情况不在少数。人们总是在达成一个目标的兴奋消退后,又急不可耐的寻找下一个让自己兴奋的目标。


买房?先别急着上车


每个人都逃不过,因为我们的基本的神经设定就是这样。我们的行为系统有一个机制:当我们做出一件有利于进化,或者在群体中保持领先地位的行为时,大脑就会分泌出多巴胺——一种会带来快感的神经递质。这种设定,会让我们许多实现目标的行为产生快感。就像写文章、买车、买房,每当我们实现目标之后大脑就会产生大量的多巴胺。


但不幸的是,多巴胺只在行为发生后短暂出现,所以目标实现不久,目标带给你的幸福感就会消失。所以对于人来说,目标的意义永远是阶段性的。就如莎士比亚所说:成功之时,一切已结束。努力的过程是幸福的。


买房?先别急着上车


在咨询的我的问题里,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小面积还大面积、低端物业换高端物业、从追求园区到追求周边自然环境等等的由低到高的需求转换。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当前卖的房子是一步到位的,但是事实是,只要你还有能力赚钱,你的财产还在增值,你就还会换房子。


因为人们的认知在成长,财富在增长,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会与之相适应。所以人们对房子的需求也会改变。


买房?先别急着上车


人类有一项强大的能力——适应力。这种能力在心里层面的体现在它让我们不会在恶劣的环境里过于悲观,而影响求生的动力。但是它也是把双刃剑,适应能力同样会让我们的幸福感不会保持的太久。


一个事实是:无论中彩票还是下肢瘫痪,不出一年,你的幸福感就会恢复到原有的基准线。同样,不论你买了多好的房子,他带给你的幸福感,不出一年,就会恢复到原有的基准线。


这源于我们神经系统的另一项设定:当刺激出现时,神经元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应。但之后,细胞就会逐渐“习惯”,对已经适应的刺激反应趋于缓和。适应性让人们的幸福感来自于变化,而非稳定的常态。这让我们不断地去追求量的积累或者质的改变。人们喜欢收集球鞋和挎包,常常想更换轿车和住房都与之相关。


买房?先别急着上车


城市在发展,人们的能力、认识也在增长,房子作为一种消费品,也同时在随之不停的更新迭代。所以对自身发展有信心购房者,不要太坚持一步到位的心态,你们的改善很可能还会继续。而对于对自己未来发展信心不足,受限于财力,可能真的就一步到位的购房者。从心理层面,我希望你着重考虑两点。


1、噪声

房子带给你的幸福感会慢慢消退,但是我们却无法适充满噪声的环境。因为大多噪声是多种多样的、突然的。它会持续干扰我们的注意力,增加生活压力。研究显示,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人们会出现认知能力受损。


2、与工作地点的距离

许多人会为了大房子而选择距离工作单位较远的区域。但是同样的,大房子带给你心理上的好处会随着你逐渐适应而消退。而每天面对长时间的塞车等待或拥挤,会让人身体持续分泌应激激素。在上下班的途中遇到塞车和拥挤是动态的,应激激素不会因为你每天都经历这样的情况而大幅降低。如果你在换了房子或者工作后,变得焦虑不耐烦,那也许有一部分是“距离”的错。


买房?先别急着上车


房子早就不是原有意义上的住所了。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甚至家庭关系。选择房子不能再单纯的从财产角度或者本能的喜好出发,还要更多的考虑我们的个体发展和心理属性。

最近有大量的问题都围绕在哪个板块发展的好,哪些地方增值空间大。我感觉到了到大家对于房价将时不我待的焦虑。但是我一直在强调大家先冷静下来确定个人的真实需求和预期能力。即使纯粹的投资也是一样。


房子关乎你的幸福。比起“上车”,让房子帮助你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更重要。不要被身边的最近“上车”的呼喊喊昏头脑,最后发现你匆匆忙忙的上了车,但车却开向了你不想去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