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今天我們來到的就是素有中國氧吧之稱的龍巖武平,小鎮有著上百個姓氏的人在這裡居住,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隨時我們可以看到老式的理髮店紙店還有竹編店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在武平,還隱藏著許多厲害的手藝人。今年63歲的鐘陽光老人,是武平縣中山鎮的一名木匠師傅,作為鎮上為數不多的老木匠,許多人都會找他製作一些老玩意兒。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鍾師傅18歲開始學做木匠,靠這手藝養活了一家老小。曾經,木匠也是十分重要的行業,按照以前的習俗,除了平日裡零散地添置傢俱外,蓋新房特別是為兒子娶媳婦時,滿堂的新傢俱是必不可少的。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今天,鍾師傅打算做一個什麼樣的物件呢?


作為一個老木匠,鍾陽光老人有著許多的工具,林林總總加起來幾十種。其中的不少工具已經跟了鍾師傅幾十年了,把手處還泛著油光,彷彿是被歲月滋潤了一般。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手拉鑽,是一個轉軸加弓弦的組合,由一根垂直木棒與一根水平交叉的木條組成,再由一根麻繩將兩者聯繫在一起。這個整個工藝全部都是純手工的,甚至連木頭與木頭之間的釘子都是用竹子做的。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因為木頭是軟的,越磨合越緊,這也是很多老傢俱能歷經百年而傳世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個手工打造的飯甑,雖然簡單,但凝結的卻是鍾師傅雙手的溫度和先輩的智慧。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忙碌了一天的鐘陽光,終於能夠坐下來和家人一起享用晚餐,餐桌上的主角自然是用飯甑蒸制的米飯。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與木頭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鐘陽光

用木匠手藝寄託著鄉愁

而在武平的另一邊

有位年輕人與木頭也有著不解之緣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今年29歲的李文源,是武平縣城廂鎮的一位根雕老手,憑藉獨到審美的眼光和豐富的想像力,許多毫不起眼的“朽木”經過他的手拾掇之後,就會變成精緻的藝術品。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李文源平時會到河邊來找靈感,然後找材料,水位下降,就會有一批材料會露出來,他認為做這個根雕的話就是一定要用可以不用上漆他都百年不會腐爛的那種“朽木”。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除根雕外,竹刻是李文源拿手技藝,他研究不同竹木材質的特性,力求遵循材質的自然形態來塑造工藝品,竹木在他的手中變成了精美的工藝品。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今天李文源用竹木做一個鏤空的木頭燈罩,採用了百家姓中的冷姓,即有實用性又有這種回行紋的符號,就給人一種很藝術的美。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李文源認為在外面打工時候做的都是量產化的東西,做出來的東西都是千篇一律的,如今學有所成的李文源被父親留在家鄉,把這些廢棄的“朽木”做根雕,變廢為寶成為他夢想的開始。


不用一根釘子做傢俱,用朽木做根雕,這座連城古鎮藏著古老的技藝


無論是鍾陽光還是李文源

他們都在各自不同的行業與木為伍

用客家人的匠人精神

描畫生活的圖紙

留住屬於他們的鄉愁

...


他們用手藝傳承文化

用堅守回望故鄉之情


客家人(hakka)欄目 第502期

開播時間:2010.08.07

海峽衛視 榮宇傳媒 聯合攝製

本期《客家鄉愁系列》

2020年4月8日 21:42

總顧問 |王建都、何英、丁仕達

製片人 |姜富榮、萬大威

藝術顧問 |胡南

文學顧問 |練建安

編導 |廖甘甘

攝像 |張月國

審核 |陳威芬


特別鳴謝

龍巖市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