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冰雹过后的春耕“速度与温度”

桃江:冰雹过后的春耕“速度与温度”

马迹塘镇已经披上绿装的粮田。

桃江:冰雹过后的春耕“速度与温度”

当时受冰雹灾害严重的秧田。

桃江:冰雹过后的春耕“速度与温度”

大塘坪村老年协会正在创作手写标语。

红网时刻益阳4月22日讯(通讯员 李胜财 陈亮 殷韵妤)“冰雹的破坏力相当大,但咱们的修复速度与能力,同样相当牛!”4月22日上午,在桃江县马迹塘镇九岗塅村,种粮大户肖胜年望着自家上千亩的粮田,在短短几日内纷纷披上了绿装,脸上洋溢着笑容。

3月中旬,桃江县境内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灾害,让不少种粮大户损失惨重,不少秧苗地膜被砸烂或撕开,部分秧苗被打坏。其中,马迹塘镇受灾比较严重。肖胜年是干了11年的“老大户”了,他的1038亩水稻刚覆上的膜就被打坏了不少,要等田里的水排了再能覆膜,请了23人花了整整三天补了2700多斤种子。

说起一个多月前的那场冰雹灾害,肖胜年一脸的心疼。往年冰雹灾害,是种粮大户们最为头痛的天灾,破坏性相当大,有时一场冰雹全年的收成就得减半,甚至血本无归。“如今不一样了,政府有扶持、技术有保障,还有农业保险……”刚才还是一脸心痛的肖胜年,谈及这场冰雹灾害后的后续动作立马笑逐颜开。

原来,桃江县农业部门联手气象部门早就做好了天气灾害预告,让种粮大户尽可能将损失降至最低。冰雹刚停,负责对口的县级领导、县武装部政委杨海斌的电话就打到了肖胜年手机上。一边了解受灾情况,一边协调农业部门的技术保障与种子、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供给保障。说起这些年的种粮经验,肖胜年说是越来越有奔头了,虽然自然灾害偶尔有,但现在技术上有抛秧、遇到自然灾害了有农业保险助力和政府技术员的指导、国家种粮政策的扶持力度也挺大的。

“冰雹灾害过后,我们感受到的只有速度与温度。如今看来,这场极具杀伤力的冰雹并没造成太大影响。”4月21日下午,正在田头巡查的邓毕加快人快语。四十出头的邓毕加是马迹塘镇大塘坪村的种粮大户,今年种了1400多亩水稻,在这场冰雹灾害中同样受灾严重。冰雹一停,镇上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就赶到了邓毕加家的田头,一边协调种子的供给保障,一边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政府的受灾统计与补助方案也同步展开。

“冰雹灾害不可怕,齐心协力把秧补。”“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在大塘坪村的村级公路两旁的显眼处,随处可看到一幅幅用毛笔手书的大红标语。4月21日下午,在大塘坪村委办公楼,一幅幅红色毛笔大字铺满在地上,中老年协会的会员们精神抖擞、奋笔疾书。原来,在马迹塘镇春耕生产推进会上,镇领导提出利用手写标语的方式搞宣传,既能节约宣传成本,又能向种粮户们表达镇村狠抓粮食生产的决心,同时也让村镇文化有了温度。截至4月上旬,全镇已有800多条手写标语张贴在各处,大大鼓励了疫情之下冰雹之后村民们春耕生产的信心。

“冰雹灾害已经一月有余,如今看来丝毫没有影响到早稻种植。”一同前往的马迹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干部张克非,看着如期种下的秧苗倍感欣慰。冰雹过后,镇上干部第一时间与种粮大户一起开展补救工作,开渠排水,帮助采购种子和地膜。镇上严格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对全镇93户30亩以上大户结对帮扶,并且对粮食生产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以九岗山村、九岗塅村为核心建立早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千亩示范片,截至4月上旬已落实早稻生产面积11870亩,播种早稻种子15万斤。

冰雹不可怕,干群来补时;雨水催人忙,奋蹄赶秋实。无论是今年的疫情,还是冰雹灾害,都不曾阻挡桃江春耕生产步伐与热情。据桃江县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介绍,全县2019年双季稻种植面积19.6万亩,2020年截至目前已经抛插23.12万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