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爺爺講古詩詞好故事(04)詠 柳 (唐)賀知章


程爺爺講古詩詞好故事(04)詠  柳  (唐)賀知章

唐朝有個大詩人,名叫賀知章,不光官兒當的大,成為秘書監,而且詩、書法尤其好,現存世詩作20首。教育部編小學教材收錄了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和《詠柳》。今天講講二年級下冊中收錄的《詠柳》。

這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詠物詩。

詠 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的前兩句,運用兩個新美的比喻,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機,蔥翠婀娜;後兩句更是別出心裁的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表達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這首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當你描寫一樣東西的時候,會運用到比喻。要寫的東西為“本體”,拿來與她做比的東西叫“喻體”。那麼比喻的修辭方法,究竟是越像越好?還是越不像越好?可能你想也不想就說:“當然是越像越好,不然怎麼叫比喻呢?”

其實,真正好的比喻本體和喻體是有非常大差別的,大到了人看了都感到吃驚,但它們在某一點上卻是相像的、一致的,就象這首絕句中把春風比喻成剪刀,說明春風的靈巧,是種極為高明的寫法,讓這首普通的詠物詩垂範千古,流傳至今。小朋友們要學會這種寫法,當個班級的“小作家”不成問題。

講到這裡,程爺爺再給小朋友們講一首狀物詩,寫的啥呢?大家都離不開、一說都知道的“風”。老師請小朋友寫作文、寫日記,寫一下風,你該怎麼寫呢?程爺爺推薦一首詩給小朋友們看:

風(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這個李嶠爺爺是唐朝女皇武則天的宰相,天天處理國家大事,忙得團團轉,怎麼還有空閒寫這樣一首小詩呢?原來是他下班回家,小孫子扯著爺爺的鬍子,讓他老人家寫的。他心想:“爺爺給你寫首詩吧,就寫這正颳著的風。”就是寫出這個謎語,你看小孫子能猜到嗎?

這首詩抓住風的動態特點,著眼於風的“功能”把風寫得像一位魔術師一樣,能讓秋天的葉子掉下來,能讓二月的杏花開放,能經過江面掀起巨浪,能刮過竹林倒伏翠竹。這樣寫法活潑生動,十分吸引人,寫出來十分有趣。小朋友學會了嗎?

2020年4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