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色戒》與湯唯被封殺,但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

曾獲得八項大獎的電影《色戒》是無關民族大義的,它只關乎人,關乎人性。從一開始,它的出發點就不是進行什麼愛國主義教育。首先是原著,張愛玲傳奇的經歷與不合時宜的性格就決定了她費心寫作修改了三十年的作品不會是什麼愛國主義讚歌。

都知道《色戒》與湯唯被封殺,但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


電影故事從六個上海大學生說起,這六個天真無邪的年輕人為了喚醒冷漠的香港人的愛國心,排演了一部話劇。在一聲聲“中國不能亡”的怒吼中,話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這樣的成功讓這些單純的滿懷愛國熱情的年輕人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將舞臺搬到現實,殺一個漢奸。於是六個單純的年輕人各自扮演起不同的角色,用盡心機接近漢奸易先生,卻以失敗告終。三年後,他們被組織吸收,王佳芝再度被派去色誘易先生。在這次誘惑過程中,兩人產生了微妙的關係,影響了整個暗殺的結局。

湯唯是驚豔的,她出色地完成了王佳芝的兩個身份――單純善良的女大學生,嫵媚動人的麥太太。最清純的一幕,就是話劇大獲成功,六個年輕人歡樂慶功後乘車返家的場景。王佳芝坐在雙層巴士的上層,探出窗戶沐浴在微風細語下,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那時候的她享受著被愛慕的愉悅中。微笑,抬手,含羞,這也是影片中不多的幾個讓人感覺輕鬆的鏡頭。再來就是她在餐廳用美色誘惑易先生的場景。王佳芝搖身一變美豔少婦,舉手投足都是如此的優雅,完全看不到一絲少女的羞澀。

都知道《色戒》與湯唯被封殺,但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對王佳芝也是不解的,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年代,我對她最後的選擇始終不能認同。為了一個男人,害死了其他人,也賠上了自己的命。而且這個男人還是個漢奸,她也知道即使救了他,她也無法得到她想要的愛情。也許死了,就是解脫,就能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又能回到最初的最初,她就還是那個大學生。

鄭蘋如在1937年抗戰爆發後加入國民黨特務機構中統,利用美色周旋於汪偽政府高官之間,獲取情報。1939年以丁默邨(易默成的原型)、李士群為首的漢奸在上海極斯菲爾路成立76號特務組織(就是大名鼎鼎的“76號魔窟”),血腥鎮壓抗日救亡活動。丁默邨好色,中統派鄭蘋如色誘丁默邨,計劃施展美人計鋤奸。1939月12月21日(比電影的時間早幾年),鄭蘋如以購買皮大衣為由,將丁默邨誘至上海西伯利亞皮草店,丁默邨進入皮草店後發覺情況有異,奔車而逃(梁朝偉最後那段瘋狂的奔跑),暗殺失敗後鄭蘋如被捕。後來被秘密處決,年僅26歲。

都知道《色戒》與湯唯被封殺,但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


是不是和《色戒》裡王佳芝的故事如出一轍?張愛玲曾明確表示,女主角王佳芝就是鄭萍如,一個抗日英雄。

而《色戒》裡把一個抗日英雄描繪為一個被愛情或者說是色情矇蔽了雙眼的“無辜”少女,最後竟然反水,放走了梁朝偉飾演的漢奸易默成。所以《色戒》被封殺,並不單單是電影內容尺度大,更是因為,王桂芝這一角色,本就是以民國時期諜戰鋤奸英雄為原型,刺殺大漢奸丁默邨而展開。但最後我們的女英雄,卻愛上了這個大漢奸,並在刺殺快成功的關鍵時刻,暗示了丁默邨,以致刺殺任務失敗,暴露了自己與組織。導致最終被丁默村一併殺害。

當然,李安把張愛玲的小說進行了很大的改編,而且把易先生描繪成一個有意投誠的漢奸(這個解釋起來比較麻煩,很多隱晦的線索,比如失蹤的軍火,易默成辦公室裡孫中山的畫像,1942年太平洋戰爭階段日本節節敗退,汪偽政府危在旦夕,惜命的易默成開始考慮退路,等等),但這些都無法掩蓋鄭蘋如這個歷史人物原型的故事。

都知道《色戒》與湯唯被封殺,但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


影片中的易先生,當然是個殘害民族同胞的漢奸。很多評論說這部電影在美化漢奸。這些評論是有失偏頗的,但是片中的易先生卻的確表現出了惹人憐的一面。片中沒有直接表現他殘害同胞,最後一個簽字還表現出當傀儡的意思,還有最後王佳芝死後在家中的黯然傷神。易先生的內心也是同樣空虛寂寞的,“你要知道,我很多年沒有相信過別人的話了”,他的性格也是扭曲變態的。他不值得原諒卻讓所有觀影的人對他不討厭。一方面,這和魅力男人梁影帝黨綱有關。另一方面,這種設定,也是讓觀眾和王佳芝一起去體會這個過程中的“色”與“戒”,從而更加突出主題。很明顯,電影中的所謂色,並不僅僅指女色。那些大罵美化漢奸的人,很不幸,他們真正的被梁影帝色誘了,沒能透過表面的鏡頭去看人物。這種設定放在政治與歷史的角度是不合適的,但是放在這裡卻合乎情理,它就是為主題服務的,真正的主角是王佳芝,主題通過她表現,梁影帝這方面當然也有表現,但更多的只是創造條件讓女主角的表演去集中體現。這裡我覺得有必要再次說明,電影無意關注民族大義,否則會有更好的題材。

把藝術價值和世界大獎放到一邊,這種意識形態的錯誤才是《色戒》被封殺的根源,而不僅僅是因為那三段被刪減過的場景。

都知道《色戒》與湯唯被封殺,但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